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老鐵道兵:那條鐵路 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2016年09月21日09:0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葉劍英元帥曾揮毫題詞稱贊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9月9日,是鐵道兵組建63周年紀念日。筆者拜訪了居住在泰安軍分區第四干休所的3位鐵道兵老前輩,近距離聆聽他們當年的故事。

  那場戰斗,我們犧牲了40多人

  作為第一代鐵道兵,89歲高齡的離休干部孫政誠最難忘的是在東北戰場的那次戰斗。

  他回憶說:1945年11月底,我們鐵道縱隊3支隊接到命令,押運一批武器彈藥從齊齊哈爾出發到海拉爾。糟糕的是,國民黨軍隊得到此消息,提前埋伏破壞路軌,企圖搶奪這批彈藥。遭遇敵軍伏擊后,我軍立即組織反擊。當時,天真的冷啊,零下40多度。我們在鐵甲車頂架設2挺重機槍,猛烈向敵人掃射,機槍撞針被打斷,啟用備用槍械后僅有1挺重機槍還能正常使用。這一仗打得很苦,為了保持火力壓制,我們前車的17個人,每組2人輪換上重機槍平台,隻進行間隔點射,不許掃射。其他人用輕武器在車內狙擊。輪到我上平台射擊,握住重機槍的一瞬間,我突然感到肩頭沉重,如果撞針在我手裡被打斷了,全車的戰友性命就難保了。我小心翼翼地按照帶隊指揮員的命令,向四周間隔點射。已經凍得麻木的手指感受著槍擊帶來的震顫,一發兩發、一個點射兩個點射,20分鐘的時間居然感到很長很長。直到下一組戰友來替換的時候,我才發覺自己早已渾身麻木。當我第3次上重機槍平台的時候,國民黨軍終於撤退。這次戰斗,我們犧牲了40多人。

  那次搶修,25個戰友永遠離開了我們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成立。在抗美援朝前線,這支部隊冒著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日夜搶修搶建鐵路,創造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離休干部黃立起當年任鐵道兵團直屬橋梁團司令部參謀。1951年1月28日,該團奉命搶修大同江橋。大同江橋是連接滿浦、平元兩條鐵路干線的樞紐,是向前線運送軍事物資的咽喉。橋長40多米,高10余米,橋墩被敵機炸毀,短期難以修復。此時,前線部隊正在展開第三戰役,軍事供需緊迫,上級決定在原橋下游250米處搶修便橋。

  黃立起回憶說,“當時,白天敵機在上空盤旋襲擾,部隊隻能夜間施工。我隨班排參加施工。我們每晚奮戰,終於在2月底修通,但天氣轉暖后,河床凍土層化凍,發生塌方。為了不影響夜間車輛通行,團裡決定白天冒著敵機的轟炸搶修。3月4日上午,我隨一營剛進入工地,美軍4架B29重型轟炸機就從空中俯沖投彈,30多名戰友瞬間就被震塌的土方蓋在底下。敵機走后,我們瘋了一樣地挖開土方。然而一切都晚了,一具具遺體就那麼直挺挺躺在我們眼前,重傷的同志一聲聲呻吟。那天,25個戰友永遠離開了我們。”

  那條鐵路,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離休干部唐立才曾任鐵道兵第48團政治處干事,隨部隊參加過成昆鐵路、青藏鐵路一期、二期工程的施工。

  他回憶當時的情形說:“修鐵路比修公路難度更大。尤其是當時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低,安全保障措施少,用的是大錘鋼钎、鐵鍬大鎬、風鑽礦車等簡陋工具。在地質構造十分復雜的地區打隧道、架橋梁,經常發生塌方、透水、滑坡、泥石流等險情。指戰員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和犧牲。”

  唐老回憶說,修建成昆鐵路時,一次山洞發生塌方,幾個戰士不幸被埋,營裡立即組織救援,但是塌方越來越嚴重,山洞上方不斷有泥沙和石塊涌下來,上去救人的戰士也被淹沒了……那次塌方犧牲了18名戰士。

  唐老說:“后來,成昆鐵路竣工后,我們幾個師的軍務部門做過統計,1083公裡的鐵道線,共犧牲了2100多人,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所以后來就有人說,成昆鐵路每一根枕木下躺著一位烈士。我們這些幸存者,每當想起犧牲的戰友都是淚漣漣。”

  3位鐵道兵老前輩深情地對筆者說:現在修建鐵路,有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效率也高得多了。那個艱苦的年代終於過去了,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為共和國做出奉獻和犧牲的人們。(劉海波 畢曉陽)

(責編:邱越、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