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

“把青春融入黨的理論傳播事業”的新生代力量

——記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

黃子娟、嚴本賢
2016年09月21日10:55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有人說,學生的幸運是遇到一位好教員。在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政研中心,有這樣一群青年政治教員,他們平均年齡35歲,所講授的每門理論課都深受學員們的歡迎。他們如校園裡一道靚麗的風景,在播撒理論火種的講台上映射著青春的力量和光芒。

“我講的,必是我信仰的﹔我做的,必是我堅守的。”政治教員張德湘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在這個青年政治教員群體中,像張德湘一樣把信仰的種子播撒到軍營的教員數不勝數,昨天他們接受信仰的火種,今天他們同樣以火一樣的赤誠傳遞著信仰。他們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關鍵是靠真信仰真踐行。

這個群體被譽為“把青春融入黨的理論傳播事業”的新生代力量。以他們為主力的中心教員先后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獲國家和軍隊級教學成果獎、政治理論研究成果獎20余項,被評為人才培養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今年7月中心黨總支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吸收一切鮮活的“時代元素”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政治教員隻有善於把握時代大勢,回答學員關切,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厚望。

教研中心主任俞紅時常感到:青年學員正經受著各種錯誤思潮的巨大沖擊,雖然聽得懂理論解釋,卻常常看不清具體問題,講好政治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隻有找准時代的“問題”,政治理論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這個群體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撬動課堂的支點,圍繞社會思想政治的熱點、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焦點、理論認知上的難點和聯系實際運用上的疑惑點,運用問題式教學法,將黨的創新理論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有效回答學員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每一門課程開講前,他們都會給學員留下聯系方式,告訴他們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和教員交流﹔每堂課的前一天,他們都會收集學員意見建議,針對性調整充實授課內容,課堂上經常充滿了激烈的辯論。

一次課上,朱瑋教員講到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史時,有學員提出,網上有人說中國抗日戰爭主要是美國人和國民黨打贏的,這怎麼理解?

朱教員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疑問,而是“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打著“學術反思”的旗號,以“重新評價”為名,歪曲黨和國家的歷史。這個問題不澄清,勢必對學員造成嚴重影響。朱教員當場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鼓勵學員大膽說出自己的疑惑,組織展開討論。

課后,朱瑋要求學員閱讀相關書籍,成立小課題組分別圍繞“國共兩黨如何對待日本侵略”、“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為什麼有人不斷抹黑黨的抗戰歷史”三個環環相扣問題進行學習思考。

隨后課上,朱瑋先請各組學員代表介紹研究成果,再通過案例講解和正反辨析, 層層剝繭,把八年抗戰的歷史背景分析透徹、國共兩黨的貢獻作用講解明白,幫助學員搞清楚網上言論為什麼錯、錯在哪兒,教育引導端正思想認識。

這個群體在教學中主動佔領網絡陣地,吸收一切鮮活的“時代元素”,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構建交互式網絡教學,打破“思想教育一堂課,不如網上一張貼”的困境。先后研制開發了思想政治育人基礎工程五維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系統,建成6門主干課網絡課程、200多堂網絡微課,成功將政治理論課搬到了網上。

他們還自發成立了一個面向在校學員和畢業學員的網絡工作團隊。最初,學員大多“潛水”觀望,不願與教員在線互動。他們認真學習新媒體平台的使用方法、琢磨網絡傳播的特點技巧、掌握運用流行的網絡語言,增強網絡交流能力﹔在網絡平台開設課程答疑、學業輔導、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婚戀指導,逐漸與學員建立起感情紐帶。

去年5月,教員們發現學員對網上流傳的質疑英雄話題存在不少困惑,就立即組織力量展開輿論引導,約請專家教授撰寫分析文章,收集視頻、動漫、電子相冊等各類素材,按照學員的認知規律,從歷史到現實、從表象到實質分批次在網上發布。發帖每天被學員點擊閱讀上千次,大家紛紛留言,為教員們捍衛英雄的聲音點贊。

傳播黨的創新理論 關鍵是靠真信仰真踐行

2013年,解放軍理工大學獲評全軍院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檢查評估先進單位。隨后不久,主管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位大單位領導來大學調研,當他得知該校政治理論教員中年輕人佔70%以上時,不禁感到疑惑:政治理論課系統、深刻,這些“80后”能把課講好嗎?

帶著疑問,這位領導隨機抽查了一堂政治課。講課教員名叫朱瑋,當時年齡剛過30歲,講授的內容是“深刻理解‘兩個不能否定 ’的內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50分鐘聽下來,課堂效果出乎這位領導的意料,他即席評價說:這麼年輕,就能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這麼透徹,實在令人感到欣慰。

然而,令人欣慰的不只是這一堂課,這個群體的大多數青年教員都能把每堂課講成精品課,深受學員歡迎,2013年接受教學檢查評估隨機抽查的13堂課全部獲評優良,他們的表現令評估專家刮目相看。

探究個中緣由,大學領導一語中的:這個群體平均年齡不大,但人人都有堅定的信仰,執著的追求,他們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關鍵是靠真信仰真踐行。

隻有自己堅定不移,才能讓別人堅信不疑。當社會上一些人信仰缺失、心浮氣躁,崇尚物質、追求享受時,這群“痴迷”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新生力量”顯得十分“亮眼”。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這個群體自發組織了青年政治教員讀書班,創建“哲思學意”信息平台,圍繞習主席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定期推薦理論書籍、推送學習資料、交流心得體會。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后,他們對照會議主題列出40篇理論書目,匯編近50萬字學習資料,持續開展近兩個月的學習研討。習主席“七一”講話發表后,他們圍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個主題,撰寫了28萬字的論文集,編寫了“‘七一’講話精神60問”。

真學,點亮引領方向的明燈﹔真信,凝聚捍衛真理的力量。這個群體的每個人如果沒有研讀過十幾本甚至幾十本理論書籍,沒有整理出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就拿不到走上講台的通行証。

博士生教員張德湘是出了名的讀書達人、理論牛人,他家庭負擔比較重,生活非常節儉,但購買理論書籍卻從不吝嗇,家裡書房的角角落落堆滿了兩千余冊文史政經各類書籍。平時無論是上班乘公交、坐地鐵,還是節假日帶孩子補課,隻要有時間都把書拿出來翻一翻。面對家屬的不理解,他說:“學員可以理解教員的嚴厲,但不能原諒他的淺薄。”豐富的知識儲備積澱了深厚的理論素養,學員評價說:“張教員的課充滿哲學思辨、蘊含人生感悟,從他的眼神中,我們讀得出對真理的虔誠,看得到信仰的光芒。”

隻要心中有太陽,別人就能從你這裡感受到溫暖。這個太陽,就是政治教員心中的信仰。兩年前,正在南京大學讀博的王愛娟教員參加導師主持的一堂國際安全研究研討課,一位外國留學生發表有關南海問題的錯誤看法,她聽后義憤填膺、針鋒相對,從南海歷史歸屬的追溯,到中國和平外交方針政策的陳述,到對西方某些國家種種混淆視聽顛倒黑白錯誤言論的揭露批判,據理力爭、不卑不亢,駁得對方啞口無言。后來,同學們都說她是一隻“穿軍裝的刺猬”。

學員因真情感恩教員 教員因真情無私付出

“我們與真理同行,與學員同成長。”但對於教員們來講,學員心靈的成長是他們最大的收獲。青年政治教員與青年學員年齡相近、思維和行為方式相仿,既教書又育人,是學員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更是熱誠做學員成長的貼心人。

前年底,大學理學院學員發起“我最敬愛的好教員”網上評選活動,得票前10名教員中,這個群體的教員佔了5個席位。為何學員對政治教員“情有獨鐘”?翻看評選網站下方的留言,學員們的“刷屏”,讓大家觸摸到滿滿的正能量。

“隋倩教員是我們大伙兒的‘隋姐’,為了多花時間陪學員,她給剛上小學的孩子辦理了全托,大家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她聊。”

“那年,孫天威教員參加畢業綜合演練,整天和學員摸爬滾打在一起。后來我們才知道,那段時間孫教員的母親病危,他竟‘一拖再拖’,最后沒能見到老人家最后一面。”

……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猶如徐徐清泉注入學員心間,激起陣陣漣漪,引來無數點贊。

在大學理學院政研中心的成果室裡,陳列著畢業學員沈志剛從部隊寄給老教員周江陵的一張100元匯款單。沈志剛在信中寫道:我把第一個月的工資分成三份,一份寄給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一份捐給希望工程,用來回報社會﹔還有一份獻給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感謝為我引領了正確的人生方向。

學員因真情而感恩教員,教員也因真情而無私付出,他們用“年輕的心”,點燃了政治理論課堂的“火焰”。

“林中有兩條小路都望不到頭……屬於我的這一條我要一直走到天涯……”新學員入學后的第一堂政治理論課,丁郁教員結合自己的新兵連經歷,即興唱起電視劇《中國霸王花》的主題歌《林中小路》。悅耳動聽又飽含深情的歌聲,一下子拉近了和學員之間的距離。

趙燕敏教員講授《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時,將教室布置成模擬法庭,由學員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角色,一場“官司”打完,課程知識點全部呈現在學員眼前。

育人豈止在課堂。這個群體經常“送學”到學員中間,他們與學員營連挂鉤,結合黨和國家重大政策出台、國內外重大事件發生以及學員軍政基礎強化訓練、寒暑假返校、畢業分配等5個時機,通過參加連務會、班務會等形式,跟蹤掌握思想動態,認真做好教育引導工作,被學員譽為成長路上“引路人”。

熱愛源於情感,情感深厚了,才會愛得真實。這個青年政治教員群體,始終牢記習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囑托,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傳播創新理論,用真愛教育感染學員,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的確,學生遇到好教員是一種幸運,而教員們常說,他們的幸運是人生旅程中有如花的學生相伴,願化春泥永護花。 

(責編:黃子娟、肖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