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我們為什麼懷念《士兵突擊》?

2016年09月22日14:3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前不久,《士兵突擊》的導演康洪雷發的一條關於“《士兵突擊》十周年”的微博瞬間引爆網絡,“士兵突擊十周年”這個話題閱讀量目前高達1.5億,轉發量達7.5萬次。在幾萬條評論中,有人熱盼電視劇主創全員再聚首,有人期待《士兵突擊》推出續集,更多的網友則在感概10年之中這部戲帶給自己的影響和感動。

一部10年之前播出的電視劇在今天依然能有著如此的熱度十分難能可貴。10年間,《士兵突擊》先后榮獲“飛天獎”“金鷹獎”“軍事題材電視劇金星”等諸多大獎,在全國的省級電視台輪番播出,網絡上的點擊量更是數以億計,甚至遠播海外。現在來看,《士兵突擊》已經不僅是一部簡單的經典影視劇,而是已經演化成為一種帶有鮮明軍事文化標簽的社會學現象。

那麼,到底是什麼能讓一部沒有女性角色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經歷歲月依舊持續發光發熱呢?

戰士許三多,一個農村孩子突然進入了優秀人才聚集的部隊,不得不在青澀的青春中倉促面對人生中從未經歷的困難和挑戰。站隊列站不齊,向后轉轉不好,拖集體的后腿,這似乎是很多軍人回想當兵之初的時候都會有的記憶,但是許三多在懵懂中卻始終堅持對生活永不抱怨的心態,在艱難和痛苦的磨礪中一步步成長。

成才是劇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他有靈氣並且胸有大志,可是卻為了自己的成功不擇手段,鑽營逢迎、唯我獨尊,但其經歷沉痛打擊卻沒有自我放棄,並用強烈的精神力量感化他人、升華自我。戰士成才由失敗到蛻變之后的成功,對現實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啟示意義。

無論是傻傻堅持的許三多,還是實現了自我改變的成才,當然還有史今、伍六一、吳哲等特色鮮明的軍人形象,他們有尊嚴有個性,但卻都崇尚榮譽高於一切,甚至為了集體榮譽可以犧牲自己。配合生動的藝術刻畫,這種信仰煥發出的力量引起觀眾強烈的價值觀共鳴,人們在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的拼搏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激勵著自己在面對挫折、困惑、挑戰時更加勇敢、堅韌。難怪在網友的留言中說起這部劇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夢想”“信仰”和“堅持”,還有人表示這10年來自己終於活成了他們的模樣。

“不拋棄、不放棄”是軍人對信仰的誓言,更是戰士對精神的追求。永遠不能拋棄的,是戰友之間的義、兄弟之間的情和家人之間的愛,是一個兵對勝利的渴望,是一個軍人對集體的忠誠﹔永遠不能放棄的,是軍人應該堅持的原則,是激勵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是為信仰而付出的努力與拼搏。正是這種價值取向才讓朴素的《士兵突擊》克服了創作和發行的缺憾,歷久彌香。

優秀的文藝作品,總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創新,進而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罔顧社會效益將會導致創作方向扭曲,自然也不會叩擊觀眾的心靈。特別是軍事題材文藝作品要想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更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作支撐,《上甘嶺》《高山下的花環》《士兵突擊》莫不是如此。而離開了正確的價值導向,貽笑大方的“神劇”就會層出不窮。

事實上,在和平年代,絕大部分軍人不可能有機會成為眾人敬仰的英雄,他們默默地堅守在邊防哨卡、大漠深處和海上孤島,以自己生命中無比寶貴的青春換來祖國的安寧。這些軍人是那樣的普通,但又因為有了信仰而如此的不平凡。放下驕傲的態度,真心地去感受士兵的追求,相信類似《士兵突擊》這樣的文藝作品就不會是孤本。(工程兵學院 房永智)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