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長征路·新故事:每戶村民年均增收數萬元

2016年09月23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白雲繞山,梯田泛金,村舍點綴。

沿著羊腸小道,登上五山梯田高處,粵北田園秋色盡收眼底,如油畫鋪展。

當年,紅軍輾轉在這些村落之間,浴血奮戰。如今,坐落這裡的7個自然村,依靠旅游致富,每戶村民年均增收數萬元。

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的推動下,廣東樂昌涌現出一批特色產業、觀光農業。去年,樂昌已形成22萬畝優質糧、5萬畝無公害蔬菜、11.5萬畝優質水果等優勢產業帶,實現了以農業基地為主導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造血”扶貧效果顯著增強。

層層梯田泛金浪

上黎村海拔800多米,有50多戶村民,村背后梯田層疊。當年,負責長征南側開路的紅一軍團三路人馬都經過此地。村裡出土的槍械、子彈、刺刀,村民存留的籮筐、斗笠、蓑衣,村口牆壁殘留的標語、彈痕,以及保存完好的紅軍墓,時時激起人們的紅色記憶。

“從小聽老人們講紅軍故事,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我成立星火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也是受到紅軍故事的啟發,希望幫助家鄉脫貧致富。”說這話的,是五山鎮石下村的年輕人陳百雄。2014年,他看到成片良田棄耕,十分痛心,毅然返鄉創業。他先后承租石下、上黎、井水等5個自然村300多畝梯田,成立了五山鎮星火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生態農作物,並利用互聯網,盤活農業資源。

村民將土地租給合作社,每畝每月可得租金150元﹔參加合作社勞動,每個月可得工資2000元。隨著游客增加,村民自產的農產品走俏,量價齊升,每斤0.5元的紅薯賣到了2元。有些村民開辦農家餐館、民宿客棧等,每年至少增收三四萬元。另一方面,城市認租者,隻要每年每畝交1800元,就可以得到400多斤有機大米,所有種植、管理、郵寄都由合作社負責。

石下村村委會主任陳偉兵告訴記者:“五山梯田有2000多畝,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美麗田園’。每年2月至10月,很多人會來觀光旅游。去年旅游人數達到5萬,國慶長假期間,車子都沒地方停。”

五山鎮計劃明年增加發展紅薯、玉米、蔬菜種植加工,發展水魚、竹林雞等養殖,實現17個自然村全覆蓋,讓全部村民有事做、有收入。

茫茫竹海飄酒香

翻過石下村對面山頭,穿過竹林掩映的盤山公路,許多粗壯的毛竹和一箱箱竹酒堆放在路邊,這裡是麻坑村的竹筒酒基地。

利用生長的毛竹釀酒,是麻坑村黨支部書記張求華的“發明”。一次,聽老人講述當年紅軍戰士用竹筒裝水、裝米、裝酒,張求華靈機一動:“家鄉竹子遍地都是,能不能就地取材,生產一款特制的竹筒酒呢?”

他招呼四五個同鄉,一起嘗試著釀造竹筒酒。他們用本地高山梯田稻米、山泉,放入地窖瓦缸,釀出優質米酒,用特制針管注入自然生長的毛竹腔中,讓酒充分吸收竹子的水分、營養、香味。半年之后,再將含酒的竹節砍下,對外銷售。經過兩年多摸索,竹筒酒終於在去年夏天投產,推出“能哥綠竹酒”。

“釀制竹筒酒,對水、米、窖、竹等都有嚴格要求,而且時間要把握得當。時間過長,酒味揮發﹔時間太短,沒有竹香。”與張求華一起合伙創業的村民張漢民介紹,他們一共租了700棵竹子,每棵可以產兩節竹筒酒、約2.4斤,每斤售價100元。

粵北本是“毛竹之鄉”,但長期以來毛竹經濟價值利用率低。竹筒酒問世后,竹子附加值提升,既可收租金,也不影響出售。一根竹子原本銷售七八元,如今綜合收益可達15元,收益翻倍。58戶村民踏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座座電站顯威力

五山鎮政府位於麻坑墟,距離樂昌市區約40公裡。當年的“五山紅軍長征臨時指揮所”,現在成為樂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修的水泥公路,連接五山鎮與樂昌城區。路邊小河清澈,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高達93%。路過東洛水庫,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立在山坡,這裡埋葬著被敵人殺害的24位紅軍烈士。

“我們鎮山多,有370戶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員1.1萬。”鎮黨委書記張廣潤說:“這些年,我們在4條過境小河上建了56座小水電站,總裝機1.4萬千瓦,年產值達1.2億元,為發展集體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扶窮電站股份”模式,是樂昌扶持貧困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探索。從2013年起,樂昌為各貧困村籌資2900萬元入股樂昌扶貧電站,通過每年10%的保底分紅壯大村集體收入,確保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據了解,樂昌3年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7億元,貧困村轉移就業5216人。去年,全市44個貧困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1784元,比2012年增加了4230元。所有貧困村都達到“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通,實現淨化、美化、硬化、綠化、亮化。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歷史,留得住鄉愁。”今日樂昌人傳承了紅軍精神,點燃脫貧致富的激情,奔小康途中“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劉泰山 倪光輝)

(責編:邱越、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