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湖南郴州市汝城縣

常念長征情 常想百姓事(長征路·新故事)

本報記者 侯琳良
2016年09月29日03: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有幾個關於紅軍長征的故事廣為流傳。

  半床棉被——82年前,紅軍長征經過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為了不擾民,一群紅軍在村民徐解秀家門口席地而睡。看到戰士們在寒風中凍得直發抖,徐解秀和丈夫招呼他們進屋。其中有3位年輕的女紅軍,被徐解秀邀到自己廂房,同睡一張床。丈夫就趴在外面桌上睡。見到徐家條件簡陋,女紅軍們拿出僅有的一條被子,四人合蓋,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晚上。當時當地村民對紅軍存有誤解,然而通過觀察,徐解秀逐漸感受到紅軍是解救窮苦人民的好人。離別那天,徐解秀一家和紅軍戰士依依不舍。3位女紅軍決定把帶來的這條被子留下,徐解秀死活不肯。最后,女戰士們拿起剪刀,把被子剪成兩半,一半強留給徐解秀。就這樣徐解秀一直珍藏著這半床棉被,直到去世還念叨著:三個紅軍姑娘說好的要來看我,怎麼就沒來。

  一張借據——“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百零伍擔生豬三頭重量伍百零三斤雞壹拾貳隻重量肆拾貳斤”,這是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汝城縣延壽鄉官亨村時留下的借據,落款人“葉祖令”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司務長。據介紹,當年紅軍到達時,瑤民不知真相,趕著雞鴨牛羊,扛著有限的糧食,逃往無人山谷。為了消除群眾疑慮,紅軍在官亨自扎草棚住宿,不取群眾一錢一物。慢慢地,瑤民對紅軍有了深入的了解。

  當時,為了突破敵人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紅軍戰士長途跋涉,已經有幾天幾夜沒進食了。得知這一情況后,胡四德帶領族人,從各家各戶籌集來105擔稻谷、3頭生豬和12隻雞,送到了司務長葉祖令的手中。就在紅軍撤出延壽向西轉移時,葉祖令找到了胡四德,寫下一張借據,在借據下方蓋上了自己的印章后交給胡四德。紅軍走后,胡四德偷偷地將這張借據藏起來。

  62年后,胡四德孫子胡運海在家中老灶裡發現這張借據。1997年5月17日,汝城縣委、縣政府、縣人武部在官亨村舉行“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長征途經汝城借據兌現儀式”,按原價折款,由汝城縣政府向胡四德的唯一繼承人胡運海歸還錢款。

  一隻藤碗——82年前,汝城東山橋的貧農青年羅秀林上山割草,發現石棚裡有一個人睡在薄薄的稻草上,草鞋裡沾滿了鮮血。經過交談,羅秀林才知道這個人是昨天戰斗中負傷的紅軍。羅秀林熱情地邀請戰士到家裡療傷。這位戰士擔心連累羅秀林一家,怎麼也不肯去。於是,羅秀林堅持每天給紅軍送藥和送飯。傷愈后,紅軍戰士要繼續追趕部隊。分別時,他把父親留給自己的一隻精美藤碗,送給羅秀林作紀念:“小兄弟,我父親親手編織了這隻藤碗,父親犧牲時,把這隻藤碗交給我,現在我把這隻藤碗送給你,希望你繼續支持革命隊伍!”

  歷史雖然已經遠去,紅軍和百姓的魚水深情,卻依然被汝城人民深深地銘記。

  “這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汝城縣委書記方南玲說,我們接過紅軍戰士的接力棒,堅守一份為民情懷,“就要常念長征情,就要常想百姓事”。

  眼下擺在方南玲及全縣領導干部面前最大的一件事、最重的一份責,即帶領汝城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

  汝城縣位於羅霄山脈與南嶺山脈交接部,90%的貧困人口在農村,而90%的旅游資源也在農村,將旅游開發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是必然選擇。

  這些年,廈蓉高速和平汝高速通車,在這裡形成十字架﹔106國道、S324省道進一步暢通。日漸便捷的交通為旅游打開了突破口。

  汝城縣熱水鎮擁有地熱溫泉、高山竹海、溪流瀑布和畬族風情等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汝城熱水鎮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湖南人旅游的一個響亮口號。

  人氣漲了,政策還得跟上。縣裡從土地流轉、金融信貸、產業發展、就業創業等方面制定了12項旅游扶貧扶持政策。當地35家旅游企業實體與225戶貧困戶結對幫扶,成立旅游扶貧志願服務工作站,免費提供網上農副產品購銷、企業用工服務。2015年,汝城全縣實現貧困人口脫貧5077戶16528人。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9日 09 版)

(責編:白宇、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