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烈士紀念日,當我們緬懷就有了向往

2016年09月29日08:3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寫在前面

  總有一個時間節點,能夠喚醒久遠的記憶與沉睡的情感,讓人們在歷史的坐標裡仰望崇高、砥礪精神。

  9月30日,烈士紀念日。盡管,這個嶄新的紀念日以法定形式走入日歷略顯年輕,然而它所背負的情感、承載的意義卻異常厚重——

  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裡,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遇強敵而不懼,臨死神而不屈。他們用鋼鐵身軀托舉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獨立自主、繁榮富強,他們用熱血鑄就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構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標。

  回望腥風血雨,我們深深懂得:認同英雄,就是認同正確的價值觀﹔追隨英雄,就是追隨真善美﹔頌揚英雄,就是頌揚正能量。無論時代怎樣變化,英雄始終是我們內心的堅守、追隨的真理、謳歌的對象。

  當下,改革強軍的大幕已經拉開,強軍興軍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新一代革命軍人肩上。越是使命光榮,越需要以英雄為標杆勇挑重擔﹔越是任務艱巨,越需要以英雄為榜樣砥礪前行。

  今天,在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們透過這組尊崇英雄、緬懷烈士的新聞,向無數先輩致敬:你們的名字,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你們的英魂,將如你們為之獻身的土地一樣不朽﹔你們的基因,將在我們身上永遠賡續相傳。

  烈士長眠異鄉71年,河北省涿州市軍民攜手送英靈回故鄉——

  10萬顆心,溫暖英烈回家路

 

  9月26日,陳輝塑像安放儀式在常德市舉行。李文才 攝

  9月26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城市公園,一座英烈塑像落戶於此。

  時隔71年,烈士回家了,從犧牲地河北省涿州市,回到故鄉常德市。這一路,烈士並不寂寞,涿州市10萬余軍民,用愛心照亮了英烈回家的路。

  烈士名叫陳輝,是抗戰英雄,也是軍旅詩人。“也許吧,我將無言地死在絞刑架上……祖國啊,在敵人的屠刀下,我不會滴一滴眼淚,我高笑”,這悲壯的詩句,便摘自他的抗戰詩集《十月的歌》。

  陳輝生前在晉察冀邊區擔任縣武工隊政委、區委書記等職,1945年2月,因叛徒出賣,在涿州市壯烈犧牲,年僅25歲。他的首級被日寇懸挂示眾,遺體被殘忍地丟給狼狗。革命勝利后,當地政府把陳輝的頭骨安葬在樓桑廟村。

  烈士殉國,魂兮他鄉。因為歷史原因,陳輝的后人一直不知他的安葬地何在。今年清明節前夕,涿州市和常德市兩地有關部門聯手,找到了烈士的家人,並安排他們到烈士墓前拜祭,遂了多年心願。

  “為烈士做一尊塑像送回老家安放,以此慰藉烈士英靈及其親屬。”涿州市人武部聯合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發起了一場送英烈回家的活動。從9月3日起,他們通過當地40多家新媒體和自媒體,向社會發布了《送烈士英靈回故鄉,做有情有義涿州人》的號召,發起萬人簽名活動。

  涿州群眾在橫幅上簽名。寇繼超 攝

  烈士有義,人民有情﹔倡議一出,應者雲集。涿州市黨政機關和各界群眾踴躍支持,全市各中小學校積極參與,大家用各種形式表達對送烈士英靈回故鄉活動的支持。就連不少幼兒園小朋友,也在父母鼓勵下,在簽名條幅上用稚嫩的筆觸寫下自己名字。

  一些社會團體和企業也熱情參與。熱心支持國防教育活動的涿州市民營企業家張建新,不僅發動全體員工捐款支持,還派人赴湖南省協助承辦活動。他動情地說:“為烈士做點事,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職責。”

  歷史與現實同頻共鳴,烈士與人民心靈相通。僅僅20多天,這次活動參與人數就超過10萬人。簽名活動中,原先准備的2條15米長橫幅不夠用,主辦方又趕緊加做了4條。10萬余人的簽名,把6條橫幅寫得密密麻麻。

  千裡之外,烈士家鄉常德市黨政機關和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這次活動。當地政府還將安放烈士塑像的城市公園,更名為陳輝公園。

  英烈含笑,魂兮歸來。塑像安放儀式上,涿州市人武部政委楊鴻轉交了涿州市軍民的捐助款,一部分作為慰問金,送到烈士親屬手中﹔一部分送給烈士生前所在的大橋村小學,設立“陳輝國防教育基金”。

  “我們紀念烈士、尊崇英雄,正是要賡續英雄的精神,凝聚復興的能量。”一位涿州市民感言,參與這次活動,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洗禮。(寇繼超、陳飛、李鵬)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