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網媒走轉改】張庄:昔日窮山村 今日賽城鎮

2016年10月12日17: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夜幕下的張庄

人民網鄭州10月12日電(辛靜) 10月10日傍晚,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團來到了“最美休閑鄉村”——舞鋼市尹集鎮張庄社區。

眼前,小徑庭院、灰瓦白牆,一襲徽派建筑。除了漂亮的兩層民居,社區內還配套有平整的道路、寬敞的廣場、高大的戲樓,還有公廁、游園、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綜合服務樓及供水供電系統。此外,社區內衛生服務站、活動健身房、移動公司、郵政、銀行、超市等應有盡有。村民們儼然過著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然而就在7年前,張庄卻完全是另一副模樣。張庄原是一個省級貧困村,轄有7個山區自然村,有8個村民組1076口人,人均耕地不到半畝,交通不便,貧窮落后。村裡人有一段順口溜就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張庄的面貌:土坯牆,茅草房,雞屁股是農戶小銀行﹔吃糧靠統銷,花錢靠救濟,姑娘向外嫁,小伙愁新娘……

2009年,舞鋼市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張庄作為革命老區村,在沿湖路南建設了新社區,此后150多戶群眾先后搬了進來,通過發展旅游、餐飲業逐漸走上了致富路。

石長明家是第一批搬來的住戶,靠著父母經營山野菜和自己開挖掘機,家裡一年至少有二、三十萬元的收入。當記者問起“感覺現在的生活和之前有啥不一樣時”,石長明抿嘴一笑,“那可太多了!以前每到下雨,一出去一腳泥,現在路修好了,路燈也裝上了,村裡綠化也搞起來了……關鍵是,俺還娶了城裡媳婦!”

石長明的愛人曹娟娟家住舞鋼市,眼前的她衣著時尚、打扮精致,完全不像一個“村裡人”。

記者好奇,“人家都是從農村往城市去的,你咋主動從市裡嫁到了農村?”

“這裡空氣好、環境好,生活節奏也慢,水路電網也都有,完全不和城裡差半點啊!”曹娟娟一臉滿足,“你看我們家,上下兩層,每層一個客廳、四個臥室,外面還有小院,在這兒生活真的比市裡還舒服。”

如今,曹娟娟在看孩子之余還在社區負責旅游網站的管理。她的想法很簡單,“不圖掙錢,就是給自己找點事兒做,同時把張庄的好宣傳出去,讓大家都來看看。”

隨著張庄周邊旅游資源的開發,也帶動了張庄旅游產業鏈條的發展。經營家庭賓館的王德洋就是受益者之一。

王德洋家的兩層小樓是當初政府規劃建設的“農家樂”戶型。“房子的總面積大約有200多平米,當時合650塊錢一平,一套房子算下來十五、六萬,政府還補貼了一萬,自己實際就拿了十四、五萬。”王德洋說。

如今靠經營賓館,他一年收入大約有五、六萬。“一個房間80塊錢,周末及旅游旺季時客人天天爆滿,本兒早都過來了!”王德洋感慨,“現在這日子真是得勁兒,吃穿用度啥都不缺,就差給兒子娶個媳婦了!”

比起王德洋,隔壁李春曉家的日子更是紅火。李春曉和王德洋一樣,也經營了一個家庭賓館。除此之外,她的丈夫和兒子還開了一個鋼材精加工工廠,僅工廠收入一年就有上百萬。

“張庄社區是舞鋼市率先啟動的17個中心社區之一,一期、二期建設已經完成,目前我們正在籌建三期。”尹集鎮黨委書記劉鈺告訴記者,“2015年張庄社區的人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以上,未來我們將依托旅游產業、特色農業、技術幫扶帶動更多百姓脫貧致富。”

石長明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王德洋家賓館外的露台

李春曉家賓館的客房

張庄人家裡裝修得一點不比城裡差

社區廣場一隅

張庄社區所有房子統一灰瓦白牆,一襲徽派建筑

尹集鎮黨委書記劉鈺在向採訪團介紹張庄社區的情況

(責編:甘璐瑤(實習生)、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