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信仰的力量——電視劇《千裡雷聲萬裡閃》觀后

2016年10月20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劇照

劇照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蜿蜒的長征之“線”上,有兩個重要的“點”:一個是出發點,一個是落腳點。長征三軍大會師的這個落腳點,就是陝北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今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第一個長征題材的電視劇《千裡雷聲萬裡閃》,就聚焦於這個落腳點,以宏大的視野和濃重的筆墨表現了陝甘紅軍和陝甘邊根據地創建、鞏固和發展的歷程。

長征本身以及建立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經驗,最根本的一條是:不管什麼時候,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照搬教條。革命的挫折,陝甘邊紅軍的領導人被批評,就是因為有人照搬了共產國際的教條。長征是對教條的撥正,而陝甘邊根據地的經驗,則又在長征總結的經驗基礎上發展了一部分——革命道路尋找,不僅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且要從陝甘邊的實際情況出發,共產國際沒有中國這樣的農村。劇中表現的陝甘邊革命領導人開展“三色兵運”的成功正說明了這一點。劇中的故事,彰顯了這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歷史經驗。

《千裡雷聲萬裡閃》表現了1928年渭華起義失敗到1935年暫時擺脫了“左”的干擾后取得反“圍剿”勝利的進程。這正是陝甘邊根據地最艱苦、最糾結、最輝煌也是經驗最豐富的一段。劇中紅軍的斗爭對象是國民黨反動派勢力、地方反動派勢力、地方反動軍閥和頑固的封建勢力,而黨內紅軍內部的主要矛盾,則是以主人公廖驚北、劉仲然代表的陝甘紅軍和上面派來的特派員強行推行“左”傾教條主義路線的斗爭。這樣描繪陝甘紅軍、表現陝甘紅軍的兵運工作,在影視劇中還是第一次。

劇中人物並沒有用真名真姓。劉仲然這個角色,將很多陝甘邊革命領導人的影子雜糅在一起。為了便於故事結構的搭建,具體人物、具體地點都是虛構的,但這部劇的框架卻非常符合歷史真實,對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的關系處理十分恰當。

在敘事方式上,熔宏大敘事(內部沖突、與軍閥斗爭、兵運工作和紅軍發展)、家族敘事(廖秦兩家的錯綜關系)、個人生命體驗敘事為一爐,許多情節不僅把戲劇沖突推向了極致,同時也把對人物靈魂的拷問推向了極致,具有很強的精神震撼力。

劇中幾乎所有重要人物的形象,都有獨特、鮮明的個性。特別是廖文舉和廖驚北這兩個角色,作為血緣上的父子、政治信仰上的對手,形象多面。另外,季鷹天這個“左”傾教條主義欽差大臣的形象,陳錚夫這個把黨員身份和榮譽視為第一生命的形象,李庭雲這個以儒自詡實則無比陰險毒辣的軍閥形象,也都血肉豐滿。

最特別的是,創作者在回望嚴峻的歷史時,又發現了歷史進程本身所包含的某些幽默感,因而在生死較量、火光四濺的正劇敘事中又輔以一種看似無心的喜劇色彩。從全劇一開篇,廖驚北踢棺而出開始,這種喜劇色彩似無若有,似斷實連。其中,季鷹天被剃胡子、李庭雲在廣場降半旗念悼文、廖文舉在喊龍塬大鐘下“三氣赤發鬼”等幾段最為精彩。這種創作手法,有助於豐富全劇的歷史文化意味,幫助觀眾在欣賞過程中實現審美方式的交替。

長征精神的內核是什麼?如果要我來概括,那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長征路上,紅軍懷揣著讓所有受苦人都能獲得尊嚴的崇高理想,而不管在任何歷史時期,我們都應該積極地去追求崇高之美、信仰之美。《千裡雷聲萬裡閃》正是記錄了這樣一群人追尋理想的傳奇故事。這種精神,是當下的我們最需要的。(中國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 李准)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