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從紅二方面軍走來的103歲老將軍魏國運

長征記憶 融進血液(聽老紅軍講長征故事)

本報記者 倪光輝
2016年10月21日03: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北京空軍幸福村干休所一間簡朴的公寓裡,一位老人正神情專注地看著一幅卷軸:數十米長的畫卷上,戰略轉移、湘江血戰、突破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長征途中的重要節點和事件一一呈現。他便是老將軍魏國運。“這是我收藏多年的長征寫意圖,記錄了長征的全部過程。”見到記者來訪,老將軍臉上洋溢起和藹的笑容。

  面前的這位老將軍,銀發滿頭,須眉皆白,精神矍鑠,談吐自如,根本看不出他已103歲高齡!

  據了解,魏國運1931年投身革命,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魏國運隨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征,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女兒魏曉湘拿出一本相冊,看到老將軍的一幅幅戎裝照,我們的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80多年前的崢嶸歲月……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讓紅軍贏得民心

  1914年5月8日,魏國運在湖北省監利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出生。讀了兩年私塾,給地主放過牛,要過飯,學過木匠,當過裁縫。1930年參加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活動,並配合游擊隊攻打過周老咀三官殿國民黨國防隊。

  1931年,魏國運到紅軍被服工廠當青工,同年在工廠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魏國運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后在紅三軍9師警衛營、8師24團、7師21團當過警衛員、班長。1935年,魏國運隨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征,任4師10團黨總支書記。

  1936年4月底,紅二方面軍佔領了金沙江邊石鼓鎮渡口,魏國運所在團的任務就是掩護主力渡過金沙江。

  當時,石鼓鎮江邊的船都被毀掉,部隊過不了河,后面還有敵人在追擊。為了能夠順利通過金沙江,部隊隻有搜集材料做竹筏,“當地的老百姓對我們都很好,還主動將門板拆下來借給我們。因為紅軍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以我們不能隨便拿老百姓的東西。”魏國運說。幸好石鼓鎮附近有一片竹林,戰士們把竹子砍斷扎成竹排,依靠竹排才安全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

  5月1日黃昏,部隊到達中甸(即香格裡拉)。中甸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和藏彝走廊的邊緣,當時有不少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受國民黨宣傳影響,中甸的少數民族同胞起初對紅軍疑慮重重。為了方便與當地民族群眾正常交流,紅軍部隊請來了一個“通司”當翻譯,派出干部宣傳我黨民族團結的政策,給老百姓做工作。老百姓們看到紅軍紀律嚴明,才放下戒心,紛紛把糧食賣給紅軍。

  部隊在中甸休整,等待掉隊的戰友,同時補充干糧為接下來的路程做准備。“石鼓鎮和中甸是值得紀念的地方,那次渡江之后再也沒有回去過。”魏老說,從報紙上看到石鼓鎮已修建了紅軍過江紀念館,電視上也看到了中甸現在的發展,真想有機會再去看看!

  “我們和風雪作斗爭,努力戰勝自然帶來的痛苦”

  紅軍雖然擺脫了敵人的追擊,但面前又有了新的困難——生長於南方的紅二、六軍團的將士們要翻越終年積雪、嚴寒冰冷的高山。

  5月2日,部隊要翻越長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中甸雪山。雪山海拔5300多米,上山50余公裡,下山20余公裡。山勢陡峭險峻,積雪一二尺厚,異常寒冷。山頂空氣稀薄缺氧,呼吸困難,行進十分艱難。“從中甸到甘孜的路上是一座座大雪山,山上終年積雪,除了白雪茫茫看不到其他顏色。”魏老回憶說。

  由於日晒,表面的雪化了后又凍成一層冰殼,冰殼下面往往是很深的大雪坑,年齡小的戰士一掉下去就再也爬不出來。當地原本就沒有多少老百姓,在茫茫的大雪中更難找到村庄,經常是看到哪裡冒煙就奔著哪裡去。紅軍手中的糧食少,再加上缺氧,戰士們的體質每天都在下降,很多戰士剛在山埡上坐下休息一會兒,就再也起不來了,永遠留在了山上。剩下的同志一個人背著幾個人的槍,慢慢互相攙扶著前進。

  “進入雪山以來,部隊沒吃過一頓飽飯,沒睡過一夜好覺,每夜都有同志因凍、餓、病、累而站不起來。每當晨曦初露,大家准備繼續行軍時,第一件事便是向那些已經長眠在征途上的同志揮淚告別……”魏老回憶道。

  “從德榮到甘孜,雪山一個比一個高,我們和風雪作斗爭,努力戰勝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有同志走累了,其他同志就架著他走﹔有同志眼睛被雪光映花了,其他同志就拉著他走。”這段經歷給魏老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條件艱苦,有的戰友永遠地躺在了雪山上。這些犧牲的英雄沒有看到新中國,沒有享受到今天的好生活。”說到這裡,魏老語調低沉,聲音哽咽,眼眶也濕潤了……

  實在沒糧就挖野菜,一本《草地須知》幫了大忙

  1936年7月初,部隊到達四川甘孜,為接下來7天的草地行軍補充糧食。當時部隊的錢少,隻能向當地老百姓借糧,魏國運代表團裡前往冬谷的大喇嘛寺跟土司借糧。經過交涉,喇嘛寺最終給紅軍提供了7天的糧食,每人每天一小缸青果、小麥。部隊還用剩下的“鋼板”(雲南流通的貨幣)買了青稞,每個士兵能分到一小袋米。糧食有限,過草地時部隊實在沒有糧食時,就挖野菜根來吃。

  在甘孜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后,紅四方面軍的同志送給魏國運一本《草地須知》,上面記載了很多種草,什麼草能吃,什麼草不能吃。魏國運作為黨支部書記,帶領全團學習《草地須知》。“這本小冊子在全團過草地時起了不小的作用,”提起這本冊子,魏老十分興奮:“草地裡主要的敵人就是騎兵,冊子裡還有一首騎兵歌,教大家漲士氣、打勝仗。”

  一生歷經磨難,飽經風霜,魏老將軍在歲月洗禮中見証了新中國的蓬勃發展。1983年7月,魏老從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任上離休,1986年搬進空軍幸福村干休所。

  聽說魏老是干休所的支部書記,記者驚訝地問:“103歲的支部書記,應該是年齡最大的黨支部書記吧?”

  “沒錯啊!”魏老介紹:“1986年7月16日,我們干休所成立第一黨支部,第一任書記是楊思祿(福州軍區原空軍司令員),我是組織委員。后來,楊書記身體不好,我就接替他當支部書記了。支部成立時有80多人,現在隻有3個人了。所以,我們這個支部成員平均年齡是100歲。”干休所工作人員介紹說,魏老將軍這個書記當得十分稱職,支部開會、傳達文件、找支部委員談心……一項項支部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

  2014年,魏國運將軍被原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先進離休干部”﹔他把獎牌和獎狀珍藏起來,“這是黨對我工作的肯定。”

  (鐘唯、郭祥龍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1日 06 版)

(責編:白宇、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