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福建省依托豐富紅色資源,開展“青年新聞人 重走長征路”聯合採訪活動

紅色路途 青春足跡(長征路·新故事)

本報記者  鐘自煒
2016年10月21日03: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重思考。依托豐富紅色資源,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福建省委宣傳部與共建高校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開展“青年新聞人 重走長征路”聯合採訪活動。9月5日至12日,歷時8天,行程4000公裡,由青年記者和高校新聞院系學生組成的百人採訪團深入50多個採訪點一路探尋、一路採訪,重溫崢嶸歲月,感受紅土地的歷史與變遷。

  9月5日,站在出征儀式隊伍中的廈門大學學生吳筱瓊,有一個特殊心願:了解祖輩的人生經歷與戰斗印記。原來,吳筱瓊的高祖父參加過金砂暴動並加入紅軍。

  然而,探尋過程一波三折。她提供的長輩姓名,在博物館資料、革命烈士名目中都沒有找到。

  “在那個殘酷的年代,每一位革命者往往都有好幾個名字。”一籌莫展時,當地檔案館負責人的一席話提醒了吳筱瓊。與家人聯系后,吳筱瓊得知高祖父有一個曾用名——吳珍。再次查閱檔案,名字赫然在列,出生年月等信息也與高祖父十分吻合。

  結果讓人欣喜,但讓吳筱瓊倍感珍貴的是尋找過程,“我不是單純在搜索一個名字,更是走近那段歷史,尋找那份先烈帶給我們的激勵。”

  探訪寧化縣,依舊清晰可見的紅軍標語與山野戰壕,讓福建師范大學學生陳欣宏動容:“這段星火燎原的偉大歷史已然化作不朽的精神,留存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

  走進清流縣,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中華桂花文化園,讓福建師范大學學生劉昕怡欣喜:“老區的面貌一日一變,深植於此的長征精神,鼓舞著新時代的建設者繼續奮斗。”

  “重走長征路,是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新課堂,注定會成為同學們未來成長道路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廈門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樓紅英表示。

  9月8日,“重走長征路”活動行至中段。深夜11點,廈門日報記者廖閩瑋與來自廈門大學的學生吳妍萱、劉雯一道,依然在為了一篇稿件忙碌著。

  這次活動採用一位青年記者帶領兩位大學生的形式,在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下,15個採訪組以“傳幫帶”的方式共同完成採訪任務。8天時間,青年新聞人與在校大學生不辭勞苦、一路奔波,深入老區一線採訪。“行程比較緊張,常常要在行車途中抓緊寫稿,忙到深夜更是常態。”廖閩瑋說。

  盡管辛苦,卻沒人退縮。“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這是一次難得的實踐鍛煉。”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書記賴忠泉說,從擬定採訪主題、現場採訪提問,到稿件架構布局、畫面剪輯傳送,每一個環節,記者們都極富耐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這次活動,對於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養、新聞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具有非凡意義。”

  學生在丈量紅色道路的實踐中得到成長,青年新聞人同樣用行動踐行了“走轉改”,完成了一次新聞採訪的“長征”之路。

  “我們不僅可以與同行進行業務探討,通過與學生記者共同採訪還能發掘到他們不同的視角和關注點,讓新聞更具活力和青春氣息。”閩西日報社記者林阿玲說,“學生們對新聞工作的熱情,讓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也在提醒自己不忘新聞人的初心。”

  參與活動的17家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刊發各類報道557條,同步通過媒體和高校的“兩微一端”進行廣泛密集推送……8天時間,青年新聞人用年輕人的視角和語言,引領受眾一起追尋長征足跡,感受老區新貌。“這是一次重溫歷史的考察之旅、宣傳報道的實踐之旅,更是紅色基因的傳承之旅、精神信念的升華之旅、遠大理想的揚帆之旅。”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翔表示。

  事實上,著力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的“青年新聞人 重走長征路”活動,只是福建打造紅色品牌、弘揚紅色文化的諸多舉措中的一筆。

  聚焦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學,福建在重走紅色路線之余,一方面,在三明、南平、龍岩、寧德等4個革命老區建立“福建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國情教育實踐基地”,打造高校新聞院系學生理論知識的轉化地和業務素質的練兵場﹔一方面,持續在全省高校新聞院系開展向林白水、趙家欣等福建新聞界前輩學習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向典型看齊。

  立足更高層次的紅色品牌建設,福建更是動作頻頻。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所在地和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紅色遺址、紅色歌謠、紅色故事、紅色檔案……不勝枚舉,在福建這塊紅土地上歷久彌新、熠熠生輝。2016年6月,福建正式印發《福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提出經過3至5年的努力,福建紅色文化資源得到充分保護和挖掘,紅色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拓展,紅色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1日 06 版)

(責編:白宇、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