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導彈靶場到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58年發展歷程回眸
深秋,從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吹來的風,已有了不少寒意。
不遠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上,雄偉高大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與通體粉刷成淡藍色的發射架遙遙相望……這個曾經的導彈試驗靶場,如今已崛起為一座現代化的航天城!
大漠航天人的血脈裡,永遠跳動著忠誠報國的紅色基因
靶場創建之初,生存條件極為惡劣。“藍天做帳地當床,黑河邊上扎營房,三塊石頭架口鍋,咸菜鹽巴就干糧”便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
20世紀60年代初期,前蘇聯政府突然單方面撕毀協議、終止對華援助,並撤走全部技術專家,我國導彈航天事業面臨著在襁褓中夭折的巨大危險。
外國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國人也能干!1960年9月,在前蘇聯專家撤走后的第17天,就成功用國產燃料發射了我國第一枚蘇制近程導彈﹔同年11月5日,前蘇聯專家撤走后的第57天,又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地地導彈﹔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茫茫太空第一次有了“中國星”。
2000年11月,神舟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到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
此時正值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全面展開之際,發射測試站205名老兵,即將脫下軍裝,離開自己工作了多年的發射場。這些退伍老兵,大部分參加過神舟一號發射任務,不僅技能嫻熟,而且經驗豐富。
一邊是即將實施的飛船發射任務,一邊是歸心似箭的退伍老兵。面對兩難局面,發射測試站的領導一時手足無措。
就在站領導為人手緊缺的問題一籌莫展之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205名退伍老兵集體向站黨委遞交請戰書,決然表示:“推遲退伍,津貼一分不要,一定把神舟二號送入太空!”
接過205份飽含深情的請戰書,時任站長王福通和政委段勇的眼角突然變得濕潤起來。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發射升空。不久之后,205名戰士登上火車,光榮返鄉。
離開軍營那天,他們在載人航天發射場上整齊列隊,向著巍峨的塔架,敬了軍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個軍禮。
大漠航天人的肩膀上,永遠擔負著飛天圓夢的千鈞重擔
1992年1月,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經過一番論証,工程指揮部最終把發射場選在了距離中心生活區約6公裡的戈壁灘上。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神舟五號在長征2號F運載火箭的托舉下,從西北大漠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上拔地而起!
胸中有夢想,肩上有擔當。大漠航天人在向宇宙進軍的征途上,腳步越邁越快。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風雪出征,開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升空,航天員翟志剛出艙作業,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出征大漠,不久便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2012年6月16日,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乘坐神舟九號遨游太空,全世界人民都領略了中國女航天員的巾幗英姿﹔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壯美出征,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的情景,永遠刻在了億萬國人心中。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將在太空飛行33天。
大漠航天人用厚實的肩膀,托起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
大漠航天人的生命裡,永遠閃耀著犧牲奉獻的精神之光
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內,長眠著包括聶榮臻元帥在內的740多位航天英烈,其中就有女研究員潘仁瑾。
1962年,潘仁瑾考入西北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在那裡結識了同班同學劉明山。4年的校園生活,讓這對年輕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大學畢業后,劉明山來到中心工作,潘仁瑾則留校當了教員。從此,兩人過起了牛郎織女式的異地生活。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也為了心中的飛天夢想,婚后第3年,31歲的潘仁瑾不顧學校一再挽留,毅然奔赴大漠,成為一名發射場上的計量人。
為了做好計量工作,潘仁瑾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柔弱的女性——100多米高的塔架,她常常一天爬幾個上下﹔在野外進行電磁兼容測試,她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
每天都超負荷運轉的身體,終於抵不住病魔的侵襲。潘仁瑾的胃開始不聽招呼,經常不定期疼痛,吃不下東西。她利用到北京開會的機會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竟然是胃癌晚期。
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潘仁瑾再也沒能回到大漠。
1999年4月18日,潘仁瑾的骨灰從北京運回大漠戈壁。靈車經過的路上,近千名官兵垂首佇立,為這位在戈壁灘上工作了20多年的老大姐送行。
在中心發射測試站,裝運科參謀柳晗一家三代堅守大漠、建功航天的故事,一直被官兵們津津樂道。
柳晗的爺爺叫柳煥章,1958年他和同在醫院工作的愛人張淑娟一起,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一代奠基者。
1962年,柳晗的父親柳林呱呱墜地。
30年后,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上馬。此時的柳林,已經成長為航天測控領域的技術骨干,而他在東風電視台當記者的妻子,也是單位的業務尖子。
或許是受到了父輩的影響,柳晗打小時候就立志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樣當一名航天人。
2011年7月,柳晗順利拿到了蘭州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的畢業証書。“我生在大漠,長在大漠,那裡是我的根,我必須回去!”面對老師和同學的百般挽留,他毅然選擇回歸大漠。
2014年10月,柳家的第四代、柳晗的女兒柳沐萱來到了這個世界。
“我有個願望,就是希望小沐萱長大后,也能像我一樣,做個頂天立地的航天人!”看著女兒粉嘟嘟的小臉,柳晗的眼裡射出堅毅的目光。(許京木、徐曉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