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 石榴映紅長征路(長征路·新故事)
“金沙水拍雲崖暖”,1935年5月,中央紅軍從雲南省祿勸縣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進入四川會理,成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長征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毛澤東為此留下了豪邁詩句。
會理縣紅軍長征紀念館也是以這句詩為主題布展的,用6個篇章介紹了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在會理期間的主要活動。勝利渡江后,紅軍迅速搶佔通安鎮,圍攻會理城,保証了5天的休整和補給。在會理半個月,紅軍足跡遍及全縣31個鄉鎮,播下了革命火種。
休整期間,黨中央在會理城郊鐵廠村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了遵義會議以來的戰略方針,進一步統一了紅軍作戰思想,克服了從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期間存在的消極情緒,確定了越過大渡河繼續北上的方向。
“當年的會議,晚上在室內召開,白天為了躲避轟炸,就移到樹林裡。”在離縣城3公裡左右的鐵廠村,沿著曲折的石板小路拾級而上,走進郁郁蔥蔥的鬆樹林裡,大小不等的幾個石墩,就是當年會理會議的會址。當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以這幾塊石頭為中心,或坐或站,總結討論。會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代伐鐘介紹說,“會理會議是遵義會議精神的延續,紅軍正確的戰略思想會后堅如磐石。”
如今,會理人民脫貧攻堅、發展特色農業的思想也堅如磐石。素有“石榴之鄉”的會理,始終圍繞石榴產業做文章,把石榴種植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大力扶持。“會理的石榴名聲在外,除了氣候、土壤等先天優勢,主要是政府引導,管理水平及技術也名列前茅,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種。”在代伐鐘看來,“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從皎平渡口進縣城要經過鹿廠鎮,那裡是會理石榴主產區。站在鹿廠鎮銅礦村觀景台上,萬畝石榴園呈現在眼前,漫山遍野的石榴樹一眼望不到頭,很是壯觀。
“全村種植石榴1.2萬畝,產值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8萬元。”村委會主任左子文介紹,銅礦村大規模種石榴已有近30年的歷史,現已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左子文便是一個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者,有100多戶農戶參加,負責組織銷售、技術服務等,種植規模、技術等各方面都走在前列。
當年的銅礦村也很貧困,家家戶戶都是茅草房,因此也被稱作“茅草村”。改革開放后,村民通過種烤煙,將茅草房換成了瓦房,而今又通過種石榴換成了樓房,還有部分村民去了城裡購房置業。“去年銅礦村人均純收入已達2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左子文自豪地說,家家戶戶用上了沼氣和太陽能熱水器,大部分村民家中都通了寬帶,開上了摩托車或汽車,“幸福生活像石榴一樣紅”。
像銅礦村一樣,會理很多貧困村依靠石榴,走上致富路。據介紹,2015年,會理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面積32萬畝,果品產量44萬多噸,果農銷售收入17.8億元,全縣11萬果農人均純收入10680元。今年,會理石榴再獲豐收,種植面積已佔四川省石榴種植面積的92%、全國石榴種植面積的26%,面積、產量和產值穩居全國八大石榴主產區之首。
農旅結合,拓寬致富路。會理境內紅色資源豐富,紅軍“巧渡金沙江”和黨中央政治局“會理會議”遺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重點景點之一,並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名錄。每到5月,紅如丹霞的石榴花開,大批游客蜂擁而至,徜徉在花叢田野間﹔8月石榴成熟時節,除了客商,還有大批的採摘者。“會理發展觀光農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代伐鐘介紹說,下一步,會理還將整合資源,集中打造石榴現代農業園區、石榴產業休閑觀光農業園,以及現代良種繁育中心,“會理石榴在長征路上越來越紅”。(王明峰、金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