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渭縣榜羅鎮——
精准扶貧給力 老鄉生活帶勁(長征路·新故事)
秋日的通渭大地,層林盡染,巨大的白色風車矗立在田間山頭。山路十八彎,翻過層層山巒,就到了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這個普通的小鎮,因著名的“榜羅鎮會議”而出名。
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講解員告訴記者,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小學校長室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確定把陝甘革命根據地作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確定把中共中央和紅軍的落腳點放在陝北,對中國革命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長征雖遠去,可長征精神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歷久彌新。當前,通渭縣正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這是新的長征路,需要長征精神來引領。”榜羅鎮黨委書記李晨告訴記者,為了弘揚長征精神,近年來,榜羅鎮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動。
定西市歷來被稱作“苦瘠甲於天下”,自甘肅省啟動精准扶貧以來,通渭縣扎實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榜羅鎮則大力弘揚紅軍長征精神、定西三苦精神和“耕讀、堅韌、進取”的通渭精神,著力推進脫貧攻堅。
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當年紅軍走過的崎嶇山路,都成了嶄新的硬化村道。鎮裡的各類基礎設施煥然一新。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和林果產業發展起來了,種植面積逐年增長﹔全鎮目前牛存欄數為2165頭,較去年增加28%,羊存欄數為15425隻,較去年增加19%﹔全鎮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到95%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
午后廟灘村的陽光正好,驅散了夜裡的寒氣。田裡,村民正在忙著挖洋芋。過去,這個靠天吃飯的旱山村,經濟十分落后,甚至有些家庭連吃飽飯都難。
閆航軍家是廟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家裡一共有5口人。2013年以前,閆航軍家還是廟灘村的典型貧困戶之一。
“看著家裡的兩間泥土房,水窖裡雨水充足時有水吃、沒雨水時要前往10公裡外的水源拉水吃,3個孩子還都在上職業學校,就覺得很苦惱,希望能住上磚瓦房、喝上自來水、孩子們能長大成人。”
2014年6月份,閆航軍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讓閆航軍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2015年,廟灘村被確定為全鎮的擬脫貧村和省委統戰部聯系村。
危房改造、暖棚圈舍、自來水入戶、精准扶貧專項貸款等項目讓他心中有了想法。一直想著致富的他,抓住精准扶貧政策機遇,利用危房改造政策,將自家的兩間土房全部改建成磚房,暖棚圈舍也建了起來,政府幫助引進基礎母牛1隻,利用5萬元精准扶貧專項貸款引進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兩隻,並將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15畝。
“閆航軍是個勤快人,也很努力。今年5月份他又通過村上互助資金協會貸款5萬元,他的1隻種牛已經產下牛犢,開始有收益。”閆航軍家的雙聯干部王亞莉說。
“王亞莉給咱出主意呢!她給咱講致富的政策和措施,還幫孩子想就業的法子,現在3個孩子都已經讀出來了,也都找到了工作,不用我操心啥了。”閆航軍說。
自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閆航軍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500元提高至現在的6250元,增長150%。“黨的政策好,我們過上了這好日子,真是攢勁!”
廟灘村的路寬了、房新了,大家的生活也更有奔頭了。
有人從田間地頭裡脫貧,還有人想著把富民產業做起來。廟灘村支部書記閆任農注冊的通渭縣榮鑫養殖專業合作社,就主要以肉牛育肥為主,按照“販養結合”的經營模式發展規模養殖。在他的帶動下,搞養殖的農戶越來越多。2015年全村新發展養殖戶91戶,全村目前羊存欄800余隻,牛存欄200余頭,養殖業火起來了。
據介紹,截至2015年,榜羅鎮全鎮實現817戶3945人脫貧,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3053戶14367人減少到2236戶10422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3670元增長到5185元,今年預計可完成919戶4451人貧困人口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00元。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8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