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我國航空產品已成功進入中東中亞南美等國家市場

2016年11月04日08:2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殲-20公開亮相、運-20驚艷四方,有關“20”的巧合令人遐想——

  從中國航展感受發展脈動

  在中國航展上亮相的運-20大型運輸機。本報記者 穆可雙攝

  歷史,總是充滿著意味深長的巧合。

  在中國航展創辦20周年之際,11月1日,代表中國航空工業頂尖水平的殲-20戰機和運-20大型運輸機,從珠海金灣機場上空呼嘯而過。驚鴻一瞥的身影,給觀眾留下回味無窮的遐想。

  “20系列”航空裝備與中國航展20周年遙相呼應,此情此景,讓中航工業總經理譚瑞鬆感慨良多:“20年前,無論是首次參展的殲-8ⅡM戰機,還是同時期的殲-7系列戰機,幾乎都是典型的跟蹤發展產品。但如今,中航工業參展的大部分現役、在研裝備,都是立足於自主研制,這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已進入自主創新的新階段。”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橫列式高速直升機、磁懸浮旋翼飛行器……偌大的展區內,一件件外觀新穎、性能優越的自主創新產品,讓眾多國內外觀眾流連忘返。20年來,正是靠著自主創新精神,中國航空工業不斷實現著從低端起步到高端發展的加速轉變。在國產C919大型客機的模型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航工業作為重要參研單位的我國大飛機專項取得了重大成果,“新舟”系列支線客機、AC系列民用直升機、AG系列通用飛機等也在蓬勃發展,我國民機業務正加速向高端邁進。

  邁向高端,做強做優航空產業,離不開一顆強勁的“中國心”。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發動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科技水平、科技工業基礎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長期受制於此。此次航展,今年8月28日剛剛成立的中國航發集團隆重登場,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觀眾的目光。

  走進以“新·形象 心·飛躍”為主題的中國航發10號展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渦扇發動機——“太行”渦扇發動機躍入眼帘。作為我國航空工業打基礎、上水平的重點項目,“太行”的設計定型,使我國在自主研制生產航空發動機上,實現了從中等推力發動機到大推力發動機、從渦噴發動機到渦扇發動機、從第二代發動機到第三代發動機的關鍵跨越,這對於我國航空工業以及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航發董事長曹建國表示,未來將舉全國之力突破核心技術,全力打造強勁“中國心”。

  從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龍”渦軸發動機,到填補國內空白的1600kW渦軸發動機﹔從工藝先進的發動機單晶葉片,到技術領先的石墨烯產品,航發展館內眾多打著“中國烙印”的產品,讓一名叫周小平的觀眾久久駐足觀看。作為一名在航空發動機企業辛勤耕耘了一輩子的老人,她動情地說:“看著這些國產發動機的巨大進步,不禁想起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內心有種忍不住的自豪!”

  持續的不懈投入,已經結出累累碩果。在展區記者注意到,前來參展的國際企業、客戶眾多。值得關注的是,如今國產飛機和相關航空產品已閃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料顯示,憑借較為完善的航空產品譜系,我國航空產品市場開拓成效顯著,目前在鞏固非洲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已經成功進入了中東、中亞、南美等支付能力較強的國家市場。

  正是這種美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有志者投入中國航空產業的熱潮,軍民融合的加速推進,更是極大地拓寬了市場空間。

  本次航展,專門增設了以軍民融合為主題的展館。工作人員介紹,本屆航展參展民企比例極大提升,已經與軍工企業平分秋色。步入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展區,眾多產品別具一格、創意十足。從基於雲的裝備大數據展示系統,到航天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從諸多小型航空發動機,到應用廣泛的各類新型材料,民企的軍工實力不容小覷。在國內專網通信領域骨干企業海能達的展區,市場推廣經理金文玉告訴記者,自從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公司借勢進入軍品生產研發領域,短短幾年時間,產值已經有了數倍增長。

  除了激發“民參軍”熱潮,軍民融合戰略同樣在極大地助力著軍工央企的蓬勃發展。中國電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源於軍事信息系統的強大技術及品質積澱,基於未來城市發展的前瞻設計,中國電科此次帶來了智慧感知、智慧傳輸、智慧安檢等諸多智慧產品,組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解決方案。“資本市場也在助力軍民深度融合,今年中航工業旗下的27家上市公司業務發展趨好,幾次公司重組均為軍民融合相關的項目。”中航工業副總經理吳獻東說,“軍工企業對於軍民融合政策方向堅定看好。”

  走出展館,由殲-10戰機組成的八一飛行表演隊在藍天白雲中呼嘯而過,“中國真棒!”的贊嘆聲不時在人群中響起。就在今年3月22日,86歲的“殲-10之父”宋文驄去世,令人嘆息的是,第二天便是老人的“生日”。1998年3月23日,被稱為“骨氣機”的殲-10完成首飛,宋文驄特意將自己的生日改為了3月23日。

  20年的篳路藍縷,成就了今天中國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20年來像宋文驄一樣千千萬萬秉持報國情懷的人們不懈付出,鋪就了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堅強基石。今時今日,我們不應忘記他們﹔展望未來,更應踏著這條道路繼續堅定前行!(宋歆、劉謙、張亮)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