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航母龍骨"怎樣煉成?遼寧艦高級士官群體個個有絕活 

人民網記者 黃子娟
2016年11月14日08:44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海軍遼寧艦訓練掠影。 張凱攝

在遼寧艦,有一群被贊譽為“航母龍骨”的老兵。他們平均服役20年,完成450多次重大任務,其中4人榮立過二等功,20多人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他們親歷航母建設起步的艱辛,全程見証我首艘航母從“船能動”到“機上艦”的每一次突破,創造海軍接艦史上多個第一。

他們曾吻別愛人和孩子,聽從祖國的召喚,成為中國首艘航母的開拓者、守護者和創新者。

他們是海軍遼寧艦高級士官群體!

開拓者:填補空白,繪制裝備圖紙上萬份

20多層高樓般的甲板,3600多個艙室,迷宮一樣的通道,兩萬多台套裝設備,上萬公裡長的管路……那年冬天,精心選拔出來的老兵們站在航母面前時,心裡五味雜陳。除了成為航母艦員的激動外,他們更多感到沉甸甸的壓力。作為裝備負責人,他們面臨的普遍難題是:沒有圖紙和技術資料,也沒有裝備操作經驗,甚至連裝備在哪裡都很難找到。

“不要說摸裝備,剛到航母時我連路都不會走,每天上艦都迷路。”航母空調區隊長阮萬林說。起飛區隊長張乃剛第一次接觸裝備時,心裡直打鼓:這麼多新裝備,自己沒有任何經驗,能不能勝任?然而他們沒有退縮,為了建設航母,他們付出所有努力。

培訓的時候,他們每天加班到深夜學習新裝備。有廠所技術人員上艦,他們就纏著詢問裝備技術難點。當時遼寧艦正處於施工狀態,通風、照明沒有安裝完畢,艦上彌漫著厚重的粉塵和刺鼻的氣味,條件非常惡劣。為了摸清艦體結構和裝備系統,高級士官們每天要戴上頭盔和呼吸器,打著手電,鑽艙底、摸管路。一遍遍摸排下來,他們人均磕壞了十幾頂安全帽、用掉了幾十個防塵口罩。每次下艙室,帶著白口罩進去,帶黑口罩出來。靠著一股拼勁,他們完成上萬份裝備系統圖的繪制和幾百萬字裝備資料的記錄。

“冬天的時候,甲板外零下20多度。而機艙溫度最高達63℃。我們下艦的時候,衣服上的汗水瞬間結成冰,像穿上了一件‘冰盔’。”機電部門鍋爐區隊長方自建說。接艦那段時間,為了攻克難題,高級士官們在會議室度過了一個個漫漫長夜。

“凌晨查夜,我經常看到在會議室一群高級士官圍在一個黑板討論推導技術問題,桌上擺著涼透的泡面。”遼寧艦原艦長張崢回憶。在沒有圖紙資料的條件下,為了准確測量航母艙室結構,航空油料區隊長王春輝對全艦油艙進行了逐一測量。航煤艙裡一無通風、二無照明,漆黑一片,充斥著刺激性氣體,隻要在裡面待上一會兒,就頭暈惡心。每次下艙作業,王春輝都要帶上呼吸器。艦上要求15分鐘進行人員更替。但王春輝下艙測量時,一干就是半個小時,直到呼吸器報警,才從艙底爬出來。一個月后,王春輝以人工實測精確數據制作出了航煤艙群精准模型,填補了空白。

2012年9月,遼寧艦正式交接入列。這一天,面對煥然一新的航母許多高級士官,留下了眼淚。“如果將來有一天要建設航母博物館的話,一定要擺上第一代航母人滿是劃痕的安全帽和浸透了汗水、油漬的作訓服,要讓未來航母人牢記這段難忘的歲月。”遼寧艦政委李東友說。

守衛者:把航母當家,守護裝備愛護戰友

一次,遼寧艦執行海上任務。傍晚,長期待在底層機艙的劉德波難得有空跑到航母甲板上享受海風、觀賞夕陽。但劉德波看風景時,也下意識地注意著煙囪裡的煙。“煙怎麼這麼白,不對勁!不行,得下去看看。”發現問題后,劉德波立即沖出人群,向機艙跑去。“上面煙很白。是不是水位下降了?”趕到機艙后,他迅速查看參數。“是的,我們在處理。”戰友說完,劉德波立即投入其中。好不容易在甲板上看風景的機會也隨之泡湯了。

像劉德波一樣,高級士官群體一路走來對航母產生了獨特的感情。他們無時不刻守護著裝備,把航母當家,把戰友當成親人。一次,某冷藏裝置無法正常工作。負責空調專業的阮萬林連夜將其修好后,並沒有把這事放下,而是進一步反思排故方式。他認為該修理方法存在“副作用”。隨后,他連續加班查閱資料,不斷研究、試驗,最終找到新的解決辦法,維護了裝備良好運行。

艙段中隊區隊長徐國啟為人和藹,被戰友公認為老大哥。一次出海前的晚上,中隊值日查寢時發現他並不在床上。等到巡視機組的時候,才看到徐國啟原來在檢查裝備。“反正失眠睡不著,不如看看裝備。馬上出海了,再檢查檢查。”值日員勸他回去睡覺時,徐國啟推辭。徐國啟這兩年身體不好,腿上常年浮腫,但他總是奮斗在一線,比年輕戰士干得還賣力。

在遼寧艦網絡論壇上,通信部門士官長程海霞起了一個網名,叫“大海安家”。他個人資料裡寫著:隻要與遼寧艦乘風踏浪,大海就是家。他的這種歸屬感影響了很多人。一次,一個名為“小爺不狂”的戰士在論壇發帖吐槽:艦上管理太嚴了,剩了飯被糾、垃圾沒分類也被糾……程海霞猜測是新同志沒有適應遼寧艦嚴格的管理制度,有抵觸情緒。於是,他主動在網絡上和這位小同志聊了起來。“航母事業剛起步,高標准理所當然。我們管理很嚴但也人性化,在其他艦有論壇吐槽嗎?”程海霞留言。經過一番你來我往,“小爺不狂”最終理解了遼寧艦的管理制度。“我希望戰友珍惜在航母的服役機會,愛上這裡,把這裡當做第二個家。”程海霞說。

眾人劃槳開大船。為了航母戰斗力建設,高級士官群體不僅自身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更把戰友當兄弟,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

遼寧艦入列后,各項任務繁重。為了幫助戰士兼顧訓練,電工區隊長王丕軍根據20多年的經驗,梳理出電氣設備常見故障和解決辦法,並設計出電工綜合試驗台。在該設備的幫助下,電工兵組訓更加便捷,資格認証周期大大縮短。電力中隊士官長王維經在戰友眼裡不僅是師傅還是貼心老大哥。這幾年,他積累了10余本學習筆記和專業資料,都毫無保留地借給戰友。不久前,一位戰士和王維聊天時提起自己母親眼睛不好,時常流淚。等到周末,王維把他叫到房間,給了他一盒眼藥水,讓他寄給母親。

近幾年,在高級士官群體的幫帶下,一批又一批年輕戰士成為骨干。平均每名高級士官帶出3名以上班長骨干,全艦70%以上的年輕士官都是他們的徒弟。

創新者:緊盯作戰,爭當軍營創客

航母是中國的百年夢想。但在這個夢想前,有無數的困難要克服,也有無數的領域需要探索。時勢造英雄。高級士官群體主動肩負重任。他們雖然只是裝備的執掌人,但卻把自己當成航母事業的探索者,通過一項又一項發明和革新,推動遼寧艦戰斗力生成。

“信息化戰爭,時間就是勝利。如果能通過縮短全艦供電時間提升備戰備航效率,這將為航母作戰能力做出貢獻。”機電部門電工區隊長王丕軍的腦海裡,始終縈繞著一個課題。選准方向后,王丕軍將業余時間都投入到研究中。他憑借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反復推演電力系統組網運行模式,並手工繪制一套全新的《電力系統綜合組網運行圖》。后來經過試驗論証,該運行圖切實可行。按照王丕軍的方案,遼寧艦電力系統運行組網設計得以改進,有效縮短了供電時間,備戰備航效率大幅提升!

一直以來,遼寧艦戰斗力形成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艦載機順利起降?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起飛保障流程。面對幾乎空白的課題,起飛系統區隊長張乃剛擔起重任。為了優化、驗証、完善這套流程,他曾帶領放飛人員夜以繼日進行了幾千次試驗,最終確定放飛人員就位位置、撤出路線和手勢動作等一套起飛保障流程。

艦務部門士官長鐘鋒是一位高級廚師,但他思考的問題並不只是做菜。前幾年,遼寧艦執行一次海上任務,由於補給量大,果蔬保鮮十分困難。任務后期,冷庫裡大量的蔬菜水果發黃。鐘鋒看到后十分著急,於是到處查閱資料,了解果蔬的保鮮辦法。當他了解到有些企業運用“氣調保鮮裝置”進行果蔬保鮮時,立即建議將其移植到航母。通過多次試驗,該方法成功運用於遼寧艦,艦儲果蔬實現了長期保鮮。現在即使執行長期海上任務,遼寧艦艦員也能每天吃上新鮮蔬菜。

在遼寧艦,還有一把扳手很有名。一天,遼寧艦組織某項調試。艦面中隊在檢查甲板供給艙口蓋閉合情況時,一名戰士使用扳手開啟供給蓋時不慎將手劃傷。“扳手與供給蓋平行,使用十分不便,以后還可能造成傷害。”從來沒學過機械制圖的翟國成下定決心改進扳手。翟國成十分喜歡鑽研,於是不斷向大學生士兵求教機械制圖知識,通宵達旦查閱資料。通過反復設計,反復修改,他最終設計出符合實際操作需求的新式扳手,並注冊個人專利。后來,這把扳手被上級首長命名為“翟國成扳手”。受到鼓舞后,翟國成把目光投向航空保障中的各類裝備。截至目前,他已經擁有3項發明專利,10余項研究成果。

高級士官群體中,像張乃剛、翟國成這樣敢於探索、創新的還有很多。在他們的帶動下,全艦官兵主動想、大膽干,研究建立了“6S”航母管理體系,制定了一整套艦載機保障流程規范。入列不到兩個月,遼寧艦就成功實現殲-15艦載戰斗機首次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不到3年就形成了航母艦載機綜合保障能力,磨礪了航母戰斗力的刀鋒。對於一些高級士官,多家廠所主動伸出橄欖枝,想高薪、高位將他們聘走。但均遭到委婉拒絕。

“高級士官群體為中國航母發展傾注了無數的汗水。對於他們,選擇航母,就是選擇了畢生的事業。”遼寧艦艦長劉喆動容地說。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