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遼寧艦高級士官:航母上的老兵們

2016年11月14日08:5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資料圖: 遼寧艦

頭盔、背心、太陽鏡,單膝跪地,凌空一指。帥氣的“航母style”是發給張乃剛的信號。

張乃剛是遼寧艦40余名高級士官之一。作為中國首艘航母航空保障部門起降保障中隊起飛系統區隊長,他所在的放飛小組負責殲-15艦載戰斗機起飛前最后的確認工作,是航母艦載機起飛時距離戰機最近的人。

這樣的工作看似威風,卻又伴隨危險。張乃剛操控的起飛站位於遼寧艦飛行甲板的右舷,距離艦首上翹的滑躍甲板僅40米,是全艦風險最大的戰位。戰機起飛時,機翼裹挾著巨大的氣流與噪音從他頭頂劃過,自我保護的方法隻有立即下蹲、緊抓扶手。

“在你全神貫注的時候,其他東西完全被拋在腦后,沒有時間去顧及危險。”經過30幾個環節、50余個手勢,起飛系統的最終控制權交到張乃剛手中。比起從頭頂掠過的機翼,這位航母老兵更關心手中的按鈕。

除了“機上艦”,“船能動”也是遼寧艦入列之初的一大關鍵。動力系統是航母的“心臟”,鍋爐就成了航母的“心房”。踏進鍋爐機艙,熱浪夾雜著水蒸氣與轟鳴聲扑面而來。近40攝氏度的高溫讓中新社記者的襯衫在一分鐘內被汗水浸透,值班的鍋爐班副班長卻說,這是鍋爐機艙內最涼爽的時候。

“最高溫度能達到60攝氏度。”機電部門動力中隊鍋爐一班班長兼鍋爐技師張華介紹,除機艙內高溫高濕的環境外,機器產生的噪音讓“溝通基本靠喊”。精神力量成了克服艱苦環境的關鍵,也是他們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接手裝備時,先由高級士官進行操作試驗,再將使用方法教給新戰士。

遼寧艦高級士官是中國第一代航母水兵,在航母仍處於安裝施工時就進駐其中。然而,少得可憐的圖紙與基本沒有經驗可循的現狀,讓他們的“白手起家”步履維艱。張乃剛直言:“都說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連石頭都沒得摸,真的是什麼都沒有。”

遼寧艦是艘名副其實的“大船”。20多層甲板,3600多間艙室,迷宮一般的通道,兩萬多台(套)裝設備。超市、郵局、圖書館、健身房等一應俱全。剛來到這座“海上城市”,僅是“認路”就需要一周的時間。

施工階段的航母不通電、不通風,艙室內漆黑一片、粉塵彌漫,手電筒、呼吸器、安全帽成了必備“三件套”。機電部門動力中隊鍋爐一區隊長劉德波說,上萬公裡的管道與線路,他們跟著走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將航母的動力系統探摸清楚。“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上大船”的夢想讓這些在原單位就已備受重視的技術骨干站在了航母建設隊伍的最前列。遼寧艦政工辦公室主任肖磊說,航母不僅是噸位、體積的增加,更是各項系統的幾何級增長,對操控運轉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這些堅守崗位的高級士官。“我很敬重他們”。

這樣一群老兵,平均年齡39歲,平均軍齡20年,幾乎每人都曾獲得軍級以上單位表彰獎勵。他們在航母交接入列前半年就實現了全員自主獨立操作裝備,提前3個多月全面接管所有裝備,見証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每一次突破。

遼寧艦作戰部門指揮中心指揮區隊長易國卻說,資歷再老,自己還是個兵。高級士官是“種子”,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將掌握的技術代代傳承,這也盡到了航母老兵的一份責任。

目前,遼寧艦作戰部門近一半人員是大學生士兵,專業知識掌握得更快,吃苦耐勞的精神卻也不及前輩。談到對“后繼無人”的擔憂,易國說,部門會重點培養“好苗子”,並注重梯隊建設,自己也會留心合適的“接班人”。也有大學生士兵願意留下來,扎根航母部隊。

下一步,張乃剛和他的團隊將對夜間訓練進行研究﹔張華還將在潮濕悶熱的鍋爐機艙中穿梭往復﹔入伍26年的劉德波還有4年就要退休﹔易國則在考慮讓更年輕的士官擔當重任,加速成長。

遼寧艦通信部門副政委陳思表示,這些老兵們心懷夢想、手握使命、肩扛責任,用內心的真善美感染身邊的戰友,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軍人的榮譽,推動遼寧艦破浪前行。“我要向他們致敬!”

遼寧艦政委李東友直言,高級士官群體是遼寧艦的中堅力量。“有他們在,我和艦長心裡踏實。”(李純)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