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四川綿陽市安州區千佛鎮大力發展山區經濟

紅色勵志 綠色興家(長征路·新故事)

劉裕國 鐘述強
2016年11月15日03: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初冬,岷山山脈南段,位於四川綿陽市安州區和北川羌族自治縣交界處的千佛山,山峰傲立,直上雲霄。

  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長征從川東強渡嘉陵江、攻克劍門關后,經茂縣西進途中,在千佛山一線與國民黨川軍鄧錫侯部隊浴血奮戰,副總指揮王樹聲曾在千佛山頂佛祖廟內指揮紅軍作戰。2013年5月,安縣政府特設立“千佛山戰役指揮所遺址”紀念碑,昭示后人,緬懷先烈。

  千佛山蜿蜒起伏60余公裡,南面是川西壩子的“北邊城牆”,北面是群山聳立、溝壑縱橫、湔江縱貫其間的高山峽谷地帶。紅軍要順利通過北川峽谷西進,就必須佔領千佛山這塊屏障﹔川軍要阻止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保住川西,也必須扼守此關。因此,千佛山一線成為敵我雙方的必爭之地。

  1935年5月18日,紅軍兵分三路向千佛山一線發起總攻,敵人動用了飛機、大炮,戰地上飛沙走石,樹枝橫飛,硝煙彌漫。戰斗進行了整整一天一夜,敵人最終潰敗而逃……綿陽市安州區千佛鎮退休老干部趙倫泉從上世紀70年代初就開始收集、整理紅軍千佛山戰役史料,並撰寫了安縣黨史“紅軍激戰千佛山”相關文章。趙倫泉說,在70余天的戰斗中,紅軍與川軍及其地方武裝經過反復爭奪,最終牢牢地佔領了東起伏泉山西至橫梁子的千佛山屏障,順利掩護紅四方面軍主力順利通過北川峽谷地帶,在紅軍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

  如今,千佛山還是那座山,紅軍戰壕遺址早已長滿了樹木,但紅軍精神卻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新一輪脫貧攻堅,千佛鎮確立“紅色文化富腦”“綠色產業興家”發展思路,用紅軍精神、紅色文化感染激勵村民脫貧斗志,利用廣闊的綠色“寶藏”,大力發展深山綠色經濟、林下種養和休閑度假產業,讓每戶貧困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脫貧路子。

  范進財是千佛村10組的貧困戶。他家的后山,當年曾是紅軍激戰的地方。紅軍缺衣少食,當地群眾就積極組織起來打糧、送牛羊、採集野菜,還到百裡之外的中壩背糧食,送到千佛山和茂縣供應部隊。

  “現在的生產生活條件比起當年來,不知好了多少倍!”范進財說,3年前,他在政府部門的幫扶下,在山坡上種植10多畝黃連和厚朴等中藥材。如今豐收在望,范進財心中很是舒坦。

  在千佛山的半山腰,有一片800多畝的藥材基地,裡面種植著雲木香、厚朴等中藥材。這個基地是千佛村的集體林地,由村民推選代表生產和管理,全村村民都享有“股份”。

  寒風乍起,落葉飄飛,千佛山下的寶藏村8組,幾排藍頂鋼結構生產用房前,幾個村民正在銷售林下土雞。村主任李國金是這個養殖場的牽頭組建人。當初,他將自己老宅門前的山地進行了平整,投資7萬元建起一個天然的養雞場,動員村裡7戶貧困戶,以資金或勞動力等方式入股養殖場,實行保底分紅。

  千佛鎮黨委書記何江軍介紹,近年來,千佛鎮先后發展“三木藥材”(杜仲、黃柏、厚朴)、經濟林木、林下種植10萬畝,發展林下土雞、肉牛、肉羊養殖近2萬隻(頭)。

  不僅如此,千佛鎮還借助紅色旅游文化、秀麗的自然景觀以及紅紅火火的林下產業,積極發展旅游產業,初步形成了“春觀山花夏納涼、秋賞紅葉冬踏雪”的特色旅游發展態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游人登山觀光、休閑度假。

  代真貴是千佛村9組的貧困戶。去年他在自家院裡辦起了農家樂,今年“五一”期間,代真貴家五六張桌子,幾乎天天滿座。代真貴還給客人講紅軍當年戰斗的故事,客人們常為之動容。

  “脫貧攻堅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考驗著黨委政府的勇氣、智慧和決心。”安州區委書記廖雪梅說,必須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找准路子,苦干實干,才能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5日 09 版)

(責編:白宇、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