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改則生不改則亡”的緊迫感要和戰時一樣強

2016年11月28日09:06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改則強,不改則弱﹔改則生,不改則亡。”對於這個道理,可以說全軍官兵是理解的。但是,隨著“脖子以下”的改革即將全面展開,還是有少數官兵出現“理解歸理解,意識歸意識,緊迫感卻不強”問題。其折射出來的現象是,改別人的可以,改到自己頭上思想上就打“糾結仗”,跳不出個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身改革的熱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筆者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處在和平時期,少數人“改則生,不改則亡”的改革緊迫感沒有像戰爭年代革命前輩那樣強烈。

  長征時期,紅軍團以上部隊的編制體制調整多達10余次,可以說是一路行軍、一路打仗、一路整編。許多部隊昨天是個團,今天編制撤消了,兵員補充到了其他部隊﹔許多人昨天是師長團長,今天可能當營長連長﹔還有的部隊指揮員降為戰士,到“干部團”當兵去。面對這些考驗,紅軍各部隊指戰員都是堅決服從命令,幾乎沒有出現什麼思想問題。

  為什麼紅軍指戰員具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從理論層面來說,是革命前輩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從實際層面來說,紅軍面對的是生死存亡的危機。因此,紅軍指戰員“改則生,不改則亡”的緊迫感特別強烈,個人思想問題難以浮現出來。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也經歷了多次編制體制調整,雖說那個時期我軍生死存亡的危機比紅軍時期要小得多,但也存在著“改則打勝仗,不改則吃敗仗”的危機。因此,廣大指戰員“改則強,不改則弱”的緊迫感也很強烈,很少有人考慮個人利益。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面對戰爭,任何個人利益、局部利益都得自覺服從打仗這個大局,如果仗打不贏,什麼個人利益、局部利益都無從談起。

  戰爭年代如此,和平時期又何嘗不是呢!

  當前,我國安全形勢嚴峻,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推進新軍事革命。美軍完成了第一次信息化轉型后,又提出了二次轉型﹔俄軍大刀闊斧改革指揮體制,指揮機構精簡了50%﹔英軍、法軍、德軍、日本自衛隊也都爭先恐后推進信息化軍事革命。在這場大潮中,我軍如果錯過機遇,就會陷於戰略被動,造成軍事上落后的局面,而落后就會挨打。可以說,搶佔新軍事革命的制高點就是一場戰爭,只是不見硝煙而已。

  改革則強,不改則弱,是軍隊建設亙古不變的鐵律。讀中國史,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採納管仲倡導的“寓兵於民、軍政合一”的耕戰體制,一躍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秦國積極推行軍事改革,最后一統天下。看世界史,古羅馬通過軍事改革,創建了被恩格斯譽為“冷兵器時代最完善的”編制,雄視世界500多年﹔沙恩霍斯特的軍事指揮體制和兵役制度改革,為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奠定了軍事基礎﹔拿破侖的軍事改革,造就了盛極一時的法蘭西帝國﹔羅斯福的“大海軍”改革,讓美國成為海上軍事強國。

  看清“改則強,不改則弱”之鐵律,增強“改則生,不改則亡”之意識,個人還有什麼思想疙瘩解不開!(石純民)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