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調組“詭計多端”,接下來的“仗”他們這麼打

核心提示
俗話說:“小魚缸裡養不出大鯊魚”。 時下,有的部隊受營區條件所限,一些實戰化課目很難開展。怎樣提高在營訓練對戰斗力的貢獻率?中部戰區空軍導彈某團在全年無重大動態任務的情況下,探索在營訓練接軌基地化訓練模式,組織部隊在駐地拉動演練,錘煉團隊隨時能走、隨時能打的過硬本領,夯實部隊實戰能力。其經驗做法值得借鑒。
模式求新:從“營區”到“戰場”的跨越
寒風乍起,京畿重地,一場夜間機動演練打響。
隨著中部戰區空軍導彈某團營長劉瑞一聲令下,數十輛戰車按“小群多路”戰法分頭出擊,雷達等主戰裝備率先到達並投入戰斗,輔助裝備按各自行軍路線分散隱蔽至周邊密林……
“摒棄大梯隊、大場面,是這次‘基地化’訓練探索的重點之一。”該團團長劉志平介紹:“戰斗力是‘等靠’不來的,雖然今年全團沒有大項外訓任務,但改革當前我們更要主動作為,不能到基地練兵打仗,我們就參照基地訓練模式自己練!”
黨委“一班人”的共識,成為全團官兵的動員令。他們參照基地化訓練模式,設置海上突防突擊等課目,選定營連先行試點。同時,他們還組建導調、考核等專業化隊伍,細化戰備拉動等10多個考核項目、百余個考核點,並結合季節變換,利用高溫、暴雨等復雜戰場環境,檢驗部隊綜合實戰能力。
然而,首次“在營基地化”訓練大考,卻被考核組判定不及格!原因是:營連搞戰車“會操”,數百米的大梯隊猶如“活靶子”!該團領導撂下一句話:重考!
一個月后,再次拉動。不但考核組指出的問題得到整改,10多項創新訓練手段也頻頻亮相。成績公布,以千分制計該團僅得785.5分,但在官兵眼中卻“含金量”十足。4個月接連拉動19營次,官兵從叫苦不迭到越挫越勇,部隊組訓從照貓畫虎到略窺門徑,該團整建制實兵拉動耗時大幅縮短,邁出了從“營區”到“戰場”的堅實一步。
內容求實:從“已知”到“未知”的突破
基地化的核心是實戰化,然而實戰化究竟該怎樣“實”?
該團某導彈營營長李代強的感受是:“全程未知,特情頻出。”
考核當晚,夜黑如墨。精心偽裝的主戰裝備梯隊准備機動時,就接到導調組“敵機偵察,就地抗擊”的命令。李代強雖然經歷過10多次重大任務歷練,但行軍路上緊急抗擊還是第一次,心裡也沒底。
戰場容不得絲毫猶豫。部隊就地轉入戰斗,導彈昂首、雷達飛轉,目標被成功鎖定。
“前方道路被封,車輛無法通行。”導調組又出難題,李代強果斷決策,戰車駛向一條泥濘的鄉間小道。經過一個小時的“搓板路”行軍,雖然到達設伏地域,但裝備狀態讓李代強心裡打起了鼓。果不其然,裝備剛展開,一個發射車故障燈突然亮起。
“抓緊排除故障,其他發射車投入戰斗!”正當大家替他們捏一把汗時,對講機裡傳來故障成功排除的消息。
“導調組‘詭計多端’,接下來該怎麼打?”雖然已近深夜,但充滿未知的特情讓官兵覺得戰斗才剛剛開始。他們挑燈分析戰法打法、開展安全預想。
凌晨時分,接到“部隊歸建”命令,滿眼血絲的李代強充滿疑惑。部隊再次轉移,營區歸建剛架設完裝備,官兵們正准備走向宿舍時,防空警報響起,官兵拖著疲憊的身體,又迅速折返沖向陣地……
12個小時,共出了11次特情。李代強感慨,這樣訓練一點都不比在專業化基地輕鬆。官兵們深刻認識到:實戰化,必須實現從“已知”到“未知”的突破!
標准求嚴:從“應考”到“應戰”的轉變
採訪中,記者在不同營連聽到一句相同的話:“實戰化訓練,累的不僅是官兵,更有考核組。”
考核是訓練的“指揮棒”。“在營基地化訓練模式推開以后,每名考核組成員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考核組副組長、該團副團長王煜感慨道。他隨手拿起一本《成績評定細則》翻給記者看,考核分基礎課目和實兵拉動兩個部分,細化為百余項指標、若干個評分點,精細程度超乎尋常。
首場考核,從“考生”到“考官”都出現了“不適症狀”。
某導彈營應考,本想取得“全優”,沒想到卻情況不斷:緊急拉動時,一台平時動用較少的車輛“趴窩”,愣是沒能出庫,扣分!夜間導彈吊裝時,個別連隊習慣性地打開車輛大燈照明,不符合燈火管制要求,扣分……最終,曾多次奪金的該營僅僅勉強及格。
“這就對了,要逼著大家實現從‘應考’向‘應戰’的轉變!”王煜介紹,組織考核,考官難當。上午8時到達營區,白天要完成全部數十個評估項目和要素的考核﹔晚上8時,部隊拉動時要全過程評估、全操作考核、全數據採集,當場對戰術戰法運用、綜合保障能力等20多個項目進行精確化評判。
“從‘應考’到‘應戰’,考核組要先行一步。”該團領導介紹,考核期間天天起早貪黑,特別辛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