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軍推進“師改旅”,成效如何?

2017年01月05日09:0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俄軍推進“師改旅”,成效如何?

  一個國家的軍隊規模究竟多大才算合適?結構如何設置才比較合理?軍隊若干重大比例關系怎樣才比較適宜?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發文章《俄軍:堅定推進“機動常備型”軍隊建設》,邀請軍事專家李抒音、武斌和王繼昌,為你找尋問題的答案。

數讀︱2016俄軍建設情況

  俄軍:堅定推進“機動常備型”軍隊建設

  ■本報記者 羅朝文

編者按

  一個國家的軍隊規模究竟多大才算合適,結構如何設置才比較合理,軍隊若干重大比例關系怎樣才比較適宜,這是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軍隊一直在探尋和解決的重大問題。冷戰結束后,新軍事革命持續發展,戰爭形態不斷變化,以俄、美為代表的軍事大國不斷調整軍隊結構,優化軍兵種力量,調整編制體制,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實踐。新年伊始,“天下軍事”專版邀請軍事專家,聚焦俄軍、美軍部隊規模結構調整,解讀其多次調整的歷史背景、現實做法、實踐成效,敬請關注。

  訪談專家: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研究員 李抒音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武 斌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王繼昌

  記者:“新面貌”改革以來,俄軍編制體制進行了一系列調整,軍隊實現了由“大戰動員型”向“機動常備型”的轉變,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李抒音:俄軍建立常備部隊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解決戰備程度不高的問題。調整前,俄軍按戰備等級劃分:第一類是常備部隊,這些部隊人員滿編率要達到戰時編制的80%,武器裝備率達到100%﹔第二類是簡編和基干部隊﹔第三類是戰略預備隊。上世紀90年代,俄軍70%至80%的部隊是簡編或基干兵團和部隊。“新面貌”改革后,通過改革兵役制度,裁減部隊員額,進行部隊結構調整,換裝現代化武器,俄軍逐步實現部隊的常備化,即不經動員即可在任何戰略方向行動。2009年,先是組建了85個常備旅。2013年,共組建了125個左右常備旅。目前,俄軍仍在進一步推動部隊常備化建設,計劃2020年前在每個軍區組建1至2個完全由合同制軍人組成的摩步旅或坦克旅。

  記者:除了提升戰備程度,俄軍力推建立常備型軍隊還有什麼原因?

  武斌:建立常備型軍隊是當前世界各國軍隊發展的一個潮流。另一方面,建設常備軍隊有利於俄羅斯解決國土幅員遼闊而兵力相對有限的問題。通過總結近年來爆發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俄軍認為,其傳統的“集團軍-師-團”體制指揮層次太多,不利於機動和保障,無法有效應對多樣化、低強度的武裝沖突。因此,俄決定實行“軍旅制”:組建模塊化的旅級戰斗群,根據任務靈活編組成軍級作戰單位,這樣就可減少指揮層級,擴大部隊的戰斗使用范圍。俄陸軍前總司令波斯尼科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他贊同師是“城市街道上的恐龍”這一觀點,在地形復雜的山地叢林、北方地區和城市地區使用師尤為困難。“新面貌”改革期間,俄時任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下令全面撤師改旅,陸軍的體制編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步確立“軍旅制”主體地位。

  記者:在“新面貌”改革中,俄軍堅決推進了“師改旅”的工作,幾乎將所有作戰師改編為旅,可是近兩年來,俄軍又恢復了多個師,如何看待這一反復?

  王繼昌:“師改旅”是俄軍“新面貌”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2008年俄格戰爭結束后,俄軍立即啟動“新面貌”改革,陸軍改革方案就包括全面撤師改旅,進而逐步確立“軍旅制”的結構,建立更適合遠程機動的常備部隊“新面貌”旅。2012年11月紹伊古就任國防部長后,對部分過激改革舉措進行了適度糾偏。一是考慮莫斯科地區的作戰實際,加強首都地區陸上重裝對抗力量,於2013年恢復改革前被裁撤的第2近衛摩步師、第4近衛坦克師原有師級建制。2015年上半年,國防部又以上述兩個師為基礎組建第1坦克集團軍,並對第20近衛集團軍進行了編制調整與員額補充。二是為強化西部地區的軍事力量,俄軍2016年1月決定在西部軍區增加3個師,以應對北約軍事威脅。

  改革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俄軍重新恢復建制的師級部隊,均將按模塊化原則統一編成,與改革前的編成模式有著實質性區別,其作戰能力也將較原坦克師和摩步師有大幅提升。從另一方面看,這一過程也應對我們有所啟示:軍隊體制編制改革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應當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標准,理性分析加試驗論証,才能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俄“新面貌”旅的具體情況。

  李抒音:“新面貌”改革過程中,俄軍提出了以重、中、輕三種類型旅代替已組建的坦克旅、摩步旅和掩護旅的計劃。從2010年起,俄軍在坦克旅的基礎上組建重型旅,裝備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車輛,使其作為重裝兵團能夠在開闊地域同潛在敵人實施重裝對抗﹔在摩步旅、掩護旅基礎上組建中型旅,裝備輪式裝甲車輛,可在荒漠、林地、城市、山地等復雜戰場環境下遂行多樣化作戰任務,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通用型部隊。俄軍原計劃在軍區所屬空降突擊旅基礎上組建輕型旅,因2013年陸軍空降突擊旅轉隸空降兵而暫停實施。

  此輪改革中,俄軍高度重視營戰術群的建設。2014年至2015年間俄陸軍總司令部通過研究分析,最后確定了營戰術群的最佳編成。目前,俄陸軍以坦克營和摩步營為基礎組建了營戰術群。所謂營戰術群是一支能夠隨時執行任務的自給自足的分隊,未來它們將隻由合同兵組成。可以說俄軍的營是既能在主力編成內執行任務,也能在獨立方向上完成任務的戰術單元。

  記者:近些年的調整中,俄空軍編制體制也歷經反復,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武斌:2008年,俄航空兵部隊取消師團建制,全部改為基地。原計劃建55個,后縮減至33個,最后決定建設7個一級基地、8個二級基地、8個陸航基地。防空部隊也全部撤銷軍師建制,全部編為13個空天防御旅。2015年8月,俄軍又利用組建合並空天軍之機,再度恢復了空軍的“師-團”編制。同時,又將原來的軍事運輸航空兵司令部、遠程航空兵司令部、防空反導司令部等改為集團軍編制。俄軍建立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和航空兵編制結構的反復過程表明,世界上沒有一步到位的改革,改革本身就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試錯。隻要方向正確,出現反復並不可怕。

  記者:近年來,俄軍在境外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行動,從中可以看出怎樣的改革影響?

  王繼昌:在2014年俄羅斯對克裡米亞的行動中,從普京2月25日定下行動決心,到部隊3月5日完成對交通樞紐、要塞、軍營的封控,再到3月底基本完成對烏克蘭在克裡米亞駐軍的接收工作,其決策果斷迅速,兵力部署周密,指揮協同高效,展示了較強的戰略投送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自2015年9月30日開始,俄空天軍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的空襲行動,堪稱對“新面貌”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它首先表明,俄軍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運轉高效。其次,展示了俄軍的空天作戰能力,表明俄組建空天軍的決定是正確的。2016年10月7日,俄海軍從位於裡海的戰艦上發射了26枚“口徑-HK”巡航導彈,導彈在航路上完成了147次轉彎,摧毀了1500公裡之外的11處“伊斯蘭國”目標,展示了俄軍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制圖:胡亞軍 圖片資料:武 斌)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