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隨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出海 記者:暈船是種怎樣的體驗(圖)

2017年03月02日08:43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2015年9月14日,比斯開灣的大風浪讓一艘貨輪產生大角度橫搖。新華社記者曾濤 攝

   說到出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暈船。的確,暈船是所有艦艇官兵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幾乎每個艦艇官兵都有一串關於暈船的故事。

   為什麼會暈船?艦艇在海上航行時受浪涌的影響,發生起伏、搖擺,導致人體某些器官發生反應,分泌出過量的唾液、胃液,產生惡心的感覺。

   一般來說,浪越大、艦艇排水量越小,艦艇搖晃得越厲害。排水量為4000噸左右的護衛艦、6000噸左右的驅逐艦,面對兩到三米的浪基本不會有反應。如果超過3米,艦艇就會出現搖晃,且浪越大,搖晃越劇烈。順著浪航行,艦艇搖晃會有規律,稍顯溫柔﹔若是頂浪或橫浪航行,艦艇的搖晃就厲害了。

   艦艇的搖晃分為橫搖、縱搖。橫搖即為艦艇左右搖擺,縱搖則是艦艇前后搖擺,若遇到大的風浪,艦艇則會橫向、縱向同時搖晃,使艦艇發生不規律的搖晃,甚至是抖動。航行中,橫搖在10°左右是家常便飯,而縱搖一般會控制在3°以內。現在的新型艦艇基本都配備了減搖鰭,它能有效地減少艦艇的搖晃。

   歐洲的比斯開灣是有名的大風浪區。記者2015年9月隨152艦艇編隊航經比斯開灣時,遇到了6米的大浪。在駕駛室,看到整個艦艏就像扎猛子一樣,一頭扎進浪裡,然后再從浪裡抬起頭,連十多米高的駕駛室玻璃,都被濺得滿是海水。從飛行甲板看去,艦艇就像一輛越野車,在波峰浪谷間上下坡。在浪谷時,海面比甲板還要高出兩三米,在波峰時,艦艇被抬得離海面五六米高。

  2015年9月14日,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航經比斯開灣時遇大風浪。新華社記者曾濤 攝

   遇到這樣的大浪,基本所有人都會有反應,隻不過反應強烈與否,就跟抗暈船的能力相關了。相對於大浪,涌就更具“殺傷力”了——它看似很平緩,實際上是波動周期很長,波峰很高,能量很大。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涌會突然作用在艦艇底部,瞬間把艦艇往上一頂,讓人措手不及,在失重與超重之間來回反復。

   暈船初期,會出現頭皮發麻、頭昏的症狀,接著是呼吸難受、冒冷汗,然后開始反胃、惡心,最后出現嘔吐。首先吐的是食物,食物吐完就吐水,如果連水都吐完了,就隻能吐膽汁了。暈船嚴重的人,會吐到“懷疑人生”,甚至在心底發誓:就算給我一百萬,我也不出海了!

   在艦艇上,有這麼一句順口溜來形容暈船的感受:一言不發,二目無神,三餐不進,四肢無力,五臟六腑,七上八下,久久(九九)不停,十分難受。

   由於體質不同,有個別人,天生不暈船,但是大部分人,並沒有“天生神力”,隻不過隨著出海經歷的增加,抗暈船能力會有所增強。

   那麼,該如何應對暈船呢?

   首先,平時一定要多鍛煉,增強體質。其次,遇上風浪,要加強心理暗示,切不可主觀上就被嚇倒。第三,轉移注意力,說不定忙起來就不暈了。第四,保持空氣清新,或轉移到通風的地方。第五,一定要遠離那些有異味的物品,譬如死魚、油煙、嘔吐物等。第六,可以吃一些預防嘔吐的食品,譬如姜、橄欖、檸檬、蘇打餅干等,它們都可以幫助吸收胃液或者減少唾液的分泌。最后,如果實在是暈得不行,那就躺著吧,因為讓內臟左右搖動總比上下顛簸好一些。暈船吐過之后,記得一定要吃東西,切莫讓胃空著,否則隻會反胃得更難受。

   常在海上走,哪有不暈船。海軍官兵們常開玩笑:沒有暈過船的水兵,不足以談人生。在大風浪中航行一次,酣暢淋漓地吐一回,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體驗。(曾濤)

2015年9月14日,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航經比斯開灣時遇大風浪。新華社記者曾濤 攝

(責編:邱越、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