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追尋60多字碑文背后的生命
圖1:2017年清明節前夕,在烈士鄺勝龍的家中,老母親深情撫摸著兒子的遺像,不斷念叨著鄺勝龍兒時的一幕幕——仿佛那些時光就在昨天,就在眼前。鄺勝龍的哥哥鄺勝忠說,父親前年去世了,他們兄妹幾個都下海經商,手頭也都比較寬裕,如今一家33口人四世同堂,母慈子孝,人丁興旺。
圖2:烈士鄺勝龍遺像。33年前,這位同學眼中“時尚帥氣”的青年,在邊境作戰中英勇犧牲。劉倫富攝
凝視廣西靖西市烈士陵園4區4排12號墓碑——
你是誰,為了誰
廣西邊城靖西市烈士陵園,4區4排12號。
暖春,碎金般的陽光從斑駁樹影中投射下來,洒在一尺見方的冰冷墓碑上,幾行碑文映入眼帘——
鄺勝龍烈士,生前系54262部隊偵察隊戰士,1983年1月入伍,21歲,共青團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縣人,1984年8月23日在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光榮犧牲,一等功臣。
沒有照片,沒有更多介紹。此刻,他的一生濃縮為這短短60多字的碑文。
這,也是絕大多數人們對鄺勝龍烈士的全部了解。
你是誰?為了誰?
清明節前夕,記者追尋烈士鄺勝龍的成長足跡,回眸他的青春芳華。
“勝龍這孩子,打小就聽話,很討人喜歡”
最初的尋找,沒有記者想象中的那樣容易。
從廣西首府南寧到邊城靖西,從廣西軍區軍史館到某邊防團團史館,記者查閱很多資料,但記載鄺勝龍烈士的文字,大多隻有寥寥數語。
多方尋找,記者終於通過欽州軍分區輾轉聯系上鄺勝龍生前一位戰友,得知他的家人就在欽州。
電話溝通后,記者驅車直奔鄺勝龍的家——欽州市欽南區民生街鄺屋園巷1號。
這棟嶄新的四層小樓,跟普通人家沒什麼兩樣。隻有門楣上那塊“光榮烈屬”的牌匾,無聲訴說著這家人的身份。
記者剛一進門,鄺勝龍84歲的老母親黎秀珍,就顫顫巍巍地從裡屋走了出來,緊緊拉住了記者的手。
就像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一般,黎媽媽的淚水不斷從深陷的眼眶溢了出來。深埋心底的記憶,隨著一張張老照片涌了出來。黎媽媽時而幸福時而痛心地回憶:勝龍這孩子,打小就聽話,很討人喜歡,上學那會,家裡吃飯的人口多,負擔重,他一放學就回家挑水,把兩口水缸裝得滿滿的,喂豬、做飯、種菜,樣樣他都搶著干……
妹妹鄺勝娟比鄺勝龍小5歲,和哥哥感情特別深。小時候,哥哥一放學就背著她玩耍,帶她去抓魚。鄺勝娟說:“哥哥初中畢業后到一個工廠上班,第一個月剛領工資就給我買了一大堆好吃的。”
哥哥鄺勝忠永遠記得33年前的那個早晨。兩名胸戴小白花的軍人和人武部、民政局、公社的干部來到家中,他一下子反應過來:弟弟沒了!
鄺勝忠說,當年,得知勝龍犧牲的噩耗,父親鄺兆恆一頭暈倒在地,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個星期。母親也哭暈了過去。
這些年,兩位老人隻要見到穿軍裝的人,總會想起犧牲在邊關的兒子,淚水落下一行又一行。鄺勝龍生前留下的一塊手表、幾張黑白照片,以及組織發放的烈士証書和那枚用生命換來的一等功軍功章,成了一家人永遠的珍藏。
“勝龍啊,你看,部隊的人又來看你了!”整整一個下午,黎媽媽撫摸著兒子的遺物,不斷念叨著鄺勝龍兒時的一幕幕——仿佛那些時光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