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職人員的榮譽感,他們這樣做

學校組織學員在軍旗前宣誓。張大川攝
拿破侖曾說過:“隻要有足夠的勛章,我就能征服世界。”其道理正在於高度的榮譽感能激發部隊的士氣,煥發出無與倫比的戰斗力。
文職人員隊伍是我軍新鮮血液,朝氣蓬勃。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這支年輕隊伍還將不斷壯大,在強軍興軍偉大征途中的擔子也將更重。如何培育他們的榮譽感,提升他們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文職人員制度的吸引力,關乎部隊戰斗力建設,是一個必須高度重視的課題。
本期策劃,我們選取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單位作為觀察樣本,一起來探討文職人員榮譽感養成這個話題。——編 者
觀察樣本之一:空軍大連通信士官學校
4月初,在空軍大連通信士官學校“轉型一堂課”授課競賽中,文職人員湯榮、高一波一路披荊斬棘,最終雙雙榮獲二等獎。
“在我們學校,文職人員的榮譽感非常強烈,大家干起工作都蠻拼的,可以說是‘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該校領導說,學校堅持多措並舉,培育文職人員的崗位榮譽感,有效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10多年來,該校無一名文職人員因個人原因主動提出解聘,他們提升文職人員榮譽感的做法被上級推廣。
思想引領 儀式激勵
一度,該校一些初來乍到的新聘文職人員,由於缺乏深刻的職業認同感和軍營歸屬感,認為自己是“外來戶”,存在“就業思想”和“打工心態”……這些問題很快引起校領導的高度重視。
在對文職人員隊伍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該校黨委出台了一系列舉措,旨在統一文職人員思想認識、激發大家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秉承“用雷鋒精神辦校育人”傳統,學校聘請喬安山、郭明義和駐地的老紅軍、老模范組成“雷鋒精神培育導師團”,定期來校講雷鋒故事、話革命傳統,將雷鋒對黨無限忠誠的政治信念、對事業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融入文職人員血脈。他們開啟“夢想起航”工程,引領文職人員自覺把“我的夢”融入強軍興校征程,進一步夯實了大家熱愛學校、奉獻軍營的思想政治根基。
每逢文職人員晉級,該校都舉辦庄嚴儀式,並邀請文職人員家屬參加,一同與他們見証、分享榮光,增強了文職人員奉獻軍營的榮譽感。前不久晉升副教授職稱的文職人員滕兆江,在參加完晉級儀式后深有感觸地說:“這既是無上的榮譽,更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努力更上一層樓。”
同等對待 放手使用
該校黨委將文職人員與現役干部同等對待,政治上充分信任,使用上大膽放手培養上一樣重視,增強文職人員的職業認同感。
該校在日常管理、黨員發展、表彰獎勵、待遇落實等方面,始終堅持“一碗水端平”。他們將文職人員教員隊伍納入學校“1234”教學轉型建設工程,為他們擘畫發展“路線圖”,“一對一”指定導師進行全程培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技能培訓,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學術科研活動和教學管理等工作。
2015年9月,學校召開第七次黨代會,出席會議的代表中第一次出現6名文職人員的身影。他們與現役干部一起認真審議黨委工作報告,參加分組討論,光榮履行代表職責,大大增強了文職人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目前,該校工作滿兩年以上的文職人員悉數加入中國共產黨,徐鳳琦、張曉艷等10多名優秀文職人員先后被遴選擔任教研室領導,20多人次承擔空軍以上立項課題,10人次榮立三等功。上級專家組在該校教學評價考察期間,先后抽查12名文職人員授課,考核結果均為優秀。
搭建舞台 關愛有加
“培育文職人員對崗位的認同感和榮譽感,重中之重就是引導他們熟悉部隊、熱愛軍營。”該校領導告訴筆者。
該校積極協調安排文職人員到周邊部隊觀摩日常訓練,親歷通信台站生活,讓他們深入了解部隊情況、開闊思維眼界,進而促使他們鑽研專業技能、錘煉軍人作風,自覺加速由“地方人員”向“軍隊成員”的角色轉變。
針對文職人員文藝特長普遍較突出且比較看重榮譽的實際,該校機關在舉辦校運動會、文藝晚會等文體活動中,積極鼓勵文職人員參與,讓他們擔重任、當主角、展才藝,加大對表現突出的文職人員表彰獎勵力度,樹起了“有才就有台、有為就有位”的鮮明導向,鼓勵他們主動作為、勇挑重擔。
該校還實打實地為文職人員幫困解難,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他們為文職人員提供宿舍,每年籌措經費救助家庭困難的文職人員。在健康體檢、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文職人員與現役干部享受一樣的待遇。
“學校對我們非常關愛,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在這裡工作處處能得到尊重,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我要和軍人一樣堅守、擔當、進取,全心全意為創建全軍一流士官學校添磚加瓦!”該校文職人員楊景春如是感慨。
觀察樣本之二:成都軍區善后辦
讓榮譽更有“含金量”
徒手心肺復蘇爭分奪秒,留置針靜脈穿刺一針見血……4月初,成都軍區善后辦第三門診部護理技能比武正如火如荼進行。
經過7個科目的激烈角逐,文職人員梁娟技高一籌,摘得金牌。從入職之初得過且過,到如今扎根崗位建功軍營,梁娟身上發生的變化,是該善后辦著力增強文職人員榮譽感所帶來的喜人成果。
據該善后辦領導介紹,他們在文職人員中廣泛開展“牢記職責使命、積極創爭榮譽”活動,不僅激發了文職人員創先爭優的積極性,更提升了他們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感、自豪感。
該善后辦政工組兵員和文職人員處處長何小兵告訴筆者,曾經,他們也為少數文職人員榮譽意識不強而苦惱。去年,文職人員、某干休所護士小張被單位推薦為“先進醫務工作者”表彰對象。不料,小張找到干休所政委,希望能給自己一個嘉獎。原來,“先進醫務工作者”榮譽除了一紙通報什麼也沒有,而獲得嘉獎則有一筆物質獎勵。
熱衷拿獎金獎品,漠視得証書獎狀,這種現象並非個別。隨后,該善后辦圍繞“如何正確看待榮譽”,在文職人員中進行了一次專項問卷調查。結果,在“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你更看重哪一項”中,有很多人員選擇了物質獎勵﹔當被問到“榮譽能對你起到激勵作用嗎”時,一些人回答沒有作用或作用不明顯。
“榮譽的‘物化’,必然導致精神的‘矮化’,崇尚榮譽體現的是一種價值追求,如果把所獲榮譽與能得到多少‘好處’畫等號,這樣的榮譽就貶了值、變了味。”該善后辦領導說,他們積極開展增強文職人員榮譽感教育,引導他們從優良傳統中汲取榮譽營養、從現行政策中感受身份榮光、從職能使命中體驗職業崇高,激發大家愛崗敬業、服務強軍的榮譽感。
前不久,入職10年、先后9次獲得表彰的文職人員唐攀應邀走上講台,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榮譽的理解。在場文職人員聽后備受觸動。“與物質獎勵相比,政治榮譽更為珍貴,是值得終身銘記的褒獎。”新入職的護士王靛君說。
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該善后辦堅持在政治上對文職人員充分信賴,研究重大決策、出台制度規定,堅持事先征詢意見﹔在評功評獎、入黨晉級上和現役軍人一視同仁﹔過組織生活、參加黨的會議同等對待,切實使文職人員感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真正的平等。
今年初,成都馬家花園干休所文職人員楊玉華和一名干部同時被提名為善后辦表彰對象。“當時,大家都認為會優先考慮現役軍人,沒想到單位在綜合衡量我們倆的工作表現后,把僅有的一個表彰名額給了我。”楊玉華說,“組織不搞區別對待,我一定倍加珍惜這份榮譽,取得更好業績。”
為讓榮譽更有“含金量”,該善后辦建立起完善文職人員表彰獎勵制度,將文職人員獲獎情況與每年一次的綜合績效考核挂鉤,並作為培養使用、續聘解聘、調整工資待遇的重要依據。前不久,他們對3名成績突出、多次獲得表彰的文職人員給予了職務和工資待遇提升,同時對10名考核墊底的文職人員作出解聘處理,在該善后辦系統引起強烈震動。
點燃榮譽之火,照亮強軍之路。去年以來,這個善后辦39名文職人員中,有11名同志先后獲得各類表彰獎勵,文職人員崇尚榮譽、珍惜榮譽、創造榮譽的氛圍日趨濃厚,給強軍興軍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
觀察樣本之三: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
表彰激勵,讓能干者香起來
前不久,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舉行“優秀文職人員”頒獎儀式。
伴隨著《文職人員之歌》的鏗鏘旋律,10余名文職人員胸戴大紅花,昂首走上領獎台接受表彰,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我會以實際行動回饋部隊的培養,為軍隊衛勤建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戴上獎章,內分泌科文職人員、副教授段煉激動不已。就在獲得表彰的前兩天,段煉剛剛從基層部隊巡診歸來,可謂是征程未洗,獎章便挂在胸前。
“表彰獎勵重在平時、貴在及時。”該院領導告訴筆者,巡診中,段煉憑借精湛的醫術、高度的責任感為官兵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不辭辛苦耐心講解有關病情防治的注意事項,贏得大家的高度贊譽。鑒於段煉在執行任務以及平時工作中的優異表現,該院黨委經研究決定,特將這份殊榮授予段煉,以此樹起鮮明導向,激發文職人員隊伍建功軍營的澎湃熱情。
在新橋醫院,像段煉這樣能干事、肯干事的文職人員比比皆是。“我們充分發揮表彰的激勵作用,讓能干者吃香,有效增強了文職人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切實調動了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該院領導介紹說。
崇尚榮譽的良好氛圍,激發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該院神經內科護士長、文職人員王雲,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連續10年參加醫院衛勤分隊保障任務,多次獲得“為軍服務先進個人”等殊榮。去年秋天,她隨醫療隊奔赴西北邊陲,深入軍事訓練場進行衛勤演練。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強烈的生理反應,王雲始終咬牙堅持,奮戰在演訓一線,沒有絲毫退縮:“我要對得起組織給予我的榮譽,要對得起戰友對我的信任!”
“有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好的平台,不干出一點成績實在說不過去。”說這番話的,是該院文職人員趙鵬。5年前,博士畢業的他放棄地方知名高校、醫院的邀請,毅然來到新橋醫院。在工作中,他結合自己的工作,深入衛勤演練現場,緊貼臨床一線救治最前沿展開科研調研,瞄准未來戰爭的需求,研發新一代戰創傷院前急救智能技術與裝備。在醫院大力支持下,趙鵬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項,主持校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培育項目1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目前已有多項科研成果實現了轉化。
“在追求榮譽的過程中,我收獲了成長。”去年10月,該院急診科文職人員、護士曾偉隨部隊執行軍事衛勤演練任務。期間,曾偉擔負傷病員假想傷情模擬准備工作,每天演練前他根據戰場演練設計各種傷情假想,力求做到最逼真展現戰場實際情況。在與同事的協作配合下,曾偉不僅高質量完成衛勤演練工作,能力素質也得到進一步強化。不僅如此,他多次隨醫院醫療隊上高原、走海島、巡邊防,屢屢被醫院和學校表彰為“為軍服務先進個人”。
“我會珍惜榮譽,珍惜舞台,珍惜機遇,在文職人員這個崗位上不懈努力,爭取取得更好成績!”曾偉的一席話,道出了該院文職人員的共同心聲。
強化職業認同感
文職人員是現代軍隊的重要人力資源。我軍自2005年實施文職人員制度以來,集聚了大批社會優秀人才到軍隊工作,在部隊教學、醫療、科研、工程等崗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由於文職人員制度實施時間不是很長,數量規模比較小,總體尚處在探索發展階段,有的單位對文職人員的地位作用認識還不足,在完成重大任務、落實各項待遇、獎勵表彰評選等方面有時將其忽略,弱化了文職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必須破除模糊認識,營造良好氛圍,著力增強文職人員的自豪感榮譽感,切實讓文職人員始終對軍隊有著深深的“情”,對自身崗位有著濃濃的“愛”,樹立獻身軍隊、扎根軍營的主人翁思想。
營造尊重認同的氛圍,把文職人員地位確立起來。尊重是人的基本交往需求,人得到的尊重程度越高,其能動性發揮就越強。聘用單位對文職人員應該做到政治上與現役干部同等對待、生活上同樣關心、工作上同樣信任、培養上同樣重視,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自覺消除身份差距感,形成“做文職人員光榮”的價值導向,打牢文職人員熱愛軍隊、愛崗敬業的思想根基。
營造建功軍營的氛圍,把文職人員作用發揮起來。聘用單位應堅持把文職人員隊伍建設納入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全局,為其制定“受聘有期限,受益無止境”的職業發展生涯規劃,從政策機制和管理辦法上開通“綠色通道”,支持有技能專長和科研攻關能力的文職人員擔任首席專家、課題組長等學術職務,有計劃地安排優秀文職人員參加軍事演習演練、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重大軍事行動任務,確保他們政治上能進步、事業上有舞台、發展上有空間。
營造創先爭優的氛圍,把文職人員形象樹立起來。競爭是動力產生的源泉,要廣泛開展文職人員、現役干部同台競技的“崗位標兵”“服務之星”等評比活動,對優秀文職人員給予表彰獎勵,營造積極向上的文職人員文化,真正使文職人員與現役干部共同發展、相互促進,成為軍隊建設的重要力量。
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把文職人員關系融洽起來。相互關愛、平等共事的環境,有利於增強文職人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廣大官兵和文職人員應增進情感交流,加強工作配合,相互體貼,相互支持,相互了解,消除文職人員與現役軍人因身份差異而存在的隔閡,實現身份融合,積極主動地解決文職人員的實際困難,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營造相互尊重、團結協作的“一家人”“共同體”的集體思想與和諧氛圍,使文職人員自覺地融入到軍隊大家庭中。
總之,文職人員的自豪感榮譽感不僅與自身思想狀態、能力素質有重要關系,也與文職人員政策制度、外部環境有密切聯系。各級領導干部應把文職人員隊伍作為軍隊建設的一支基本力量來規劃、來建設,作為親密戰友給予更多關心、更多關愛,多開“綠燈”,多做“推手”,共同為實現強軍目標而不懈奮斗。(於振濤 陳招輝 尹廣恩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