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需要兩棲攻擊艦

美軍“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近日,《科技日報》報道,海軍軍事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看好我國在建新一代大型兩棲攻擊艦。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採用直通甲板……還將擁有寬敞的船塢艙,用於投放各種類型的登陸載具和水陸兩棲車輛,能顯著提升中國海軍力量投射能力”。
兩棲攻擊艦,又稱為直升機登陸運輸艦或直升機母艦,是一種用於搭載直升機、氣墊船等高速登陸工具、輸送登陸兵及車輛、物資、武器裝備實施垂直登陸的兩棲戰艦,是現代兩棲作戰和遠征作戰的核心艦型。
長期以來,兩棲攻擊艦具有優良的戰術靈活性和強大的投送能力,備受各國海軍青睞。當今世界上,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裝備有20多艘兩棲攻擊艦,僅美國就有11艘。美國的兩棲攻擊艦排水量均在4萬噸以上,其他國家兩棲攻擊艦排水量多為兩萬噸左右。比如,法國制造的兩萬噸級的“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可以運載攻擊直升機、兩棲作戰車輛和90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
目前,美國正在建造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排水量可達5萬噸,比法國“戴高樂”中型航母的排水量還要大。該兩棲攻擊艦作戰能力甚至超過一些國家的航母。該艦在常規模式下,可搭載F-35固定翼戰斗機、AV-8B短距起降飛機、MV-22旋轉翼運輸機、CH-53K重型運輸直升機以及AH-1Z、UH-1Y和MH-60等特種作戰直升機,各類載機總數量可達40架。
作戰時,其先利用艦載固定翼戰機實施制空作戰,然后發揮該艦立體登陸的優勢實施作戰。在奪取制空權模式下,可全部搭載25架F-35B短距起降戰斗機。在突擊模式下,可以搭載MV-22運送陸戰隊員進行垂直登陸。在反潛模式下,可全部換成反潛直升機,成為反潛平台和反潛指揮樞紐。這種搭載不同機型的做法,可以使兩棲攻擊艦成為多功能的海上平台。在近幾次局部戰爭中,兩棲攻擊艦在前沿部署、大規模和成建制裝載運送作戰力量到達作戰海區、實施登陸作戰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科技日報》介紹,中國海軍現有4艘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昆侖山艦、井岡山艦、長白山艦和沂蒙山艦。071型船塢登陸艦主要是實施船塢運輸,其排水量約兩萬噸,可運送70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及相應的登陸作戰裝備,包括20輛裝甲車和4架直升機。與美國“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類似。而新一代兩棲攻擊艦則採用直通甲板和大型機庫,能搭載更多直升機,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型直升機母艦。所以,其垂直起降能力、垂直攻擊能力和登陸能力比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強得多。特別是在成建制由海到陸或由陸到海的快速投送中,新型兩棲攻擊艦的優勢更加明顯。
與航母一樣,兩棲攻擊艦的艦體也很大,上部也有島式建筑,還有很長的直通甲板。但兩棲攻擊艦與航母具有不同的定位。航母主要是使用空中力量進行作戰的,其戰斗力主要體現在艦載機上。當軍隊在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外的遠海實施軍事行動時,航母主要負責為整個艦隊提供空中掩護、奪取制空權,所以,航母一般不在近海海域活動。由於搭載有固定翼戰斗機,航母上一般有起飛系統。
而兩棲攻擊艦則主要搭載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斗機,其飛行甲板上不會有起跑線。兩棲攻擊艦通常在近海攻擊作戰中使用,主要執行登陸作戰任務,其搭載的各型戰斗機主要是起對地攻擊的作用,奪取和保持戰區制空權的能力較弱。
我們的新一代大型兩棲攻擊艦將來可搭載眾多的中型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斗機,載機的種類將更加豐富,包括直-8、直-9、卡-28、卡-31等多種戰機。這不僅會使中國在艦載飛行器、特別是艦載直升機使用方面能夠比肩美國,而且將大大增加未來登陸作戰中艦機出動的頻次,更好地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提高垂直登陸的投送能力。
它還可利用自身寬敞的船塢艙,投放更多的氣墊登陸艇等各種登陸載具和水陸兩棲車輛,並可同時發起空中和水上登陸行動,在巡邏東海和南海,維護海洋權益等方面,同樣可發揮巨大作用。新一代兩棲攻擊艦還可與071型船塢登陸艦合力為中國海軍提供軍事投送能力,使我們對周邊敵對勢力擁有更多的威懾和實戰手段。
利用兩棲攻擊艦實施登陸作戰,可在遠離灘頭的安全距離上發起對陸攻擊。可對敵方潛艇擴大搜索范圍,從而提高人民海軍的反潛作戰能力,使兩棲攻擊編隊擁有更廣闊的水下安全區域。這樣,新一代大型兩棲攻擊艦就可有效分擔和緩解國產航母數量不足的壓力,讓航母戰斗群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可見,兩棲攻擊艦在未來作戰中的運用將比航母更靈活,地面戰斗力投送速度更快、效果更加顯著。加之兩棲攻擊艦的建造、使用、維護成本比航母低,其經濟性更好。
此外,與部署航母相比,動用兩棲攻擊艦在政治上還可以降低敏感度,減少對外界的刺激。同時,兩棲攻擊艦還可配合航母編隊,在遠海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正因為有如此強大的作戰能力和使用優越性,美國兩棲攻擊艦的數量已經超過航空母艦。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