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記者講述在機場親歷的軍人依法優先【3】

托運行李上的優先標簽。解放軍報記者 鄒菲 攝
“依法優先”期待依法落實
當時,雙流機場的試點做法被報道、點贊后,很多人心中自然引出了另一個問號:其他機場呢?如今,軍委后勤保障部與中國民航局聯合印發通知,在81個全國樞紐和重點機場開通軍人依法優先通道,讓大家的期盼變成了現實。
不過,有網友在為此舉措點贊同時,也表達了顧慮:這些“依法優先”通道能夠依法落實並保持嗎?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原由,網絡留言中,一些戰友談到,近年來,一些地方軍人優先窗口形同虛設,軍人候車室被取消的現象時有發生,軍人優先遭遇了“落地難”。
要回答這個問題,個人以為,一項政策能否較好落實,可從兩個方面作些探討——
其一是可操作性。這一點應該問題不大,目前軍人依法優先通道是和頭等艙/優先旅客共用的,這個通道平時的業務量不大。將這一業務資源用於依法落實軍人優先,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可謂一舉兩得。試點期間,軍地相關部門的充分調研也表明,這項優待政策沒有過多增加機場額外保障壓力。
其二是公眾認可度。這一點,或是能否有效落實的重要變量。軍人優先,既需要強調法規保障,更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在“過馬路都害怕自己比別人慢一秒”的當今社會,雖有明確的法規在前,但難免有人從利己主義出發而“憂慮”:讓你優先,豈不是我便靠后了?
“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還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麼這個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這句經常被人引用的拿破侖語錄,是否真為其所說猶未可知,但其所揭示的軍人榮譽和國防安全之間的關系,絕非妄語。
說實話,當時,如果不是好奇圖新鮮,我肯定和很多戰友的選擇一樣:沒有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不會、不願也不太好意思去享受法律賦予的軍人優先。
大家應該有理由相信,一支能夠在撤僑時讓食於民,在洪水中以身軀為堤,在火海前壯美逆行的人民子弟兵,咋會在排隊這點事兒上有心與民爭利呢?
我想,那條“軍人依法優先”的通道,不一定每個官兵都會去走。
不過,無論走與不走,當他們走下長年與世隔絕的風雪邊關,走下從遠洋歸來的護航軍艦,走下巡航空疆的歸巢戰鷹,匆匆行走在回家路上,突然看到那塊醒目的標牌,那一刻的心頭一熱,定會讓他們覺得,此前的一切都那麼有價值和意義……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