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兵競風流——火箭軍評選“十大礪劍尖兵”活動的輻射效應

在火箭軍部隊,“礪劍尖兵”是官兵心目中的至高榮譽!
火箭軍作為我軍最年輕的戰略軍種,近十多年是使命任務不斷拓展、戰略威懾與實戰能力極大提升的重要時期。伴隨著部隊建設快速發展,從2003年開始,戰略導彈部隊持續開展“十大礪劍尖兵”評選表彰活動,每兩年評選一屆,至今已有60優秀青年官兵光榮當選,他們忠誠履行使命、獻身強軍實踐,為導彈騰飛作出了突出貢獻。
曾滿軍、廖平、張建廷、樂焰輝、王忠心……回望過去,礪劍春秋,尖兵競相涌現。這一活動作為一種載體和激勵官兵愛軍精武的平台,在整個戰略導彈部隊產生了廣泛的激勵輻射效應。
他們是澆鑄導彈方陣的“鋼筋鐵骨”,砥礪大國長劍需要血性虎氣軍人——
一個尖兵就是一隻打贏鐵拳
這年歲末,庄嚴隆重的頒獎儀式正在北京舉行,10名青年英才登上了戰略導彈部隊最高榮譽殿堂。
剛剛當選十大礪劍尖兵的樂焰輝,是一位從清華大學國防生成長起來的熱血軍人。
2003年3月20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放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新聞。正在備戰高考的樂焰輝登台演講,當眾宣誓:“國無防不立,我要當兵去。”
十年追尋,夢想不輟。2007年夏季,當樂焰輝邁進魂牽夢縈的導彈勁旅大門時,看到戰車列陣、長劍引弓激動人心的一幕,讓他血脈賁張。
“不能打、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他抱定一個信條:讓軍人血性在礪劍路上閃光。整旅合成訓練,“營營對抗、架架排序”激烈展開。樂焰輝指揮發射單元連戰連捷,最后奪得總評成績第一名。部隊轉戰高原駐訓,他帶領官兵再次憑實力爭得“發射權”, 兩次將新型導彈送上藍天。他勇於追夢,激情如火,帶兵經驗巡講三軍﹔他勤於圓夢,軍政兼優,被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四會”優秀政治教員標兵。
“迎接挑戰風吹雨打,號手就位就是英雄出發﹔使命召喚長劍呼嘯,將士凱旋就是劍魂升騰。”血性故事不僅發生在發射場上,急難險重任務更顯英雄本色。
與導彈發射單位官兵“挽弓馭箭”受人矚目相比,參加國防施工的官兵總是甘當“幕后英雄”。第四屆十大礪劍尖兵、某工程旅旅長郭中定,有著“拼命三郎”的雅號。汶川大地震,北川道路被堵,縣城成為“生命孤島”。 他第一個沖進垮塌路段 “同志們,跟我上!”僅用12小時搶通外界認為需要半個月才能搶通的道路。甘肅隴南發生暴洪災害,8000群眾被洪水圍困,暢通“生命通道”的還是郭中定率他麾下的官兵。
“施工就是打仗,陣地就是戰場。”哪裡最艱險,他們就出現在哪裡。近年來,郭中定帶領全團官兵先后出色完成了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圓滿完成近百項國防陣地勘測、鑽探任務,質量合格率達100%,優質率達98%以上,其中2項工程獲得全軍優質工程一等獎。如今,他領導的這支部隊被列為“國家級交通應急搶險隊”,他們敢打硬仗的精神更是聲名遠播。
默默磨利劍,尖兵競風流。“十大礪劍尖兵”評選從評選到現在,跨越十幾年時光,“礪劍與打贏”始終是不變的主題。有一組數據是最好的印証:所有礪劍尖兵中100%執行過重大任務,100%立功受獎,其中7人榮立一等功。
像樂焰輝、郭中定一樣,火箭軍從2003年評選“十大礪劍尖兵”至今,每兩年一屆,涵蓋了軍事訓練、政治工作和后裝保障等各個領域。每個礪劍尖兵身上都閃耀著奮發圖強、拼搏向上的精氣神,人人都是打贏路上“領頭雁”。
透過十多年來評選出的礪劍尖兵的履歷,也可清晰知曉,每一個礪劍尖兵都有一股血性虎氣,每一個礪劍尖兵身上都蘊含著忠誠使命、獻身軍營的堅定信念,精武強能、矢志打贏的不懈追求,拼搏爭先、勇站排頭的英雄氣概,這一具有火箭兵特色的精神和品質。
這些礪劍尖兵有的扎根在高原,舞倚天長劍,建九天奇功﹔有的創業在深山,日逐兵車行,夜伴長劍眠﹔有的長年駐洞庫,持科技利器,為導彈筑巢﹔有的揮洒於電磁空間,身著藍迷彩,甘當礪劍石……他們雖然執行著不同的任務,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崇高使命——為共和國礪劍鑄盾!
火箭軍政工網上有位網友留言:“礪劍尖兵將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訓練場、發射場,是火箭兵方陣的堅強基石,是能打仗、打勝仗的無敵鐵拳,為他們鼓掌,為他們喝彩……”
記者採訪中感受頗深,通過“十大礪劍尖兵”評選活動,“血性虎氣”正一步步融入更多導彈官兵心中,激勵他們在履行使命的道路上引吭高歌、拼搏奮進!
“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已逐步內化為導彈將士特有的精神底氣和戰斗作風,固化為廣大官兵的堅定信念和使命追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大礪劍尖兵藺阿強,對此感同身受:“軍人無血性,打不了勝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他們是磨礪大國長劍的“利刃刀鋒”,執劍者需練就駕馭長劍的過硬本領——
一個尖兵就是一面礪劍旗幟
“礪劍”二字,在火箭軍部隊營區隨處可見,從“礪劍石”到“礪劍路”,從榮譽室到俱樂部,處處呈現濃厚的礪劍氛圍﹔“礪劍”二字,鐫刻進了火箭兵將士心田、融入了官兵血脈。“導彈司令”楊業功生前最喜歡寫的就是“礪劍”,新戰士一入伍就將“礪劍”刻進自己的軍旅人生。
在戰略導彈部隊的礪劍尖兵行列裡,有一位士官的事跡被廣為傳頌。他叫何賢達,是第四屆十大礪劍尖兵中唯一一名戰士,矢志當“第一兵”、帶“第一班”的某旅發射一連一班班長。
入伍10多年來,他12次奪得軍事技術比武第一名,入選“火箭軍專業技術士官尖子人才庫一級庫”,榮獲首屆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
他先后參與編寫《地測系統自檢規范》等14個操作規范,主持研制兩車快速定位裝置等9項科研革新成果,在基地部隊和火箭軍部隊推廣。
他精通測發控、吊裝、供氣、電源、液壓5個導彈專業,入伍以來26次參加重大軍事任務,40多次為上級機關首長進行實裝操作匯報演示……何賢達所在的發射一營,被中央軍委授予“導彈發射先鋒營”榮譽稱號,他所在的一連,被原第二炮兵授予“科技練兵模范連”榮譽稱號,這讓他從走上班長崗位那天起,就萌生了一個大大的夢想:把一班帶成火箭軍部隊最“牛”的班!
像何賢達一樣,每一名礪劍尖兵都像一面旗幟,引領著官兵在砥礪長劍、勇攀高峰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第三屆十大礪劍尖兵談衛紅,數十次參加重大軍事行動,親自將數十枚導彈送上蒼穹。他曾在兩個新型導彈旅擔任旅長,帶出兩批不同型號導彈部隊的“礪劍尖兵”。在其中一個旅任旅長時,該旅被確定為全國全軍重大典型,榮立集體一等功。
能打勝仗是軍隊建設的目標追求。戰爭年代,戰場就是崗位﹔和平時期,崗位就是戰場。當選十大礪劍尖兵時,曾滿軍擔任導彈營長,他從深圳特區走來,不戀都市繁華與安逸,把軍人職業當事業,一心鉚在戰位,獲得第十八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成為青年火箭兵追慕的典型。
作為戰略導彈部隊最前沿的指揮員,他們潛心礪劍用自己的文韜武略托舉起大國長劍騰嘯海天。
“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戰備狀態,時刻保持能打勝仗的本領恐慌感,練就過硬技能,才能把能打勝仗要求落到實處,否則就是一句空話。”這是十大礪劍尖兵共同心聲和追求。
塞外戈壁,倚天長劍出鞘升空,直刺蒼穹。復雜電磁干擾如潮襲來,彈體沿著軌跡巧妙規避﹔一個個假目標出擊引誘,彈頭像長了眼睛一樣死死“咬”住預設靶標,轟然命中……
這是某新型導彈試驗發射場景。為其問世“催生助產”的,是十大礪劍尖兵、某軍事代表室軍事代表廖平。他敢當武器裝備研發的“設計師”和“規劃師”,主持完成了5個項目科研論証,其中3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其中2篇被國際著名檢索SCI、EI收錄,撰寫的10余份調研報告,有的已立項研制,有的列入火箭軍中長期發展規劃,先后交付武器裝備配套產品數千台套,一次開箱及交付合格率均達到100%,靶場試驗故障率為零。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在火箭軍部隊的寥廓星空中,各類型的礪劍尖兵競相涌現,從導彈發射、國防施工現場到科研一線……正是這些耀眼的星辰,加速了戰略導彈部隊信息化建設步伐,使大國長劍威震蒼穹。
礪劍尖兵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艱辛不言苦、面對利益不動心,始終秉持忠誠使命、獻身導彈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不少官兵在網上跟帖留言,紛紛表示要以尖兵為榜樣,在強軍實踐中追夢尋夢。礪劍尖兵成了廣大官兵最崇敬的尚武之星。
他們是發射架下最榮耀的“點火人”,托舉大國長劍需要千千萬萬礪劍英才——
一個尖兵就是一顆人才酵母
“愛兵愛在根本處,帶兵帶上成才路!”周樂,擔任過通信團通信營營長、當選十大礪劍尖兵,官兵稱她“知心姐姐”。她拿出上級獎勵自己的大部分獎金,先后建起了“女兒作坊”、“才藝室”、“形體訓練室”、“時裝樂器閣”、“多功能書吧”、“時尚俱樂部”等精致典雅、內涵豐富、別具一格的“女兵文化園”,調動官兵的工作熱情,促進了連隊建設。她被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
2011年7月,周樂參加了礪劍尖兵頒獎典禮,從京城回到團裡,官兵們像迎接打了勝仗的英雄一樣,敲鑼打鼓、夾道歡迎。
軍人崇尚榮譽、渴望榮光。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評選作為一項推選、評比和表彰在推進部隊全面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中作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優秀青年官兵的群眾性實踐活動,備受廣大官兵崇敬。
十大礪劍尖兵謝華是一名基層班長,他的排長叫鹿博,是一名新畢業的學員,在觀看了礪劍尖兵頒獎盛典、學習了尖兵事跡后,寫下一篇2000多字的心得體會,發到旅裡的政工網上,在全旅引起強烈反響。
“當尖兵、做模范、干部戰士這邊看,潘海亮、是骨干、各項工作帶頭干,崗位小、志向高、帶領大家趕幫超……”某旅士官吳忠誠將自己創作的“禮贊尖兵”作品搬上舞台,使礪劍尖兵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這些年來,火箭軍開展“十大礪劍尖兵”評選表彰的同時,注重發揮典型的激勵示范作用,各單位紛紛開展“學尖兵事跡、走尖兵之路、創尖兵業績”“崗位練精兵”“打贏當先鋒”“火紅青春獻打贏”和礪劍尖兵走進新戰士等活動,組織軍事專業擂台大比武、開展尖子對抗賽和各種挑應戰、創破紀錄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官兵把學習礪劍尖兵的熱情,轉化為提高能打仗、打勝仗能力的實際行動。
孫亮德是首屆十大礪劍尖兵,當選時擔任某導彈旅班長,還是戰略導彈部隊十大優秀士兵標兵。“歷經十多年時間,從戰士到干部,從班長到營長,他的身份變了,不變的是精神。”當班長,他帶出了一批批優秀士兵﹔當營長,他帶出了一個年年立功受獎的先進營隊,他本人榮立一等功,被原第二炮兵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
談及“十大礪劍尖兵”對輻射影響,火箭軍在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生中設立的“礪劍尖兵班”的同學們深有感觸。首任班長、“全國大學生基層就業典型人物”、現某旅發射一連連長尹東感慨地說,在朝著強軍目標奮進的偉大征程中,十大礪劍尖兵的過硬素質和感人事跡,給了每一個矢志能打仗、打勝仗的人以精神營養。
2010年,就在他畢業前夕,機關組織“礪劍尖兵走進國防生”活動。他仔細聆聽一個個尖兵的成長歷程,與尖兵們一起參加“國防生尖刀班”授旗儀式、“學習尖兵事跡,爭當優秀國防生”宣誓簽名、共植“礪劍尖兵樹”等活動,使他和同學們受到巨大的心靈震撼。
從那以后,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生中,一批批優秀學子接力傳承“礪劍尖兵班”。多年來,這個特殊集體100%軍政素質考核合格、100%圓滿完成學業、畢業時100%的加入中國共產黨,100%服從畢業分配、100%申請到部隊基層,被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授予“礪劍尖兵班”“西北工業大學模范班集體”榮譽稱號,成為國防生培養提供了一個“范本”。
礪劍尖兵走到哪裡,就把礪劍精神帶到哪裡。“十大礪劍尖兵”作為火箭兵的杰出代表,他們在戰略導彈方陣各條戰線發揮著“酵母”作用,激勵和帶動著廣大官兵在獻身強軍目標實踐中學典型、謀打贏,一批又一批訓練標兵、技術尖子、專業骨干、施工能手競相涌現,續寫著一個又一個新佳話。
他們是托舉導彈騰飛夢想的“中流砥柱”,礪劍人永遠奮進在打贏路上——
一個尖兵就是一把沖鋒號角
這是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評審會現場,經過反復醞釀,仍在進行熱烈討論。“尖兵事跡越來越‘硬’,我們越來越難了”,連續擔任了四屆評委的火箭軍機關一位局領導感慨地說,30個候選人事跡都很“掐尖”,要從中選出10名“尖子中的尖子”,真是一次“艱辛的抉擇”。
作為火箭軍部隊的最高榮譽之一,“十大礪劍尖兵”評選以來,寫就了太多激情澎湃的礪劍故事。
靜謐的夜晚,戈壁高原突然爆發出驚雷巨響,怒吼的烈焰如同壯美的煙火,托舉長劍直刺蒼穹……組織這次發射演練的就是十大礪劍尖兵張建廷。他在實戰化訓練領域有過驕人成績,熟練掌握6種專業18個號位的把關要點和操作技能,在戰略導彈部隊首屆軍事技術比武中獲導彈營長組第一名。成為尖兵后,他更是刻苦鑽研導彈技術和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訓練理論,如今,張建廷成為一支導彈勁旅謀打贏的帶頭人。
據了解,前幾屆礪劍尖兵當選后,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和進步,有的走上師團級領導崗位,有的成長為學術技術帶頭人,還有的獲得了全國全軍重大榮譽。
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胡昌華,被譽為“礪劍導師”、給導彈“把脈”的人,33歲破格提拔為教授,34歲當上博土生導師,被評為導彈技術專家。2005年,他光榮當選第二屆十大礪劍尖兵后,更是奮斗不輟、攀登不止,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礪劍驕子”,前不久他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成為戰略導彈部隊首位獲此殊榮的教授。
一個尖兵就是一把沖鋒號角。“尖兵自身在不斷進步,尖兵效應也在不斷放大”,在部隊採訪,聽到很多催人奮進的人和事。
王忠心,許多人對他印象深刻。他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主席團唯一的一名士官,作為戰士代表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坐主席台,參與大會、共商國是。
他入伍30年擔任班長26年,扎根一個連隊26年從不懈怠,他先后執行重大任務30多次,實裝操作1200多次,連續21年擔任旅專業培訓教員,成為部隊公認的導彈技術“操作王”、“排故王”和“示教王”。他帶出了十大礪劍尖兵王治基、“全軍科技練兵模范戰士”徐海波、“全國優秀大學生士兵”高明等一大批高徒。
負責評選活動具體籌劃組織的火箭軍機關領導告訴記者,一個個礪劍尖兵過硬事跡猶如一把把沖鋒號角,激勵著每一個有志官兵,在強軍目標實踐、建設強大的信息化戰略導彈部隊征途中自覺做主人、大膽唱主角、勇於當主力,書寫精彩的礪劍人生。
礪劍尖兵不止是個人,還有更多可圈可點的群體。一個尖兵帶出一個“尖兵班”“尖兵排”“尖兵營”“尖兵旅”……一個個打贏群體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展現了新一代火箭兵的過硬“武功”。
響譽全軍的“常規導彈第一旅”,天天厲兵秣馬,年年實彈發射,連續13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旅,成功發射導彈100多枚,成為火箭軍首個“百發百中旅”,榮立2次一等功。
被中央軍委授予“軍事訓練模范營”榮譽稱號的某旅發射一營同樣名聲響當當。該營始終保持人裝高狀態、戰斗力高水平,連續23次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營,成為火箭軍營隊建設的標杆。
我軍首個女子導彈發射連,2011年11月在“常規導彈第一旅”正式組建,加入導彈部隊戰斗序列。以此為開端,一群優秀巾幗英才競相提升自身素質,投身加速前進的火箭兵行列。如今,火箭軍部隊戰斗系列裡,女“劍客”越來越多,由某型常規導彈部隊發展到不同型號導彈部隊,由1支拓展壯大為多支女子導彈作戰分隊。
礪劍冬夏,十載領跑。從北疆大地到南國深山,從繁華都市到西部大漠,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評選表彰活動既聲勢浩大又扎扎實實,他們以評選活動為抓手,持續用力,培育官兵忠誠品質、頑強作風、過硬素質﹔廣大官兵以評選活動為平台,創先爭優,你追我趕,崗位奉獻,在戰備導彈部隊形成了謀劃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濃厚氛圍。
據介紹,從2003年起,開展十大礪劍尖兵評選表彰活動,與大抓軍事訓練相銜接,圍繞“強化打仗意識、提高打仗能力、做好能打仗准備、完成打勝仗任務”,融入到軍事斗爭准備各領域全過程,大大激發了廣大官兵忠實履行職責使命、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從發射場誕生“百發百中旅”,到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再到舟曲搶險救援,火箭兵沖鋒在前、英勇頑強,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10多年來,火箭軍一批又一批先進單位和個人受到全國全軍表彰,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在強軍礪劍的偉大征途中書寫著華美樂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