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感悟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一連連長尹東的帶兵之道

2017年06月13日08:2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7年,連長尹東的軍旅生涯不算長,可帶兵的收獲卻不小: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基層干部”“優秀共產黨員”,個人榮獲4枚軍功章,帶領連隊榮立集體二等功。

  今年5月,“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強軍的典型最可敬”全軍青年典型走基層分享交流活動走進全軍各部隊,一路分享成長經歷的尹東贏得不少“粉絲”,也引發不少青年官兵對“尹東現象”的好奇:同樣的青春、一樣的軍旅,他為何能走在前列?

  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一連,解讀這份依法帶兵、以情帶兵的“尹東樣本”。

  依法帶兵就是建連育人的科學遵循——

  標准是依法,尺度是從嚴

  “其實我差點‘被同化’!”巡講中,尹東坦誠講起一段時間裡自己內心的變化。

  他說的“被同化”,是指剛到連隊時遭遇的“想不通”:一些班排起床出操、集會訓練,打“提前量”幾乎是慣例……

  尹東坦言,大學當“礪劍尖刀班”班長和入伍集訓擔任模擬連骨干時,面對這樣的事自己也“盲從”過。不過,當真正成為一線帶兵人,他對這些見怪不怪的“土政策”產生了質疑:如果評比的“小紅旗”如此得來,那它的真正意義又何在?

  這些見怪不怪的現象如何破解?在一次基層干部理論集訓后,尹東決定向依法帶兵要答案。

  依法必先懂法,尹東開始認真學習部隊的法規制度。到當連長時,他已能把條令條例、戰備規定等規章制度背得滾瓜爛熟。

  “依法帶兵就是建連育人的科學遵循,出現執法走樣等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好依法帶兵的標准和尺度。”尹東認為。

  標准是依法——

  當過好幾年班長的盧啟飛沒想到,一次班務會上他的發言,竟被尹東認定為“違法”了。那天,尹東旁聽班務會,見盧啟飛一共說了13次“連長說”“指導員說”,就是沒有自己說,也不讓戰士說。

  “與其這樣,還不如全連開會說呢。”事后,尹東反思,這是一種規避責任的心理。從那次起,他對照條令條例,開始在全連規范“班務會到底怎麼開”。

  尺度是從嚴——

  任連長不久,一次體能訓練,兩名連隊干部准備“單獨行動”,尹東立即叫停,要求必須跟訓﹔一次飯后,一名排長“踱著方步”走回連隊,尹東對其嚴肅批評后,晚上帶他強化隊列訓練。

  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有官兵不理解。尹東召集干部骨干,對照條令條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一線帶兵,最怕的就是‘條令本上裝手電’,隻照別人不照自己,隻有依法履職才能層層帶動,養成令行禁止的好習慣。”

  當連長3年,尹東感慨,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剛開始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很想把大家管住、看住,結果發現根本做不到。

  “現在回頭看,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各級有各級的職責,一切嚴格依法依規就行了。”他說。

  以情帶兵貴在端正對戰士的根本態度——

  知兵是前提,真愛是關鍵

  一組數據,見証了尹東知兵的深度。

  當連長3年,他住班排460多天,寫下20多萬字的住班日記,為80多名戰士建立“成長檔案”。

  “真不是在作秀!”尹東說,他堅持住班的動因,源於曾經的現實尷尬:有時你面對面安排工作,還不如一個短信來得痛快﹔有戰士明明就在對面,卻喜歡用微信跟你打招呼﹔連部的門成天開著,沒人來交心,上網一看卻在那“吐槽”……

  尹東在日記裡分析,出現“熟悉的陌生人”現象,有其時代性,但主因還是干部以情帶兵不夠,沒有端正對戰士的根本態度,身在兵中不知兵,你“離兵”,勢必造成他“離官”。

  2014年,因為整編,一連新接收10多名戰士,尹東將其分散到3個班,自己也搬到班裡住。尹東發現班裡面獨生子、單親兵相對多,便組織開展“晒晒父母情”“說聲對不起”等感恩活動,當班裡奪來流動紅旗時,他又悄悄搬到下一個班。

  “若要愛,請真愛!”有戰士說,為什麼他們對有些“關心”不領情,因為其缺少尹東式的真誠。尹東也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行為特征和價值訴求,現在戰士不在意關愛的形式與內容,更在乎你對他重視的態度與程度。

  戰士小馬成長在單親家庭,性格內向,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棄,骨干挨個找他談話,收效甚微。

  一次野外駐訓,正逢小馬生日。那天晚飯后,尹東把他叫進帳篷,專門送上一句“生日快樂”和一份生日禮物——一本名叫《信念力》的書。

  打開扉頁,一句話映入小馬的眼帘: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要有能力選擇自己將來的生活。小馬被連長的贈言所感動,尹東趁熱打鐵和他結成幫帶對子,又與小馬家人建立熱線聯系,雙管齊下幫助他走出“低谷”。如今,小馬已是連隊技術骨干。

  “尹東不僅知兵,而且付出的是真情,用關愛打通‘心牆’、縮小代溝,愛出了戰斗力!”旅政治部主任王志偉感慨。

  “這種愛也是相互的。”身處一連知兵愛兵的好環境,指導員李東升感慨:去年自己因病住院期間,戰士們一個接一個打來安慰電話,“接電話經常接到手機沒電”。

  強軍興軍必須營造與時俱進的成長環境——

  蹲苗是科學,包容是情懷

  2014年3月,尹東任連長時,陸成威是名副班長。雖然是上等兵,但陸成威還是想在新連長面前好好表現一番,盡快把“副”字去掉。

  沒多久,陸成威和另外一名上等兵副班長的“副”字真的去掉了,但“班長”倆字也沒了——尹東把他們從崗位上撤職了。

  為什麼這樣做?尹東說,當時他並非一時沖動,而是有深層次考慮:引導官兵投身強軍興軍實踐,不能拔苗助長。在導彈部隊,一名成熟號手需要好幾年的培養時間,義務兵就應該先在業務上打好基礎蹲好苗。

  隨后,尹東為兩名被撤職的副班長量身打造成長“路線圖”:打牢理論基礎做到“百問不倒”,強化一專多能訓練做到能勝任2個以上崗位……

  一年后,兩人成為一專多能的好手,並“官復原職”。此時,連隊官兵真正明白了尹東的良苦用心。

  尹東個性鮮明、敢說敢干。他感慨,自己能夠成功,與成長成才的好時代好環境分不開。

  前年,該旅一場激烈的實兵對抗演練拉開帷幕。演練前,尹東“突發奇想”:讓兩名士官做全連轉場計劃。這在全旅尚屬首次,出於安全、輸贏等因素,有人提醒他慎重考慮。

  “帶兵就要帶出有思想的兵。”在尹東的悉心幫帶、全程把關之下,最終,兩名士官圓滿完成任務。

  不過,尹東也坦言:“這要是在過去,上級可能不會批准,在大膽抓建的過程中,我是好環境的受益者。”

  7年裡,尹東先后當了3年操作號手、3年發射架長,5次執行實彈發射和全軍性演習等重大任務。扎實蹲苗,讓一名地方大學生迅速成長為導彈發射連的少校連長,“順風順水”的成長歷程甚至讓遠方的父母“懷疑”:兒子莫非是找到了啥“靠山”?

  “組織就是靠山,部隊風清氣正,自然順風順水。”尹東這樣回答父母。

  此言不虛,剛當上連長那會兒,由於抓工作“用力過猛”,幾個班長提出“辭職”,尹東也一度背上了思想包袱。

  旅政委王懋瑞來到了連隊,一邊鼓勵尹東,一邊幫他給連隊的骨干做思想工作﹔教導員時念存也主動靠上來,當起了尹東的“顧問”,重大事項幫他分析定向,矛盾困難為他梳理排解。

  前年起,尹東在連隊推行“對抗”式工作模式,從日常管理到教育戰備,從基礎訓練到綜合演練全程對抗。這一探索,得到旅營兩級黨委全力支持。今年年初,他向旅黨委申請與全旅連隊一一對抗“過招”,又得到了旅長張杰的帶頭支持。

  前不久,在一份述職報告中,尹東深情地寫下這句話:我是個想干點事但也身上“有刺”的連長,如果沒有充滿包容的良好成長環境,哪有我的今天!(王衛東 特約記者 李永飛 蔡瑞金 丁榮楨)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