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北部戰區陸軍部隊改革期間賡續紅色基因

2017年06月29日08:1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庄嚴的黨旗下,官兵堅決表示服從改革大局,合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努力快速形成戰斗力。王嘉楠攝

在這場改革中,很多人都要向各自的“鋼七連”告別——

“無論怎麼改,都不會改掉用劍刻下的輝煌”

熄燈號吹過了許久,北部戰區陸軍某部裝步五連大學生戰士尤輝仍然睡不著,腦海裡像過電影一樣——

數年前,還在讀高二的尤輝,對電視劇《士兵突擊》特別痴迷。特別是“鋼七連”改革那幾集,更是看得情急心切。那時,他搞不懂:為什麼改革要動最好的“鋼七連”?

“哨兵同志,時間已到,請下哨!”

“哨位一切正常,武器裝備良好,請接哨!”

夜深了,連隊內衛哨兵交接哨的聲音,猛地把他的思緒拉回到現實:電視劇中的那一幕不正像當前的改革麼。

“改革,將重塑每一支部隊,也將重塑每一名軍人。”尤輝突然理解了:改革進程中,“鋼七連”只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在這場改革中,很多人都要向各自的“鋼七連”告別。

時序更替,草木蔓發。前不久,聽到“模范紅五團”撤銷番號的消息后,團長車長生、政委張宏一同走在營區路上。

沉默,還是沉默!盡管他倆對撤編早有思想准備,可真的接到命令,還是感覺心裡空落落的。

“模范紅五團是全軍的模范,但你們不能驕傲,要一直當模范。直到把國民黨反動派徹底消滅,你們還要當模范。”這是1933年8月,時任紅軍總政委的周恩來,在江西滕田授予該團“中國工農紅軍模范紅五團”榮譽稱號時的諄諄教誨。

此后,全團官兵始終牢記這一教誨,以“永遠當模范”的團訓激勵自己,打仗當先鋒,建設站排頭。

“見了第一就眼紅,得了第二就臉紅。”團隊光榮歷史的熏陶,鑄就了官兵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意識。近年來,該團先后被原四總部評為“全軍基層建設先進旅團級單位”,被戰區陸軍評為“先進旅團級黨委”……

團黨委會上,張政委堅定地說:“同志們,組織選中了我們,是我們的光榮!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要當好這個代表!我們‘模范紅五團’官兵,無論走到哪兒,都要永葆鐵心跟黨走的忠誠,無論怎麼改,都不會改掉用劍刻下的輝煌……”

官兵們都明白,改革,必然會有陣痛,必然會有人作出犧牲。

優良傳統是昨天給予今天的饋贈。一旦丟掉了,就丟掉了一支部隊多年錘煉出來的“元氣”——

“既要勇於‘變’,也要守住‘不變’”

征塵未洗鼓又催,而今只是尋常事。

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進,某旅四級軍士長袁野發現,身邊許多戰友來自不同的部隊,老單位有著不同的歷史沿襲、不同的傳統作風。不少官兵將連訓、團訓抄錄在教育筆記本上,作為激勵自己砥礪前行的座右銘。

“槍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袁野指著筆記本上這句話欣慰地說,這是分流到他們連的戰士李磊的格言。

“番號變了,建制變了,隸屬關系變了!”袁野感嘆地說:“既要勇於‘變’,也要守住‘不變’。”

“改革大考面前,老兵眼裡的‘變’和‘沒變’,折射的是人民軍隊在賡續血脈中的發展壯大。”該旅政委楊春文說,這次“脖子以下”改革,部隊轉型重塑、相互融合,為我軍優良傳統的發展傳承提供了難得契機。

站在歷史關頭,這是人民軍隊交出的一張張合格答卷。改革之后,很多部隊將撤銷合並,永遠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消失。“誰對自己的老部隊沒有感情!”正因為有這份感情,大家決心不能給老部隊抹黑,一定按時順利完成撤並降改任務。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記者驀然回首發現,九十年歷史征程,我軍之所以能夠直面各種挑戰,戰勝重重困難,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重視傳承,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最好的部隊,永遠拆不散!”一名歷經3次改革的某部領導告訴記者:“軍史資料中記錄的每一場戰斗、每一個人物,連史館中陳列的每一張照片、每一面戰旗,都是官兵伸手就能摸到的教育資源!”

傳統永流傳,血脈緊相連。一支部隊走過的任何一段路程,都會在以后的行進中留下烙印。歷史和現實都告誡我們:根子上的東西要守住,守不住,軍隊就會失去根本﹔傳統上的優勢不能丟,丟掉了,軍隊就會變質變色。

“優良傳統是昨天給予今天的饋贈。一旦丟掉了,就丟掉了一支部隊歷經多年錘煉出來的‘元氣’!”第78集團軍領導深有感觸地說,我軍部隊番號不分你先我后,優良傳統沒有你高我低,單位合編重組,官兵取長補短、齊心協力,有助於形成戰斗力建設的“倍增效應”和部隊發展的“共生效應”。

血脈不會斷也不能斷,傳統不會丟也不能丟——

“傳承紅色基因,是為了腳踏實地走好前進之路”

這天晚上,翻閱一篇“黨員日記”,某部“紅八連”指導員王坤眼淚流了下來。

日記這樣寫道:6年前,我親手參與建設了老連隊的榮譽室﹔6年后,我又親眼目睹了它的拆除。我們班負責看管榮譽室6年了,搬到“新家”,如果沒有房間,就把我們班拿出來建榮譽室,我帶著全班在榮譽室門口打地鋪,守著它,再守它一個6年!

看著這篇“黨員日記”,王坤一眼便認出,這是九班班長、上士李明寫的。前不久,連隊接到移防命令,九班戰士在李明帶領下,依舊遵循6年來養成的習慣——每天去榮譽室打掃衛生,盡管裡面的物品已經“打包”封箱,不剩啥了,但帶不走的展櫃被他們擦得一塵不染。

“榮譽不能丟,傳統不能斷!”王指導員寫下批語:“沒有榮譽室,就建榮譽牆、榮譽角,還交給你們九班看管。”那字跡,力透紙背。

近日,在某旅“重溫蘇寧故事,誓做蘇寧傳人”主題演講中,台下很多官兵眼中都閃爍著淚花。

“血脈不會斷也不能斷,傳統不會丟也不能丟!”為了做好改革交接中光榮傳統的傳承工作,這支部隊把“紅色資產”與物質財產等同看待,專門對館內檔案資料進行梳理完善,對長期形成的好經驗、好傳統,整理成文字材料或制成視頻短片﹔對有歷史價值的書籍、圖片、獎牌証書登記造冊,列入移交。臨走之前,老政委尹卓岩反復叮囑:“紅色資產”的移交,一樣也不能少。

“守住火種,才能傳承基因。”某特戰旅政委馬寶川介紹,旅史館是旅裡的紅色教育基地,部隊幾經轉隸,戰史資料都延續傳承、完整無缺。每逢新兵入營、老兵退伍、官兵轉隸,旅裡都會組織大家參觀。

“傳承紅色基因,是為了腳踏實地走好前進之路。”以“猛打、猛沖、猛追”著稱的某機步師堅持用紅軍英勇無畏、敢打硬拼的優良作風熔鑄官兵精神內核,部隊建設屢上新高。

前不久,一紙師改旅的命令悄然而至。“當年革命先輩面對槍林彈雨,沒有絲毫畏懼,以大無畏的精神,為紅軍闖出了一條血路。今天,面對改革強軍的使命任務,我們作為紅軍的傳人不能退縮。”動員會上,師領導誓言鏗鏘。

“優良傳統需要我們每一代人的辛勤澆灌。”師長改任旅長的韓光明告訴記者,改革后,他們第一時間制訂《當好紅軍傳人的100個細節》,使官兵“一看就明白、照著就能做、言行有遵循”。

“老樹,開出了新花。”記者在該旅調研發現,紅色基因正在迸發出吐故納新的力量。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對告別,全軍將士傳遞一個共同的心聲:最好的告別是傳承!是軍魂的傳承,是勝利的傳承……記者有理由相信,當轉型后的人民軍隊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時,人們都會自豪地說:瞧!他們個個都是“鋼七連”!(劉建偉 趙 雷)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