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紀念>>老兵來信

【老兵來信】之十六: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讓我刻骨銘心

2017年07月21日13:39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作者宋燕軍軍旅照。

宋燕軍近照。

我是一名已經退伍10余年的老兵。在12年的軍旅生涯裡,有一件事一直令我刻骨銘心。那是一次沒有硝煙的戰斗,這場戰斗深深地見証了和平時期軍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所在的部隊駐守在祖國北部邊陲,是一支有著輝煌歷史的英雄部隊。1997年10月6日,一場大雪鋪天蓋地把白山黑水裝扮得銀裝素裹。9日,我部接到上級急令,火速赴嫩江援建黑龍江省重點通訊工程嫩(江)-黑(河)光纜工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趕到現場,我們才發現我部的施工地段環境極為惡劣且地形復雜,有樹大根深的密林、泥水污濁的沼澤、堅如磐石的山地和6處湍急的河流。

官兵們意識到,這將是一場硬仗,一場人與自然的惡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在嫩江科洛段,有一段四公裡的石頭山,全是風化石,一鎬下去,盡管虎口震得發麻,卻隻能在石頭上刨出一個白點。

一營授命“啃”下這塊“硬骨頭”,全營官兵向指揮部遞交了決心書。一連班長、學雷鋒標兵楊家龍與黨團員骨干自發組建了“青年突擊隊”。施工中,突擊隊員們渴了,就抓一把地上的積雪,累了,就在石頭上靠一小會兒。盡管氣溫隻有零下10度左右,他們卻個個赤膊上陣,大汗淋漓。一機連戰士楊寶峰創造出了日掘進25米的最高紀錄,被譽為工地上的“掘石大王”!他總結出掘石要領:一清(清掉石頭上的表土)、二刨(用鎬專刨石頭上的縫隙)、三撬(用鋼钎撬出石頭)。此法迅速在全營推廣,掘進進度大增,全營在任務追加200米的情況下,仍提前完成了任務。

沼澤地被稱為光纜工地上的“鬼門關”。沼澤地上層是被當地人稱為“塔頭”的由草根糾結在一起的塊狀物,堅韌無比,下面是淤泥、石頭和水。施工時,鎬、鋼钎都派不上用場,戰友們就用磨得刀一樣鋒利的鐵鍬鏟除一個個可惡的“塔頭”,切開表層,在陰冷刺骨的泥水裡撈出一塊塊石頭。凜冽的北風無情地吹在臉上,戰友們沒有一個人退縮,都在咬牙奮戰。

在二營工地上,石頭大得像門板,重達幾百公斤。由於巨石在泥水中不好砸,隻能用鋼钎撬,一個人撬不動,就幾個人一起上。在冰冷沒膝的泥水中,官兵們一干就是十多個小時,手上打滿了血泡,腳凍得紅腫,有人便血、尿血也不肯下工地。

三營工地上的“攔路虎”是8公裡的密林,林中大小樹參差不齊,樹根交錯處厚達80厘米。戰友們隻好先用斧子開道,再用鎬刨。在嚴峻考驗面前,三營的戰友們喊出了“流汗流血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嘹亮口號。排長丁平由於水土不服患痢疾,軍醫給他連續打點滴,他每次都是剛輸完液拔下針頭就往工地上跑。

那時我在部隊當新聞報道員,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感人事跡。如四連排長張全杰接到任務那天,同時接到了老母親病危的電報。一邊是國,一頭是家,經過艱難抉擇,他毅然把電報往兜裡一揣就跟隨部隊上了工地,他知道一向深明大義的老母親一定會支持他的決定。

在嫩-黑光纜工地上,一個英魂永遠留在了這裡,我的首長、我部政治處主任田會鋒在光纜施工中因為勞累過度引發肝門動脈爆裂,以身殉職,年僅36歲。白山黑水永遠銘記住了這個名字。

經過戰友們16個日夜的浴血奮戰,40多公裡的光纜任務一次性全線驗收合格,黑龍江省通訊建設工程局對工程的評價隻有八個字:快速、優質、安全、圓滿。這八個字飽含著對我部全體官兵的崇敬和褒獎。

那場沒有硝煙的戰斗雖然過去已有20年,但是施工的情景和戰友的面龐仍時時浮現在我面前,難以忘懷。(作者:宋燕軍,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