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三軍伐鼓破浪行

2017年07月28日10:0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軍事變革是古今中外建設強大軍隊的必由之路。一支軍隊隻有適應歷史發展潮流,不斷變革圖強,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在軍事競爭中搶佔先機,才能最終不辱使命。人民軍隊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在黨的領導下,人民軍隊開創的很多歷史性壯舉,使我們這支軍隊在革命建設中始終保持著蓬勃生機,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今天,在強軍目標的引領下,一場前所未有的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已經鋪開。歷史將見証人民軍隊以全新面貌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的鏗鏘步伐。

人民軍隊90年的發展史,承載著幾代中國軍人在變革中奮力前行的偉大實踐。這90年,不管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不管實踐怎樣跌宕起伏,始終貫穿著一條變革創新、自新自強的鮮明主線。

歷史為我們留下與時俱進、革弊鼎新的無窮精神財富和啟示

習主席指出:“我軍改革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沒有改革,國防和軍隊建設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好的形勢。”我軍不斷發展壯大、邁向輝煌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懈進取和變革的創新史。

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考察中國問題,全面整合再造了中華民族獨立自強的全新時代。在軍事層面,從根本上重塑軍魂,締造了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裝、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人民軍隊﹔成功地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隊伍,建設成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確立了建軍治軍的根本原則制度、基本組織架構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2015年9月3日,習主席宣布裁軍30萬的決定。在此之前,我軍在新中國成立后,先后進行了5個階段、10次較大規模編制體制調整改革。即1949至1952年兩次大規模精簡整編﹔1954至1958年第三次、四次精簡整編﹔1975至1985年第五到八次精簡整編,80年代“百萬大裁軍”舉世矚目﹔20世紀90年代后期第九次精簡整編﹔2003至2005年精簡整編。經過這些改革調整,軍隊總員額從抗美援朝戰爭時期627萬人減為200萬人左右。我軍在持續改革調整中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干、指揮靈便、戰斗力強的目標不斷邁進。

我們黨開展軍事工作、領導人民軍隊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與時俱進、革弊鼎新的無窮精神財富和啟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科學總結我軍建設發展歷史經驗,深刻洞察世情國情軍情變化,把改革創新作為軍隊建設發展的根本動力。習主席改革強軍思想著眼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總體布局、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親自領導設計改革強軍藍圖,引領我軍開創強軍興軍的新局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已經成為我們黨領導的一場新的創新行動。

歷史啟迪現實、昭示未來,改革創新推進發展、改變命運。不居安思危,就不會有崛起,不痛下決心改革,就不會有今天,更不會有明天。

這注定是一個大選擇、大整合、大創新、大進取的時代。

“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能變色”,是一項確保軍魂永遠不變的戰略工程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融入世界軍事變革大潮,關鍵是認清自己的歷史定位和目標路徑,正確把握深化改革的指導原則,不能在改革中迷失自己。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國情,一個政黨有一個政黨的宗旨,一支軍隊有一支軍隊的特有靈魂。我軍所處的國情軍情、肩負的使命任務、建設的基礎條件等與別國軍隊不同,決定了我軍的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走自己的路。這條路,首先就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軍魂永遠不變。

“黨在心,槍在手,軍旗跟著黨旗走﹔萬水千山寫忠誠,一往無前不回頭……”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我軍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建軍治軍根本原則。這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如同一根定海神針始終牢牢挺立,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對軍隊改革來說,這個“大”就是黨指揮槍。這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堅決維護和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確保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牢牢掌握軍隊的最高領導權、指揮權。這既是能打仗、打勝仗的一種體制安排,更是黨領導人民軍隊贏得未來的根本政治保証。

時代在變,大義長存。“不改向”寓於卓有成效的改革之中,“不變色”蘊含在面向時代大勢的變革之中。“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能變色”,是一項確保軍魂永遠不變的戰略工程。

重塑一個全新而強大的軍事力量體系

能打仗、打勝仗是黨和人民對軍隊的根本要求,也是軍隊使命職責和根本價值所在。

戰爭勝在體系。戰爭從來不是武器裝備、戰斗精神等單一要素的對決,而是體系的對抗。當今世界,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樣式,體系對抗特征更加突顯。面對洶涌澎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浪潮,我軍仍存在打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領導指揮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的問題,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成為制約力量體系建設的瓶頸。

戰爭塑造時代,也被時代塑造。不變革不創新,無異於在遭遇強敵之前,就自己消滅了自己。

嚴峻形勢倒逼出革命性的變革。當前,軍隊改革進入了一個廣泛深刻的思想轉型、體制轉型、結構轉型、人員轉型的“深水區”,跨越難度之大、挑戰和考驗之大,很多方面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不是一般的修修補補,不是簡單的人數精減,而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的體系重塑。

這是一場重塑領導指揮體制的改革。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建立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我軍組織架構的歷史性變革。

這是一場重塑規模結構和功能的改革。精簡機關和非戰斗人員﹔調整改善軍種比例,優化軍種力量結構,根據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戰任務改革部隊編成,使其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不斷提高軍隊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著眼於打造精銳作戰力量,優化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必將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這是一場重塑政策制度的改革。實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推進軍官職業化、士兵、文職人員制度改革,深化軍人醫療、保險、住房保障、工資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建立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體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既要有圍繞改革創新高奏主旋律的勇氣,又要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駕馭大局面的氣魄,消化吸收一切先進文明成果,激發改革、創新、進取的動力因素,扎扎實實攻堅克難,重塑一個全新而強大的軍事力量體系。

按下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快進鍵”

“法與時轉則治”。信息網絡時代,軍隊建設、管理和作戰行動更加標准化、規范化、精細化,需要建立一整套符合現代軍事發展規律、體現我軍特色的科學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推動軍隊正規化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把依法治軍納入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強調全面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夯實強軍之基。此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按下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快進鍵”。

依法治軍關鍵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這次改革,組建新的軍委紀委,向軍委機關部門和戰區分別派駐紀檢組,推動紀委雙重領導體制落到實處。組建新的軍委政法委,調整軍事司法體制,按區域設置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全部實行派駐審計。這些重大舉措,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提供了堅強制度機制保証。

今天,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堅定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大勢已成。全軍官兵必須深刻認識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重大意義,把法規制度作為決策、指導活動的基本遵循,不斷完善法治實施環節,以一往無前的革新精神把一切建設、管理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全面推進軍隊法治化進程。

改革創新是黨領導人民軍隊革命和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彰顯著我軍官兵與時俱進、持續創新,不斷升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與實踐的鮮明品格。人民軍隊之所以偉大,在於它總是不停地自省,不停地篩選、積澱那些有利於自己永葆生機活力、不斷強大的活性因子,不停地實現自我變革。(肖冬鬆 軍史顧問: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彭玉龍 李 赟)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