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老兵退伍,該為連隊留下什麼

2017年08月25日08:3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兵退伍,該為連隊留下什麼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臨近退伍,該旅激勵退伍老兵在最后的軍旅時光傳承優良傳統、賡續連隊血脈。①某導彈連為即將退伍的老兵佩戴象征連魂的標識牌。②防空營上等兵王浩波將個人動漫創作技能傳授給連隊戰友。③指揮通信連,退伍老兵傳授操作技能。 胡 庚攝

  退伍前,我能給連隊留下什麼?這不僅是朱光耀一個人的思考,也是每名老兵退伍前都在琢磨的心事。這個問題,不僅每一名退伍老兵要琢磨清楚,也更值得各級管理者深思。又到了老兵退伍季節,記者日前走進第83集團軍某旅,看一看該旅老兵為連隊留下了啥。

  “我們不收,會寒了老兵的心,收了,又怕節外生枝”

  很快就要退伍了,第83集團軍某旅某導彈連上等兵邢仕浩卻為買不買洗衣機一事傷腦筋。

  原來,小邢和兩名戰友合計一起湊點錢,退伍前買台洗衣機供連隊戰友使用,以表達對連隊和戰友的感恩之情。(王利兵 王越 康克)

  想表達感恩,給連隊做點事本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想法,但真正促使他們決定買洗衣機的,卻源於小邢幾天前在連隊水房聽到的對話——

  “離隊前,老兵是不是都會給連隊買東西呀?”“現在不是有規定麼,不讓買!”“這得分情況,真要是對連隊有感情自願買的,誰能說啥……”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私下聊天中,小邢了解到另外兩名要退伍的戰友也有此意,三人一拍即合。

  查價格、選機型,三人行動起來。然而,此事傳到了指導員王向陽那裡。那天晚點名過后,王指導員留下三人開門見山地說:“你們的好意連隊心領了,但現在不提倡給連隊買東西,你們退伍前好好干,就是為連隊做貢獻……”

  這麼做,王指導員有自己的考慮。前些年,一些部隊出現過退伍老兵給連隊集資買東西的攀比現象,影響不好。這兩年,每到老兵退伍前,各級都會反復強調,不得違背本人意願,組織退伍老兵以任何形式為集體集資或購物。

  “大家若自願買回來,我們不收,會寒了老兵的心,收了,又怕節外生枝。”王指導員深有感觸地說。

  被指導員善意回絕后,三人心裡都不是滋味:真要不買,對連隊的感恩之情表達不了不說,讓大家認為我們對連隊沒感情可咋辦?

  權衡之下,他們決定還是由小邢周末請假外出,先把洗衣機買回來再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其他連隊,和小邢他們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不少人。

  裝步十連上等兵肖林華,退伍前准備自發給連隊添置一些體育用品。談及原由,他振振有詞:“說起以前老兵對連隊感情深,給連隊買東西的事,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別看我隻服役兩年,對連隊感情一點也不少。”

  防空營上士班長李權特意囑咐過班內兩名今年要退伍的上等兵:不用刻意追求通過給連隊買東西表心跡。但退伍日期臨近,他發現兩人還是籌劃著給連隊買東西。

  經過詢問才知道,他們也是受一些戰友議論的影響。這兩名上等兵心中困惑:不給連隊買點東西,還有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感恩之情呢?

  面對連隊,退伍老兵到底該留啥

  無論是執意要買洗衣機的邢仕浩三人,還是准備給連隊添置體育用品的肖林華,或多或少都受到過戰友輿論的影響。

  “這就是一種‘輿論綁架’。”在該旅組織的一次教育准備會上,當有人指出這類現象后,合成二營教導員夏錦評價說。

  “戰士們說話可能無意,但卻沒有考慮到對退伍老兵的影響,由此產生的跟風效應,會造成攀比之風,進而影響一個單位的風氣。”火力連指導員馬二洋這樣認為。

  宣傳科干事楊帥有自己的認識:“新時期戰士思想呈現多樣化特點,考慮事情追求面面俱到,他們在急於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又很在意他人的評價。”

  “社會庸俗觀念對官兵的影響值得警惕,個別人甚至片面地認為,什麼都不如買來的東西擺在那裡實在!”防空營教導員王德春說。

  “說到底,這就是該給連隊留下什麼的問題,說明我們對官兵情感表達引導還不到位。相比簡單的為連隊買東西做貢獻,引導大家留下好傳統、好經驗、好建議、好作風對部隊建設更有意義!”政治工作部主任李慧的話引起了大家共鳴。

  一場教育准備會,讓大家對問題看得更清、辨得更明,也更清楚了自身工作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天,該旅炮兵營便借助訓練間隙以“為連隊買東西VS搞好傳幫帶,哪個更有意義?”為主題,組織全營官兵進行討論,讓大家現場擺一擺、列一列、比一比,在直觀的對比中深化認識。

  防化連上等兵柴鑫退伍前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上一次連隊訓練龍虎榜。為此,他每天堅持加練的同時還帶上班內兩名列兵一起練。

  了解到此事后,指導員刁志明在全連面前以“從柴鑫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為題進行即興演講。

  經歷一場場討論、演講,該旅官兵的思想觀念悄然發生變化,大家越來越清楚,自己退伍時到底該為連隊留下什麼。

  再次見面,邢仕浩談起買洗衣機的事說:“我們最后決定不買了,正如指導員所說,與其天天考慮送連隊什麼,還不如堅持好好干,站好最后一班崗有意義。”

  電子對抗連上士韓琦在個人筆記本裡寫到:退伍時對組織最大的回報,就是把12年練就的技能留在連隊。

  組織搭好台,退伍老兵來唱戲

  退伍日期一天天臨近,無論是在駐訓場練兵備戰的分隊,還是在營區整修營院的隊伍,該旅官兵皆士氣高昂、勁頭十足。如果單看訓練勁頭和工作表現,很難區分誰要留隊,誰要退伍。

  “旅黨委要求,不因老兵退伍而‘特殊照顧’,所有官兵都一視同仁,這對退伍老兵為連隊做貢獻來說,也是一種搭台。”作戰支援營營長栗杰說。

  “如果把我們區別開來對待,我很有可能會對自己放鬆要求。”上等兵周凱十分認可這種做法。

  8月的駐訓場酷熱難耐,指揮保障連即將退伍的上等兵張帽仍專注於專業訓練,任由汗水揮洒。他說:“這是我能想到的告別連隊最好的樣子。”

  在搭好“一視同仁”這個舞台后,各營連也紛紛為退伍老兵搭建富有特色的小平台,激勵大家給連隊留傳統、留經驗、留建議、留作風。

  某導彈連組織即將退伍的老兵走進連榮譽室,開展“講連史,續血脈”活動。受連史感動,即將退伍的老兵們每天自覺打掃一遍連榮譽室。

  榴炮一連在全連組織開展“老兵傳絕活”活動,並幫助每名老兵結對子、找徒弟。上士楊凡從其他單位轉隸到該連,年底要退伍。因為專業更換,他在原專業練就的一手絕活面臨無人可傳的窘境。了解到此情況后,連隊安排人員將他的一手絕活錄制成光盤,在送給相關專業連隊幫助其提升訓練水平的同時,還准備在冬季退伍時舉辦“絕活進榮譽室”儀式,讓楊凡的一手絕活在連隊流傳下去。

  在組織退伍老兵開展“留視頻、留聲音、留照片”活動的同時,一有時間,某導彈連的兩位主官都會單獨找即將退伍的老兵聊天,請他們給連隊指問題、提建議。他們舍棄以往以茶話會的形式集體組織老兵提建議的做法,改為單獨聊天談心,期望能夠聽到更多退伍老兵的真知灼見。

  據了解,該旅還在局域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開設“我給旅隊提建議”專欄,鼓勵退伍老兵留意見、提建議。

  翻看退伍老兵在專欄留下的一條條意見、建議,旅領導們說:“老兵們留下這麼多寶貴的建議,一定能幫助部隊更好發展!”

  版式設計:梁 晨

  延伸閱讀

  “獨門秘笈”留下來

  新疆軍區某團戰士 王雲龍

  “我剛接觸輕機槍時,它也不聽我使喚,這槍啊像人一樣,時間久了,你跟它接觸多了,就會產生一種默契。”班長祝雪明語重心長地給我傳授他打輕機槍的要領。

  前不久,他在這次庫爾勒舉行的國際軍事比武中獲得了軍械能手輕機槍組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這名剛從比武場上走下來的老兵,即將面臨退伍。走之前,班長把自己多年所積累的專業技能傳授給留隊戰友。

  這期間,他列了一張“任務計劃表”,在連隊組織實踐授課,與戰士們交流心得感悟。“能得到這樣手把手的傳授,對我今后的訓練幫助真的很大。”連隊戰士們都發自內心地感謝祝班長。

  祝班長有一本“輕機槍射擊秘笈”,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每次訓練和射擊的總結,旁邊還寫著各種注解……當他把這個小本本交到連隊戰士手中時,他深情地說:“離開部隊前,能將自己的所學所獲留給連隊,是我軍旅生涯中最美好的紀念!”

  (梁 晨/整理)

  接過班長手中槍

  第73集團軍某旅戰士 羅浩躍

  “手中的槍是你的第二生命,打出的每一顆子彈都要長著眼睛……”武器交接儀式上 ,侯大川班長看著我說,跟我當年一個樣,看到槍眼睛裡就放光。

  “侯大川等6名同志評為旅特級神槍手……”每每講起那天的頒獎會,侯大川班長總覺得身體裡有股抑制不住的激動,畢竟當時他是唯一的列兵。

  我看著侯大川緊緊握在手裡的槍,那把我垂涎了已久的狙擊步槍。這槍,是當年班長交接給他的。如今,班長已經退伍,侯大川成了班長。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著,唯一不變的,是手裡的槍和肩上的責任。

  “羅浩躍同志,接過我手中的槍,希望你能傳承每一名前輩的精神,在訓練中刻苦,在戰斗中頑強!”侯大川班長鄭重地把手中的槍交給了我。向后轉身時,他已經淚流滿面。

  (陳 寧/整理)

  把好作風留在部隊

  陸軍某旅戰士 郝亭小

  臨近復退,連隊老兵可沒閑著。我的班長王超磊白天在訓練場揮汗如雨,晚上一絲不苟參與營房整治工作,用實際行動把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好作風留在部隊。

  旅剛組建,許多訓練課目官兵不熟悉、沒信心。“隻要沒脫軍裝,就要對戰斗力負責。”王班長牽頭建立新課目攻關小組,針對連隊專業設置,帶頭找資料、學理論、練技能,在新裝備還沒到位前,研究科學的訓練方法。

  單位剛成立,生活和訓練條件十分簡陋,營房、訓練場都需要整治翻新。王班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將老兵集合起來,發動大家主動承擔大部分臟活、累活。“雖然現在干得很辛苦,離隊后也無福享用,但我們都這麼用心,其他戰友們肯定更努力。” 王超磊班長抹了一把汗,埋頭繼續干。

  (涂元見/整理)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