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讓官兵始終保持沖鋒姿態

——記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政治指導員余海龍

本報記者 盧曉琳
2017年09月08日10: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官兵始終保持沖鋒姿態

  在全連懇談會上,余海龍為官兵答疑解惑。

  萬 全攝(新華社發)

  “開始點名,黃繼光!”

  “到!”

  有一個連隊,6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一個傳統:每晚點名時,總是第一個點“黃繼光”,全連官兵齊聲應答:“到!”這個和英雄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連隊,就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

  薪火相傳,歷久彌新。1961年,連隊隨部改建為空降兵,黃繼光英雄精神在一代代官兵的生命裡流淌不息,2013年8月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空降兵連”榮譽稱號,連隊黨支部3次被中組部表彰為“全國先進黨組織”。

  新時期如何弘揚偉大的英雄精神,培育合格的英雄傳人,是連隊第三十七任指導員余海龍任職3年多來始終探索的重要課題。初秋時節,記者走進中國空降兵部隊赫赫有名的尖刀連——空降兵某旅六連,走近這一英雄連隊的政治指導員余海龍,感受這位模范指導員的建連育人之道。

  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炬手

  2014年10月,余海龍作為空軍唯一基層代表,參加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近距離地感受革命道路的篳路藍縷,“如何保持住黃繼光老班長為連隊注入的那股血性,始終使官兵保持沖鋒姿態”的叩問直擊余海龍的心靈。“作為黃繼光生前所在連的指導員,弘揚英雄精神、培育英雄傳人,始終是我心中最厚重的責任。”在連榮譽室的英雄黃繼光塑像前,余海龍告訴記者。

  在六連,新兵下連、新干部報到時,都要上好尋根塑魂“第一課”: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連隊榮譽室,聽的第一堂課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故事,學的第一首歌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看的第一場電影是《上甘嶺》,在黃繼光班保留英雄的床鋪,黃繼光班班長調整要舉行隆重庄嚴的交接儀式。

  面對新時期優良傳統“傳什麼、怎麼傳、傳到哪裡”的時代考問,余海龍注重從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中尋找答案,不斷賦予英雄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結合戰斗力標准和“新一代革命軍人”好樣子大討論,余海龍組織連隊舉辦“假如我是黃繼光,我該怎麼做”群眾性討論,並且常態開展“黃繼光好戰友”活動,把英雄精神具體為“20個提倡、20個反對”的行為規范,還將連隊歷史上288名戰斗英雄、標兵模范的事跡編撰成故事集、英雄譜,激勵官兵立足崗位當英雄。

  一段時間,網上出現抹黑英雄黃繼光、邱少雲等論調。歷史真相不容歪曲,余海龍和連隊官兵決心用行動捍衛英雄,攻破謊言,守住網絡“上甘嶺”。連隊通過“我們和英雄在一起”網絡名人進軍營等活動,攜手新媒體挺進主戰場、打響主動仗,實時發聲傳遞網絡正能量。余海龍還率先成立創客團隊,以“弘揚英雄精神、爭當英雄傳人”為創作主題,制作推送微電影、宣傳片及H5、動漫作品等,《渴望光榮》《模范的連隊,英雄的傳人》等原創MV一經空降兵融媒體推出,網絡點擊量數百萬次,讓社會大眾更多地了解英雄連隊、英雄傳人。

  托舉思想明燈的傳播者

  作為基層黨代表,余海龍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建連育人,堅持把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建連之魂、育人之本,關注官兵思想的動態,人盡其才。

  余海龍首先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寫下20余本學習筆記、30余篇體會文章,10余次參加空軍宣講團到基層一線宣講。繼而余海龍開始當起了理論的“翻譯員”,用戰士的語言、鮮活的事例,講活大道理、講實小道理。今年春節之后,受到《中國詩詞大會》的啟發,余海龍查資料、找案例、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准備了一堂《從詩詞大會感受文化自信》連隊黨課,以介紹軍旅詩詞為切入點談如何建立軍人的文化自信。這讓習慣於聽大課、記筆記的官兵普遍感覺耳目一新,六連戰士楊鵬鑫說:“形式有趣,大家都願意聽!學習的興趣也濃了。”

  如今在六連,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蔚然成風,六連官兵也迅速成長起來。“黃繼光班”副班長叫程強,2008年汶川地震時,黃繼光英雄連的空降兵在其家鄉什邡英勇救災的情景,給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部隊回撤時,12歲的程強高舉“長大我當空降兵”的牌子為官兵送行。6年后,年滿18歲的程強參軍入伍,來到了黃繼光六連,如願當上空降兵,實現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古田全軍政工會后,余海龍在空降兵部隊第一個開通“英雄連的故事”官兵親屬微信群,在做好脫密處理的前提下,他定期分享官兵的成長故事,宣傳連隊傳統,和官兵親屬探討成長問題,讓他們參與到連隊思想政治工作中,構建起部隊、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大政工格局。

  “作為基層帶兵人,不僅要繼承談心等傳統知兵方式,開展政治工作,還要具備網絡思維,與時俱進,與官兵同步。”余海龍在政工日記上這樣總結。

  聚力備戰打贏的排頭兵

  “指導員筆杆子過硬,槍杆子也過硬。”在六連,官兵們對余海龍思想政治和軍事指揮“兩個行家裡手”的能力素質有口皆碑。

  走進六連採訪,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一種備戰氛圍:官兵宿舍,連長指導員的書櫃裡擺滿了研究打仗的書籍,戰士們比得最多的是重大任務誰參加得多、完成得好,戰備庫室,武器裝備、戰備傘具和空投小件擺放有序,夜間就寢,睡上鋪的戰士鞋尖統一朝裡、下鋪戰士鞋尖統一朝外,衣物按照帽子、腰帶、上衣、褲子的順序,依次向上疊放,戰士聞令便能迅速著衣……

  這就是六連——一個常年擔負空降兵部隊戰備值班任務,隨時保持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贏備戰狀態的刀尖子連隊。日常訓練,余海龍不厭其煩地練動作、摳細節,把作戰技能練精﹔體能考核,和小自己10多歲的戰士比速度、拼耐力﹔裝備訓練,要求戰士做到的自己必須先精通。2015年,在當時全師的“四會”教練員評比中,余海龍與200余名營連主官和訓練尖子同台競技,以優異成績斬獲第一名。

  起床滿鼻灰、出門滿嘴沙、訓練滿身土……去年4月,六連赴高原進行實戰化訓練,不少戰士產生了輕度高原反應,少數人高原反應嚴重,訓練質量一度在低層次徘徊。為了增強全連訓練的信心和膽氣,余海龍帶著支部“一班人”,組成試訓“第一班”,率先完成高原武裝5公裡越野、20公斤負重往返跑等課目試訓,最終完成了大負荷體能試訓,為全連官兵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在隨后的訓練中,全連官兵先后完成4種海拔高度人體機能、連屬武器效能驗証任務,採集數據3類500余組。尤其是在整建制高原跳傘試訓中,面對缺氧、大風等不利因素,余海龍和連長劉堃帶頭跳出機艙,全連官兵緊隨其后,全部安全著陸,摸索出一套高原跳傘組訓實跳方法,為大部隊普及高原跳傘蹚出了一條新路。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