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基地間對抗,全程背對背
空軍“紅劍—2017”實戰演習打響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空警—2000拔地而起。 |
![]() |
藍天雄鷹戈壁列陣。 |
![]() |
根據演習態勢進行地面指揮。 |
本報北京11月28日電 (倪光輝、郭洪波)11月下旬,空軍“紅劍—2017”體系對抗演習在西北某地打響,數十支航空、地導、雷達、電抗等兵機種部隊布陣大漠,首次由兩個空防基地開展全要素實戰化紅藍體系對抗,探索體系作戰融合之道,推動實戰化軍事訓練向縱深發展,提高備戰打仗能力。
“紅劍—2017”演習是十九大之后空軍全新組織的體系對抗,首次由基地和基地開展對抗。“此次演習打破過去空軍組織、戰區空軍指揮班子帶部隊對抗做法,全面檢驗深化改革后‘基地—旅’體制下部隊組織指揮作戰能力,是對新體制區域空防基地職能使命拓展后的一次實踐探索。”空軍參謀部訓練局領導介紹。
與以往相比,今年“紅劍”最大程度構建逼真戰場環境,創新演練內容、組訓模式和評估方法,實現預警指揮由地面向空中、導入強敵由常規干預向深度介入、加油保障由地面向空中等轉變,強化“偵察預警、空中突擊、伴隨掩護、反輻射壓制、隨隊干擾、遠距支援”作戰編組深度融合,破解作戰重難點問題,錘煉戰役指揮員和指揮班子復雜戰場環境下的作戰籌劃水平和實際指揮應變能力,推動部隊實戰化訓練形成體系合力。
“紅劍”演習是空軍戰役層面全要素體系對抗,突出“任務、體系、電磁、未知、對抗、檢討”,不編腳本、不組織預演、不向部隊提供戰時無法提供的情報信息,全程背對背進行對抗,旨在最大限度提高部隊實戰能力。經過10多年發展,“紅劍”體系對抗已實現從戰術向戰役轉變,從單一兵種向多兵機種轉變,從傳統訓練向信息化訓練的轉變,已成為空軍“含戰量”最高的實戰化“訓練品牌”。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9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