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多域戰:美軍推動聯合作戰新“抓手” 

2017年11月30日09:0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域戰:美軍推動聯合作戰新“抓手”

  制圖:洛  兵

  “多域戰”作為美軍最新聯合作戰概念,2016年由美陸軍提出后,出乎意料地得到其他軍種甚至美軍高層的熱烈響應,當年即被正式列入美陸軍條令出版物《作戰》。一時間,“多域戰”成為美軍備戰熱點和最新指南,各軍種積極參加,力爭共同把這一概念推向未來戰場。

  特征—

  拓展多域作戰能力

  “多域戰”,是指各軍種打破傳統軍種領域之間的限制,在陸海空天電及網絡六大作戰領域拓展能力、擴大責任范圍,以實現同步跨域火力和全域機動,其本質是整合空間,拓展能力。

  一是各軍種具有“T”型作戰能力。根據“多域戰”概念要求,各軍種要具備“T”型作戰能力,其中“︱”代表傳統領域作戰能力,“—”表示跨域作戰能力。例如,陸軍不僅要在地面戰場上起決定性作用,還應能攔截導彈、擊沉戰艦、壓制衛星,乃至入侵或破壞對方指揮控制系統。特別是在未來作戰中,空軍、海軍支援可能被阻斷,地面作戰力量難以像過去“兩場戰爭”那樣獲取其他軍種支持,更要具備獨立遂行多種作戰任務能力。

  二是“三個雞蛋打破放在一起攪勻”。跨域的前提是作戰空間一體化,目的是贏得並保持優勢。“多域戰”能力建設將作戰空間連成一個整體,就像把“三個雞蛋打破放在一起攪勻”。作戰空間呈現均質化流動化,信息流主導能量流就可以在全域空間快速精確機動,更好地整合各軍種行動。空間整合互操作可將實時反應、快速機動、精確作戰的信息優勢、速度優勢和火力優勢,轉化為制敵機動和確保自身行動自由優勢。

  三是打造“小編制大能力”部隊。要實現跨域作戰、在六域作戰空間自由切換,力量編組必須具有靈敏、輕便、精干和高效等特性。為此,美軍將聯合部隊拆編為能快速部署、獨立作戰的小規模部隊,多線部署多域作戰,提升敏捷靈活度,例如將地面力量融入空中、海上和網電空間打擊力量,打造“小編制大能力”部隊﹔將直升機與無人機搭配,給直升機偵察營編制無人機排,人機結合提高偵察范圍時間和頻率,提高自主作戰能力。正如美陸軍參謀長馬克·米萊所說,“‘多域戰’部隊規模較小,編制1500人左右,不像目前陸軍一個旅就有4000人左右。新部隊能夠在陸海空天等各域作戰,並支持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

  四是為聯合作戰指揮員提供“菜單式”選擇。由於空間互操作及各軍種能力有所拓展、責任范圍擴大,面對特定使命任務時,就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與編組方案,為聯合指揮官提供多樣選擇。例如,對同一作戰目標既可用海軍艦艇發射導彈攻擊,又可用空軍飛機突防打擊,還可選擇特種兵滲透突襲等,總之是用最優方案、最突然手段,達成最佳效果。這樣多種攻擊手段並用,多個領域同步行動,打亂常規作戰階段劃分,打破傳統領域限制,有意將作戰推向混合狀態,還會給對手造成很大壓力。

  舉措—

  推動概念走向實戰

  美軍高層已經達成“在多域戰場作戰並取得勝利必須成為美軍發展重點”的共識,並將“多域戰”視為未來發展方向,從資金、機構、條令、人員、裝備等全面開發建設。

  一是以網電集成為突破口加速融合。美軍堅持把網電行動能力建設作為實現作戰構想的重要突破口,為跨域投射作戰效應提供物質平台。陸軍副參謀長辦公室下設專門機構,負責網絡電磁行動能力開發。通過網電對抗能力評估強化融合,構建完整的陸軍網絡空間作戰技術、戰術和規程體系。加強電子戰部隊建設,採辦“多功能電子戰系統”等先進裝備,提升電子戰能力。組建陸軍網絡中心,指導網絡、信號和電子戰部隊訓練。研究試驗網絡電磁行動作戰編組問題,建立“遠征網絡電磁行動隊”,組織戰術單位網絡電磁行動能力訓練,融入聯合作戰計劃程序,優化戰術應用集成。

  二是以裝備研發為平台支撐跨域。依據未來聯合作戰能力需求和環境特征,陸軍確定重點發展跨域火力、作戰車輛、遠征任務指揮等八大關鍵能力領域成套裝備技術。其中,陸軍聯合“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啟動陸軍“遠程精確火力”項目,拓展陸軍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開發一體化防空反導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將防空和反導兩個系統集成為系統之系統,使之具有探測識別監視飛機、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目標的能力,並在交戰中進行火力分發和指揮控制﹔展開人工智能技術、戰場零耗能等領域研發工作,主導設立“重要技術指標”,將技術物化為可操作裝備。

  三是以條令開發為抓手深化運用。2016年11月,陸軍條令出版物《作戰》,正式將“多域戰”概念列入其中,規定為陸軍力量運用的通用性作戰概念,明確為陸軍其他條令制定原則、戰術、技術發展等事項的綱領性文件。美軍同時著眼未來聯合部隊融合發展趨勢,出台《“多域戰”構想白皮書》,解決如何用統一的作戰理論指導、協調和指揮跨域行動問題﹔指導開發新一代野戰條令FM6-02《信號部隊支持作戰行動》,指導信號部隊向網絡部隊職能轉型﹔計劃更新野戰手冊FM3-12《網絡空間和電子戰行動》,對網絡空間和電子戰行動的戰術和程序進行規范。

  四是以演訓活動為契機探索驗証。“多域戰”概念正在經歷一系列演習驗証,可分三個波次:第一波次為仿真模擬推演,如今年4月借助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舉行系列保密作戰推演﹔第二波次為創建一支實驗作戰部隊,打造一支有航空、有機動、有信號、有網絡的永久性完全獨立戰斗單位﹔第三波次為戰區級實兵軍演,2017年、2018年分別與太平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聯合開展軍演驗証完善概念。

  方向—

  內聚式作戰新模式

  “多域戰”概念深度發展,必將推動聯合作戰向更高層次發展。

  一是聯合作戰從協同式走向內聚式。美軍聯合作戰經歷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實戰洗禮,作戰概念、樣式等雖有變化,但聯合思想貫穿作戰概念演變始終。海灣戰爭中,各軍種在各自傳統作戰空間行動,為協同式聯合作戰。阿富汗戰爭,在“特種兵+駱駝+引導打擊”的滑稽作戰背后,卻有衛星通信、定位導航、雷達監視等體系支撐,作戰空間出現滲透趨勢。伊拉克戰爭中,“網絡中心戰”從幕后走向前台,通過傳感器和數據鏈實現態勢共享、空間分散和同步行動,呈現一體化聯合作戰特征。隨著技術發展和認識飛躍,美軍正推動聯合作戰向異型平台、不同要素的跨域協作式作戰演進,內聚式聯合作戰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多域戰”正是美軍聯合作戰實踐發展的自然推廣,勢必打破軍種界限,突破陸海空天電磁等領域束縛,將聯合作戰從協同式推向內聚式。

  二是加速軍隊組織結構、武器裝備及訓練等轉型。美軍向來以理論牽引部隊整體發展,“多域戰”概念成為共識后必將推動軍隊組織結構、武器裝備及訓練轉型。組織結構更趨小型、多能、自主、智能等,確保“一體化的聯合行動也逐漸在戰術層次出現”。武器裝備發展注重系統集成、功能拓展、短板彌補等,如陸軍遠程精確火力項目,將提升對500公裡范圍內移動目標、時間敏感目標甚至艦船的打擊能力。教育訓練注重“一專多能”、多層次集成等,讓不同性質、不同層次部(分)隊共訓聯訓,與其他軍種和國家軍隊合成並展開聯合訓練。

  三是將加劇各軍種建設整合但競爭無法消解。“多域戰”契合當前各軍種對未來聯合作戰的認知,為美軍高層打破以軍種為核心的作戰邊界、推動聯合作戰力量在更低層級融合提供了依據,也為指導作戰體系構建和裝備技術發展提供了遵循。各軍種為在未來聯合作戰中謀得一席之地,紛紛響應、積極參與,空軍已開始籌劃“多域指揮控制”項目,海軍陸戰隊力圖構建“海-陸-空-海”跨域協同作戰圈,海軍則強化在“電子戰和網絡戰”中的領軍地位。應該說,各軍種積極作為將更好地整合軍種建設、擴大責任范圍,也將推動“多域戰”不斷創新發展。當然,競爭不會因“多域戰”而停止。(吳中和  朱小寧)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