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

2017年12月25日09:39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原標題: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

俄軍“亞爾斯”導彈部隊。

12月17日,俄羅斯慶祝了戰略火箭兵日。這一紀念日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2006年5月31日頒布的總統令中確定的。

蘇聯於1959年12月17日建立起世界上第一支戰略火箭軍部隊,盡管俄羅斯如今將其降格為戰略火箭兵,但它依然是俄羅斯國防建設的重點。出於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爭霸的現實需要,這支部隊從建軍之日起,就注定是蘇聯軍隊中的寵兒,其軍官是在全軍精心挑選的精英,在物資和設備上也幾乎是極盡需求地進行保障。蘇聯解體后,這支部隊雖然一度被削弱,但是近年來隨著北約持續東擴,俄傳統勢力范圍被不斷侵蝕,在備感外來壓力的形勢下,俄羅斯隻能重新加強核武裝,這支部隊大有恢復其往日榮光之勢。俄軍實施了多次大規模軍事改革,但戰略火箭兵在改革中幾乎未受影響,其地位可見一斑。這也印証了前戰略火箭軍司令、曾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謝爾蓋耶夫在1999年所說的話:“如果我們有可靠的戰略火箭部隊,軍事改革‘隨便改’都不會影響國家安全。”

蘇聯戰略火箭部隊的歷史發展

在20世紀50年代前期,蘇聯將領普遍對導彈缺乏熱情,認為導彈昂貴笨重,缺乏軍事效率。這種指責絕非空穴來風,當時的導彈都採用低溫燃料作為動力,一旦燃料加注后導彈就必須發射。此外,當年蘇聯的各型導彈平均有一半的發射都遭遇過失敗,穩定性差也是致命問題。但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蘇聯導彈燃料和制導系統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科羅廖夫克服重重障礙,終於在1957年8月21日完成R-7洲際導彈的全程試驗,射程達8000公裡。蘇聯政府宣布這一消息時,美國還未研制出射程如此之遠的導彈,西方國家一度對此有些不屑一顧。但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后,美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這意味著蘇聯導彈可以隨時打到美國。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用自己的皮鞋狂敲桌子,面對這種粗魯的作風,聯合國包括美國在內的成員代表竟無人加以批評,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赫魯曉夫敲的其實不是皮鞋,而是蘇聯核武器及其先進的運載手段。

1959年12月,蘇聯國防部正式將特殊任務部隊明確為戰略火箭軍。作為當時蘇聯五大軍種之中最新的軍種,戰略火箭軍的地位非常特殊,統率著三個火箭集團軍、三個獨立火箭軍、10至12個火箭師、三個大面積的火箭靶場以及大量的科研機構和教學單位。20世紀60年代,蘇聯戰略火箭軍的總兵力就達到50萬人。戰略火箭軍既是作戰部門又是行政管理機構。平時,戰略火箭軍總司令在所有行政管理問題上對國防部長負責,戰時則對最高統帥和蘇共中央政治局負責。

蘇聯解體后,全球地緣政治發生根本性變化,俄羅斯繼承下來的戰略火箭軍失去了“潛在對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戰略火箭軍是否應該存在,在俄羅斯國內引發較大的爭論,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這個問題對於俄羅斯而言實際上成為一個偽命題。

鎮國重器的戰略意義

俄羅斯紅場閱兵中的“亞爾斯”導彈發射車。

從軍事戰略角度講,戰略火箭部隊是俄羅斯“核威懾戰略的最重要基礎”,是確保國家安全的“擎天利劍”,是昔日超級大國的“最后防線”。在蘇聯時期,處於戰斗值班狀態的導彈數量在1985年達到頂峰,約有2500枚,其中1398枚是洲際導彈。核彈頭數量最多的年份則是1986年,達到了10300枚。如今,俄羅斯戰略火箭兵裝備的導彈雖大幅削減,但仍集中了俄羅斯戰略核力量60%以上的戰略武器和彈藥。

塔斯社軍事觀察家維克托·利托夫金表示,俄羅斯戰略火箭兵雖然從未參加過戰斗,但它和海基、空基戰略核力量的存在確保了俄羅斯的安全、主權、獨立和世界大國地位。這位專家指出,即使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也不得不考慮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看法和立場,盡管它的國防預算數倍於俄羅斯,國家經濟總量是俄羅斯的15倍。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俄羅斯擁有近400枚戰略導彈,攜帶超過950個核彈頭。在必要的時候,它們可以打到全世界任何地方。

今年12月15日,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在接受俄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採訪時說,戰略核力量是俄聯邦及其盟國的安全保障,也能夠保証俄執行國內和外交政策的獨立性。因此,支持和發展戰略核力量,是俄國家政策的優先方向。

戰略導彈的革新探索

俄軍工部門公布的新型重型RS-28洲際導彈發射井照片。

實際上,如何獲得新型導彈以保証和提高戰斗力,才是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2012年年底,在慶祝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成立53周年活動上,戰略火箭部隊司令表示,俄羅斯正在研制新型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這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戰略火箭部隊未來發展的關注。

蘇聯解體時,戰略火箭軍裝備的洲際導彈有相當部分已經不同程度的老化,其中SS-11和SS-13已經開始退役,當時還在繼續生產的導彈隻有R-36M2、RT-23UTTKh以及“白楊”3個型號。在繼續生產的導彈中,R-36M2採用地下井發射方式,RT-23UTTKh不僅可以地下井發射,還可以利用鐵路機動平台進行發射,這在當時具有很強的威懾力,“白楊”則是目前我們所熟知的車載式機動導彈。可以說這三型導彈構成了那個時期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中堅力量。然而,R-36M2和RT-23UTTKh是由位於烏克蘭的南方機器制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發和生產的,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獨立,這兩型導彈也不再向俄戰略火箭軍交付,退出俄戰略火箭軍只是時間問題。“白楊”雖然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在俄戰略火箭部隊看來,它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他們希望獲得一款發射重量更大、更有效地穿透敵方導彈防御系統以及地下井發射和移動平台通用的導彈系統。

改進型“白楊”M系列雖然已經逐步成熟,但對於俄戰略火箭軍而言,卻未必適合替代全部的現役導彈,尤其是那些採用液體燃料的洲際導彈。目前,俄軍現役的液體燃料導彈大都已嚴重超出服役期限。有鑒於此,俄羅斯軍方正在尋找一款最佳替代品。俄羅斯正在發展中的洲際導彈項目不少,但多數是在對現役產品的修改。因此,卡拉卡耶夫口中的新型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引發了外界的格外關注,這種新型導彈一旦出現,將意味著“白楊”M系列在戰略火箭軍中不再是一枝獨秀。

當然,俄軍內部反對液體燃料導彈的聲音也不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導彈的使用成本。液體燃料中含有大量有毒和腐蝕成分(如庚基、四氧化二氮等),這使得它的日常操作和維護極其復雜,而且是用金錢所難以衡量的。研制歸研制,卡拉卡耶夫同時又指出,俄戰略火箭部隊將用新式“亞爾斯”導彈系統取代井基“白楊”導彈系統。他表示:“‘白楊’導彈系統和未來將使用的‘亞爾斯’導彈系統外型相似,但‘亞爾斯’導彈系統是一套全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具有強大的導彈突防能力,配備新型作戰裝備,通信設備性能有實質性提升,使用的現代偽裝手段能提高地形隱蔽性能。”

採用固體燃料、攜帶分導多彈頭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於2009年底開始裝備俄戰略火箭軍,正成為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中堅力量。根據相關報道,近年來俄戰略火箭部隊一直按計劃用更先進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替換服役期已滿的“白楊”導彈,預計到今年年底,俄戰略火箭部隊所擁有的新式導彈數量將佔其導彈總數的66%。2026年前,俄戰略火箭部隊將完成“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的換裝工作。戰略火箭部隊作為俄羅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將始終是守衛國家主權的堅盾和絕地反擊的利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謝洋)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