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充分釋放裝備的科技含量

2018年01月15日09:2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統帥一聲令,揮戈向打贏。現場聆聽習主席新年第一道訓令的中部戰區陸軍某師,聞令而動,拉開了新年度練兵備戰的大幕。發布訓令當天,習主席在該師視察時強調,把部隊科技含量充分釋放出來,把科技優勢轉化為能力優勢、作戰優勢。該師突出嚴寒環境中新裝備的適應性、耐寒性訓練,探討如何讓這些“寶貝”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戰效能。

  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軍事斗爭准備的重要基礎。恩格斯說過:“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隨著軍事技術不斷發展,武器裝備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從某種意義上說,“重視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視人的因素”。如果武器裝備落后,要想奪取未來戰場上的主動權就比較困難。隻有把裝備的科技含量進一步釋放出來,才能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戰斗力發展的貢獻率,發揮出人裝結合的最大效益。

  當前,新裝備列裝部隊的速度越來越快、型號越來越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然而,個別官兵對手中武器裝備“不願用、不敢用、不會用”“玩不轉、玩不溜、玩不精”。有的把新裝備當成“寶貝”束之高閣,生怕磕著碰著﹔有的盼新裝備盼紅了眼,來了新裝備又傻了眼,不知道如何使用﹔還有的在裝備訓練上“單打獨斗”,游離於體系之外自訓自考自評。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充分釋放裝備的科技含量、挖掘裝備的作戰潛能。陳毅元帥早就說過:“現在我們有了新的裝備,就必須盡一切努力把它掌握起來。如果拿到武器不能掌握使用,我們的戰斗力便要減低,勝利就不能鞏固,甚至還要失效。”

  “欲得強兵,必須堅甲利器,實選實練。”部隊實戰能力是訓出來的,裝備作戰效能是用出來的。再先進的武器裝備,如果放著不用就是一堆廢鐵。習主席指出,武器裝備隻有經常在貼近實戰環境中使用,才知道到底好用不好用、管用不管用。美軍空襲伊拉克時,伊軍守著40多部先進的美式“霍克”防空導彈不會用,隻能坐以待斃。提高武器裝備實戰化運用程度,需要我們轉變理念,既要看裝備完好率,更要看任務完成率﹔既要大膽訓練,又要科學練兵,勇於在復雜的戰場環境、頻繁的戰斗轉換中,全面檢驗官兵的生理極限、裝備的性能極限、人與裝備結合的戰斗力極限,真正讓武器裝備活起來、動起來。

  技術決定戰術,戰術反映技術。如果劍強於人卻不注重劍法創新,就不可能取得預期的作戰效果。我軍地空導彈部隊組建之初,面對導彈單元數量少、防護目標多的矛盾,開創了“導彈游擊戰法”先河,取得接連擊落敵機的輝煌戰績。英國早在一戰時就發明了坦克,卻未能發揮其集機動、打擊、防護於一身的優勢和特長,只是把它當作沖垮鐵絲網和塹壕的工具。德國閃擊戰的創始人古德裡安曾經斷言:“任何兵器的效力不僅是要看對方的力量大小是怎樣來決定的,而且還要看你自己本身是不是願意把最近技術的發展立即作最大限度的利用,使你在這一個時代中總是居於最優越的地位。”武器裝備科技含量越高,相互之間的關聯度、耦合度越強,體系運用特點越突出。必須在體系中練、在協同中用,依托新裝備探索新戰法,才能解決好形成什麼能力、怎麼形成能力的問題。

  功到深處劍自吟。彭德懷元帥結合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鮮明指出:“雖有現代化的裝備,現代化的組織編制、制度,現代化的工程建筑,如果沒有堅強的、現代化的指揮干部和專家來掌握使用,則上述一切均成廢物。”釋放裝備的科技含量,要求把提高官兵科技素養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注重傳播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強化科技運用,結合新的形勢任務開展科技練兵。各級指揮員應帶頭學裝、知裝、用裝,推動新裝備成建制成體系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努力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作者單位:92667部隊 江兆濤)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