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新時代陸戰場的主宰:無人坦克VS機甲戰士

2018年03月02日09:0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無人坦克VS機甲戰士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未來陸戰場會是什麼樣呢?很多科幻電影和軍事游戲對此進行了前瞻,其中最搶眼的設想要算是無人坦克和單兵動力機甲。

無人坦克,是把士兵從厚重的裝甲中解放出來﹔單兵動力機甲,是為士兵加持強勁的動力和堅固的裝甲。未來,究竟誰會在陸戰場上大放異彩?

無人坦克開進戰場

尋尋覓覓卻難以發現敵軍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橫沖直撞鋼鐵武器,士兵們費盡心思要干掉的不過是一台台機器。動畫片《別了,武器》中那輛巨大的智能化無人坦克讓人看到了未來“陸戰王者”的模樣。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人坦克的概念就已經出現。德國在諾曼底戰役中使用的“巨人”履帶式遙控炸彈車,雖是自殺性爆破車輛,但已具有無人坦克的雛形。

隨著近年來“無人地面車”概念的興起,世界各國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履帶式小型化無人戰斗車輛。美國的“粗齒鋸”無人戰車,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無人戰斗車。俄羅斯的“烏蘭”-9無人戰斗車,擁有一門30毫米機關炮、4枚反坦克導彈和6枚防空導彈,性能先進,火力強勁。士兵在控制室進行遙控操作,一旦發現敵軍,馬上會啟動機關炮和大口徑機關槍進行掃射﹔如果發現敵方的裝甲武器,“烏蘭”-9會馬上發射反坦克導彈將其擊毀。“烏蘭”-9可為陸軍步兵分隊、空降兵部隊、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提供遠程偵察和火力支援。

不過,這些都還不能稱為無人坦克。近年來,俄羅斯在現役坦克裝甲車輛上試驗無人駕駛和作戰系統,欲打造一種真正的無人坦克。

要知道,此前除了坦克駕駛員外,全世界所有坦克乘員都位於炮塔裡,但俄羅斯現役最新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的炮塔卻實現了無人化,3名乘員都待在獨立的裝甲密封艙中,操控炮塔和其他所有工作均通過遙控進行。理論上,這個密封艙完全可以從坦克上移除,整個坦克的指揮和控制工作均通過無線電遙控等進行。

於是,俄羅斯先在BMP-3步兵戰車底盤上加裝了無人駕駛系統,使其成為一輛全自動無人步兵戰車。在此基礎上,俄羅斯試制無人駕駛和作戰系統,使“阿瑪塔”能夠無人駕駛、無人作戰。據悉,“阿瑪塔”主戰坦克的無人駕駛型有望於今年面世,屆時將為無人駕駛自動化裝甲車形成“鋼筋混凝土般基礎的開放式數字架構”。

未來陸戰場,各種威脅層出不窮。空中有武裝直升機、無人機,地面有各種反坦克武器、反器材武器以及路邊爆炸物等,這些都會對地面裝甲目標造成嚴重威脅。在這種復雜作戰環境中,再強大厚重的裝甲也難以輕鬆應付。就算是“阿瑪塔”坦克這種裝甲巨獸,如果“斷了腿”,一樣寸步難行。因此,在現役坦克基礎上研制無人坦克的意義尚待探究。

“鋼鐵俠”走出銀幕

看過美國電影《明日邊緣》的人一定會對湯姆·克魯斯身上穿戴的那套機械外骨骼系統眼饞不已。相對於《輻射》《星際爭霸》《環太平洋》等游戲和電影中那些無所不能、異常科幻的動力機甲,湯姆·克魯斯的這種機械外骨骼系統更加貼近現實科技,也更容易實現。

機械外骨骼又稱動力外骨骼,是一種由鋼鐵框架構成並且可讓人穿上行動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所以又稱強化服、動力服、動力裝甲等。

士兵在日常作業和戰場環境下經常需要負載過重裝備,比如炮兵要搬運沉重的炮彈,步兵要攜載大量的武器彈藥,長時間作業和行軍都將增加人體壓力,使人精疲力竭。有了機械外骨骼,可以幫助士兵更輕鬆地負載更重的裝備和給養。高負載能力讓單兵擁有更好的防護裝甲,攜帶多樣化自動武器。更加靈活的機動能力和戰場適用性,將使士兵成為真正的戰場多面手。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進行機械外骨骼系統的研制,如美國的HULC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法國的“大力神”外骨骼系統、俄羅斯的“士兵-21”外骨骼裝備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的“人類負重外骨骼”,最大負重量達到90.7千克。先進的便攜式計算機使這種外骨骼與士兵運動保持協調一致,液壓驅動的機械臂還能夠幫助士兵提取和裝填炮彈、導彈。該系統的動力源為兩塊總重量3.6千克的鋰聚合物電池,一次充滿電后可保証穿戴者以4.8公裡/小時的速度背負90千克重物持續行進一個小時,或者以16公裡/小時的速度進行沖刺。

中國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方面與美國的差距正不斷縮小。國內一些科研機構已進行了相關產品系統的實地測試。該系統融合了多個傳感器,能夠管理微型液壓系統,在人與機械外骨骼之間創造有效互動。

未來,機械外骨骼還將通過提升裝甲防護性、復雜環境適應性以及增加輔助火力、通信、偵察等支持功能,逐漸向全裝甲、重火力的單兵動力裝甲方向發展,使沿襲千百年的步兵作戰樣式出現顛覆性革命。

論劍

以最小的生命代價奪取戰爭勝利,是古往今來軍事家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從本質來看,單兵外骨骼和無人坦克的出現,都是為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單兵外骨骼可以更好地提升單兵防護和作戰能力,無人坦克則可以讓陸軍在更廣闊的空間內殺傷敵人。兩者是在不同維度上分別助力提升陸軍步兵和裝甲兵作戰能力,都是未來陸軍裝備需要關注的發展方向。

裝備發展源自技術的原始驅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末使精確作戰成為可能。當前,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人類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有人無人協同作戰甚至無人作戰成為可能。陸軍作戰力量可以在更廣域的空間快速機動,用更少的消耗精確打擊,用更小的代價破敵體系。

在技術驅動和理論牽引下,陸軍核心作戰能力正由基於數字網絡的“地面突擊+火力打擊”能力加速向基於大數據智能的“遠程精確打擊+特戰體系破擊”轉變。大體系支撐的精兵作戰將是陸軍未來重要的作戰樣式。陸軍作戰將呈現出多維度、跨領域、體系化特征,大量地面和空中無人裝備將加速進入陸戰場,與其他傳統作戰力量相互協同,在情報偵察、引導打擊、網絡破襲、精確毀傷等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王銀賽)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