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以共享方式盤活軍事后勤資源

2018年05月31日08:2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要點提示

  ●軍事后勤資源共享,不同於傳統的行政指令式的資源分配,也不同於經濟領域自發自由的共享,是一種先進的保障理念和方式。

  ●軍事后勤資源共享應圍繞“數據”中心,將后勤保障力提高的途徑由傳統保障要素轉變到以大數據為核心的要素集成上來,實現后勤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保障和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了共享經濟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將共享經濟明確列為六個新的增長點之一,並要求其“形成新動能”。當前,共享的發展理念對現代社會經濟、政治、軍事等方方面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社會包括國防和軍隊都享受著“共享”帶來的便利和高效。軍隊后勤應著眼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順應時代潮流,借力信息技術,建立健全機制,探索軍事后勤資源共享新模式。

  推進軍事后勤資源共享勢在必行

  軍事后勤資源共享與共享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既來源於共享經濟,又不同於此。在“一切資源權屬軍委”的前提下,對軍事后勤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不同於傳統的行政指令式的資源分配,也不同於經濟領域自發自由的共享,是一種先進的保障理念和方式。

  后勤資源共享具有天然優勢。軍事后勤資源軍地通用性、互補性強,根植於國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沃土。歷史証明,很多戰爭的后勤保障與重大突發事件應對,都離不開社會的廣泛支援,更離不開國家對現有資源的共享使用。英阿馬島之戰,英軍3天征用大型商船50多艘,有些船隻在航行途中緊急改裝成運兵船、醫院船。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防部征用民間保障力量、國家交通運輸力量支援前線作戰,先后動用民用運輸機1100多架,大型船舶70多艘,向戰區投送兵力28萬人、裝備物資300萬噸、直升機700架、坦克1500輛。這種軍地共享減少了軍事后勤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交易成本”與路徑衰竭,使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信息化戰爭呼喚共享。“兵之勝負,不在眾寡,而在分合。”信息時代作戰要真正形成和發揮體系制勝整體效能,必須強化資源共享,依靠信息系統融合各作戰單元和作戰力量等軍事資源,形成一體聯動、克敵制勝、精確釋能的協同合力。這種作戰樣式,使現代軍隊的戰斗力有了裂變增殖效果,凸現出一體化、網絡化、精確化、實時化、多維化、社會化的特征,追求的是作戰體系的“結構力”,對軍事后勤保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軍事后勤資源共享的實質就是站在全局和長遠的高度進行統籌規劃,消除“資源孤島”和“縱強橫弱”的格局,實現保障效能的整體聚集和有效釋放,是圍繞新軍事革命和未來戰爭需求的轉型,也是適應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的客觀要求使然。

  全面深化改革催生共享。隨著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已經形成。在這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中,后勤保障體制從以軍區為基礎的聯勤向新的聯勤體制深度轉換,實現了后勤保障體系的全新塑造。這種組織形態的重構,著眼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和保障機理,打破了軍事后勤資源“建管用”大包大攬的體制,實現了保障體系的精干高效和保障資源的“形散神聚”,為軍事后勤資源共享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將保障力轉化為部隊戰斗力。

(責編:羋金、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