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火箭軍“巡航導彈第一旅” 裝備“殺手锏” 發射營長創新戰法訓法

黃子娟、蔡瑞金、李永飛
2018年06月24日09:41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手擎千裡點穴利器,氣吞萬裡如虎。這是一個‘虎營長’的‘巡航Style’。他虎虎生風,帶出一群虎賁之士……”。

2018年初,火箭軍首屆礪劍尖兵頒獎大會上,羅寅生光榮登上最高榮譽的頒獎台,這是組委會送給他的頒獎詞。

個頭不高,皮膚黝黑,一副近視鏡下透出犀利目光,他就是被譽為火箭軍“巡航導彈第一旅”的“金牌營長”羅寅生,從軍15年,10余次執行重大軍事任務,先后2次榮立二等功,被火箭軍評為“十大礪劍尖兵”,前不久榮獲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5月中旬,羅寅生參加青年典型分享交流活動,在全軍部隊巡回講述了他仗劍報國的感人事跡。

圖為羅寅生指揮訓練的情景。馮根鎖攝影

“導彈彈道有多遠,目光就要看多遠”

在羅寅生的辦公室,挂著兩幅地圖:一幅是軍事地理圖,另一幅是國家安全態勢圖。這些年,新圖不斷換舊圖,他的這個習慣始終沒變。

“巡航導彈第一旅”裝備新型精確打擊導彈武器,擔負“千裡點穴、一劍封喉”的特殊使命任務。羅寅生不管是當作訓參謀、作訓科長還是發射營長,他常挂嘴邊的一句話是:“盯著今天戰爭學,追著未來戰場練!”

“眼裡始終有敵情”,說起羅寅生,旅長張正紅掩藏不住滿心喜歡:“他有一雙‘慧眼’,把對手看得清清楚楚,把打仗的事搞得明明白白。”

羅寅生渴望成為像預測美軍仁川登陸的雷英夫那樣的 “高參”,能夠精准預判戰場、贏得戰爭。他深知,要練就一雙穿透戰爭迷霧的眼睛,不是靠戰場上“靈機一動、計上心頭”,而要經千錘百煉的磨礪,才能“胸有成竹、妙計連連”。

羅寅生愛讀書,最感興趣的是《毛澤東軍事文集》《習近平論強軍興軍》《世界經典戰例》等書籍,上級推送的《軍情動態》一期不漏,電視上的《軍情觀察室》每期必看。當一場場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戰爭與沖突展現在眼前的時候,羅寅生把對戰爭的理性思考,成功融入練兵備戰的實踐——

2013年8月,全旅奉命執行一項重大軍事任務。羅寅生綜合分析巡航導彈戰技術指標和作戰運用特點,創造性地提出“多向攻擊、精打要害”戰法得到旅領導認可,“戰場”檢驗效益倍增,在全軍信息化條件下戰法創新集訓中一展風採。

那年,部隊受命進入常態化高戒備值班,羅寅生和同事鉚在作戰室攻關數日,建立平戰轉換指揮機構、完善作戰值班規范運行機制,研究細化數十余種戰備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探索的“四級待戰值班模式”被上級推廣。

2015年1月21日,習主席視察火箭軍某基地時,要求部隊“隨時能戰、准時發射、有效毀傷”。羅寅生與同事夙夜攻關深研細謀,把12字核心能力標准細化為6類37項具體措施,真抓實做推動習近平強軍思想落地生根。

“導彈彈道有多遠,目光就要看多遠!”這是羅寅生練兵備戰最深切的感受。全營組織戰備教育,他告誡大家:“導彈是超視距作戰,對手‘看不見’,但必須‘看得清’!”

身在寧靜的導彈軍營,羅寅生的目光卻穿越了千山萬水,帶領官兵把作戰對手的兵力部署、武器性能、作戰模式、重要目標等研究作為基本功,推行“三情”日研判、軍情周播報、敵情動態月報告制度。浩渺煙海中,對手攪動的一絲波瀾都會撥動他敏感的神經。

“思想上缺乏敵情觀念,是我們的頭號‘敵人’,隻有繃緊實戰這根弦,實戰化才能落到實處”,羅寅生始終這樣告誡自己。踏入旅裡大門時,他銘記“貪生怕死莫當巡航兵、貪圖享受莫進巡航門、不想打仗莫做巡航人”的“三莫”旅訓,經常以此警醒官兵。

去年,電視裡一條不起眼的軍事新聞,引起羅寅生注意。他連夜帶著官兵進行部隊轉進、兵力部署、戰法運用等方案修訂,擬制出應對不同突發情況的“作戰行動圖”。第二天一早,當旅領導通報軍情,召集研究應對之策,羅寅生已經將一份頗為成熟的作戰方案擺上案頭,很多想法與旅領導不謀而合。

羅寅生走馬上任當營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創建“對手信息庫”,經常帶著官兵研究敵情、研判形勢、研習對策,把自己練成了全旅響當當的“活三情”,還帶出一批“戰場通”。去年底,旅組織“三情”知識考核,羅寅生帶領全營奪得第一。

思戰研戰,漸成習慣。遠方的戰火,早已點燃羅寅生心中永不熄滅的“烽火台”,他步履匆匆追趕著打仗的腳步,帶領官兵仗劍挽弓,隨時等待那一聲號令。

“平時多練幾手技能,戰時就多幾分勝算”

2017年7月,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火箭軍成立后的首次精彩亮相。羅寅生帶領發射六營官兵駕馭新型“點穴利器”奉命出征。

鐵流滾滾,長劍向天。“點火!”隨著羅寅生一聲聲宏亮的口令,一發發巡航導彈出鞘揚威,精確命中目標,現場觀戰的軍委首長給予高度贊譽。

劍不離弦,兵不卸甲。羅寅生來不及享受發發命中的喜悅,帶領官兵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以威武雄壯的陣容、磅礡恢弘的氣勢,光榮地接受了習主席的檢閱,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火箭軍“巡航導彈第一旅”的嶄新風採。

東風浩蕩驚寰宇,神劍出鞘揚軍威。然而,為了這一精彩亮相,羅寅生和官兵們付出了超常艱辛。

快速突擊和精確打擊是巡航導彈兩項重要的作戰能力。一次,羅寅生參加訓練考核發現,技術分隊完成導彈升級測試,時間越短,戰斗發射就越快、突擊能力就越強。

研戰有道,才能勝戰有數。為讓手中“點穴利器”更快更准,羅寅生開始琢磨優化升級測試流程。這一消息傳開后,在全旅上下引發不小反響。有的認為,導彈測試流程沿用已久,形成了固定的操作規范不能輕易改變﹔有的認為,上級對此已認可,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操作快一秒,勝算多一分”,羅寅生卻認為,備戰打仗的事一刻也不能耽誤!他與作訓參謀踏遍所有陣地、拿著秒表一個個環節測算,將冗余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

經過訓練論証,羅寅生將測試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為快速發射贏得了寶貴時間。經反復實踐檢驗,某新型導彈技術陣地測試流程優化方案被火箭軍定為新戰標,一直沿用至今。

“一門心思礪練思戰研戰、練戰備戰。”採訪中不少官兵這樣評價羅寅生。

這是一次全軍戰法創新集訓,也是這支巡航勁旅首次成建制成規模展示整體作戰實力。全軍“王牌部隊”雲集,紛紛使出各自“看家本領”。旅領導把這一集訓任務籌劃交給了時任作訓科科長的羅寅生。

“瞄准強敵,把戰法具體到打擊方式和打擊目標上,有利於檢驗提高部隊實戰能力!”羅寅生大膽設想、小心求証,經數十次研判分析,創新提出一種新的訓法戰法。

通過上級聯合評審后,他著眼從難從嚴從險摔打部隊,提高官兵隨時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梳理出30多個制約戰斗力建設瓶頸問題,制定20多條加快實現戰略能力躍升的措施,“逼”這支“導彈新銳”提升實戰能力。

利劍佩身,沙場揚威。實射當天,該旅成功發射數發新型巡航導彈,發發實現“指哪打哪”、精確命中目標,贏得軍委首長和參演部隊一致好評。

此次演練標志著該新型導彈一劍封喉本領已展露鋒芒,羅寅生和同事們探索的又一新戰法得到“沙場檢驗”,成為新質戰斗力增長的“新引擎”。

新的軍事訓練大綱頒發后,對導彈部隊夜訓時間及標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初,羅寅生主動向機關申請由他所在發射營開展試訓規范任務。

“新質戰斗力生成亟需趟新路”。為使新大綱要求落實到每一個訓練課目、每一個操作戰位、每一個參與要素,他把夜訓細化為基礎科目、技戰術融合、全流程全要素綜合演練等訓練內容,在訓練時間和標准上開展抗疲勞、抗焦躁、抗飢餓和倒時差訓練。經過探索試訓,“三抗一倒”新訓法成了旅貫徹落實新大綱的有力抓手。

“平時多練幾手技能,戰時就多幾分勝算”,這是羅寅生給官兵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

一次野外駐訓,天氣驟變,下起瓢潑大雨。有人建議,出於安全考慮,訓練先停一停。羅寅生卻認為:“越有風險,越是練兵好時機。”

當天,他組織部隊按級分類推開極限環境、極限效能、極限生理訓練,對夜間陌生地域冒雨機動、深夜臨時轉換戰場部署、夜間全流程多波次發射等課目進行強化訓練,使部隊極端天候條件下的實戰能力不斷提高。

翻開羅寅生軍旅履歷,他始終身處備戰打仗一線,在深山密林潛心礪劍,戈壁大漠擺兵布陣,林海雪原對抗演兵,探索總結30多項戰法訓法成果,使“導彈新銳”精確打擊能力、全域作戰能力實現新跨越。

“武器裝備越先進,劍法越要練精練活”

2017年3月,作為全旅“首席高參”的羅寅生到改革重組后的發射營當營長,很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該營建設基礎薄弱、營級單位中實彈發射最少、重組后人員來自11個單位,合心合力尚需時日,要想“殺出重圍”談何容易。

然而,羅寅生帶兵打仗的業績令人刮目相看:重組2個多月,在全旅野戰化駐訓考核中名列第一﹔組建4個月,成功發射導彈數發,參加沙場閱兵接受習主席檢閱﹔今年初全旅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43個人次進入全旅前三甲,再次蟬聯“冠軍營”。

改革重組,換羽重生。不少人紛紛登門取經,羅寅生的經驗並不復雜:武器裝備越先進,劍法越得多幾招,打仗既需要剽悍體格、昂揚斗志,更需要敏銳反應、創新思維。

站在全營官兵面前,羅寅生說的更加直接:“作為新時代軍人,駕馭信息化裝備,不能靠蠻干苦熬,子彈是喂不出神槍手的,打仗要學會動腦子。”

當營長第一次野外駐訓,部隊連續轉換部署地域,羅寅生發現,以建制班為單位搭設宿營帳篷,再加上給養、衛勤等保障要素,擺開一大片,搭設和撤收都費時費力。

時不我待。軍人的時間歷來以分秒計算,要贏得未來戰爭的“制勝權”,必須爭取比金子還珍貴的分分秒秒。

他找來訓練骨干,現場開起“諸葛亮會”,打破沿襲多年的慣例,按照作戰單元分組,改用單兵帳篷隨車攜行,保障要素一律搭上“車輪子”,一座“車載營盤”出現在演兵場上。

時隔不久的一個深夜,接到上級部署轉換命令,有的營尚未拆完床板,羅寅生帶領全營已經消失夜色中。這一做法,全旅推廣,部隊“隨時能戰”狀態大為提升。

愛琢磨、方法多、思路活,這是官兵對羅寅生的評價。旅政委田濤說,他是全旅出了名的“點子大王”,近幾年全旅的新戰法訓法,大多都有他的功勞。

當作訓參謀,第一次擬制全旅駐訓方案,動筆之前他把上級關於軍事訓練的要求悉數研透,又把兄弟單位“三個連續”“六個臨時”等訓法經驗“本土化嫁接”,博採眾長形成全新方案,成為該型導彈駐訓演練的“教科書”。

當作訓科長后,正好趕上作戰能力階段性評估,羅寅生研究建立起一套涵蓋全旅戰斗力的評估系統,對每一處細節末梢的戰斗力生成都做到心中有數,這套系統成為全基地的“模板”。

時隔不久,該旅武器裝備換型轉訓,羅寅生主動請纓,帶領訓練骨干優化導彈測試流程,單發測試時間、連續測試間隔大為縮短,創新成果寫入新戰標,在該型導彈部隊全面推廣。

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對實戰化訓練提出新要求,不僅要補短板,更要“走新棋”。

羅寅生走馬上任營長后,潛心摸索新組建單位組訓施訓特點規律,突破常規採取“新號手重點訓、老號手交叉訓、備份號手強化訓”的方法,分餐施訓、邊訓邊考、逐個過關,全面打牢專業基礎。他把旅裡的專業藍軍分隊請來,融入戰斗發射全程,開展反偵察監視、防精確打擊、防地面破襲、防網電攻擊、防核化襲擊“一反四防”和抗疲勞、抗飢餓、抗焦躁、倒時差訓練,提升營隊應急應變應難的能力。

厲兵秣馬,隻為一劍封喉。營隊重組不到一個月就順利通過作戰編組能力考核認証,不到2個月就以全優成績拿到實彈發射“入場券”,連續2次奪得旅練兵競賽第一名,成為響當當的尖兵營。

“武器裝備越先進,劍法越要練精練活”,羅寅生始終這樣認為。從“優秀參謀”到“金牌營長”,他集智攻關破解巡航導彈訓法戰法創新、作戰值班規范運行等10多個制約戰斗力的課題,探索某型導彈技術陣地測試流程優化、某型導彈精確發射等一批訓練創新成果,填補了巡航導彈部隊訓練空白。

“戰場沒有多余士兵,不能讓每一個人掉隊”

初夏,兵進大漠,長劍引弓待發。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導彈戰”激烈打響,多發新型巡航導彈攜雷裹電直刺蒼穹。

千裡之外的另一個戰場,羅寅生坐陣營指揮方艙作戰席位,臉上露出勝利的笑容:此役,他探索的“合成營”訓練新模式經受檢驗。

“巡航導彈第一旅”裝備的是我軍實施精打要害、克敵制勝的“殺手锏”主戰裝備,面對世界軍事變革的洶涌浪潮,“利劍”能否隨時出鞘克敵制勝?

“一流武器需要一流精兵”,擁有先進武器裝備,更要讓每個戰士都成為熟練駕馭新武器的導彈精兵,羅寅生深諳其理。

下士韓晨能成為全旅最年輕的發射指揮長,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坦言,自己的成長是羅營長“逼”出來的。

去年,營隊剛剛組建,人才短缺,羅寅生打破旅裡沒有下士擔任指揮長的先例,讓普通號手韓晨擔任這一重要角色。

沒想到,此舉剛出,有官兵好心建議羅營長不能冒失行事,導彈裝備價值連城,指揮操作稍有閃失帶來后果可想而知,沒必要冒這樣的風險!

磨礪打仗精兵,就要敢於在任務中錘煉摔打﹔培養打仗人才,要有超常之舉,而不能前怕狼后怕虎!

韓晨能夠被重用,絕非羅寅生心血來潮。調入該營前,營連領導通過了解發現,小韓學習能力強,擔任發射號手一年多,不僅對本號位專業十分精通,而且懂導彈原理、能操作其他號位,是個指揮長的合適苗子。

上任后,羅寅生把他安排到指揮長崗位強化訓練,還手把手給他傳授應急排故和技戰術訓練知識。韓晨虛心好學,不斷淬強實戰本領。

去年底,韓晨帶領發射架成功通過上級組織的實戰能力檢驗評估考核,前不久,又在全旅單元能力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他還多次組織參加跨區機動發射、實戰演練,次次圓滿成功,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導彈精兵。

讓每名官兵都能打勝仗!羅寅生既有礪人育人的膽魄,也有“寶刀”贈人的氣魄。義務兵孫政對此感受很深。

去年7月,全軍舉行聯合演習,任務落到了羅寅生帶的這個發射營身上,大家躍躍欲試、翹首以待。可當參加實彈發射號手名單公布時,全旅引起不小熱議。

這是全軍演習,發射成功與否不僅關乎旅隊榮譽,也影響火箭軍的聲譽。由列兵擔任主要操作號手發射導彈,在該旅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寧可在演練中丟分,決不能在戰場上丟命,培養打仗人才不能被舊框框束縛手腳”,羅寅生態度堅決,果斷把孫政定位為發射號手。

熟悉羅營長的人知道,他不是蠻干胡來,而是量才為用。同批新兵中,孫政的電子線路和識圖制圖考核多次全旅第一﹔新兵導彈專業集訓和實裝操作考核,他次次名列前茅……

為了幫孫政提高操作能力,羅寅生親自當教員,面對面教專業理論,手把手教操作技能。演習當天,孫政克服惡劣天氣影響,親手將導彈送上藍天,開創新型導彈發射多個首次。去年底,小孫高票當選旅十大“感動巡航人物”。

顯威憑良才,列陣仰精兵。羅寅生認為,對戰士最好的愛,就是帶上戰場能活著回來﹔對戰士生命負責,是最大的負責。

上等兵張戈,去年初由兄弟單位抽組來到這個營。剛到營裡時,專業理論、軍體訓練成績都不是很理想,他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盡管連排骨干反復做工作,但收效甚微。

“戰場沒有多余士兵,不能讓每一個人掉隊!”羅寅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小張體能弱項幫他分析原因、制定強化訓練計劃,教他專業學習方法,給他交任務壓擔子。

經過一番努力,小張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去年底群眾性大練兵比武,他取得本號位全營第一的好成績,成為全旅為數不多、擔任重要崗位號手的義務兵。

“平時丟分事小,戰時丟命事大”,羅寅生對官兵們要求極其嚴格,與實戰不符的事堅決不干,與打贏無關的工作堅決不做,硬起手腕掃除和平積弊、摒棄虛假之功。

櫛風沐雨礪神劍,勠力同心謀打贏。羅寅生先后幫帶培養出22名科長、營連長,7人選調到上級機關。他擔任營長以來,營隊在上級比武競賽中奪得專業理論、實裝操作等20多項第一,成為響當當的“標杆營”“王牌營”。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