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死亡地帶”的掃雷英雄——杜富國【4】

付出是為了把秀美河山交付人民
54歲的麻栗坡縣猛硐鄉鄉民盤金良幾乎每天他都要來看掃雷隊作業進展,他家的草果地就在雷場周邊。
盤金良坐在通往雷場的路口。羋金 攝
說起地雷,盤金良既恨又怕。1993年和2016年,他在草果地勞作時兩次觸雷,前一次炸掉右腿,后一次炸掉左腿。掃雷隊入駐當地后,再也沒有群眾炸死炸傷。沒想到,這回是掃雷戰士血洒雷場。“他是為了我們負的傷啊!”老人流淚道。
杜富國負了重傷,在猛硐鄉土生土長的鄉長盤院華幾度哽咽:“掃雷官兵來到我們這,付出太多,他們是當代的老山英雄。”盤院華介紹,猛硐的山林地適合種植茶葉、草果,但全鄉2萬畝茶園,有8000畝在雷區,群眾不敢進去耕種,隻能撂荒。部隊進駐當地掃雷后,已將三分之二以上的雷區土地移交給了村民耕種,目前已產生效益。
將雷區變成鄉親們耕種的田園,掃雷戰士個個“很有成就感”。每次移交雷場,掃雷隊會拍兩張集體照。一張,是與當地政府的移交儀式照,嚴肅端庄。另一張,是掃雷官兵的集體留影,人人笑容燦爛。杜富國的班長劉貴濤翻出手機中的照片:“你看,這個嘴巴咧得最大的,就是杜富國。”
一次,杜富國和戰友們登上雷場深處的主峰。左邊是異國,右邊是祖國,遠山鬼斧神工,雲霧繚繞,美如仙境。想到戰后30多年來,自己站立之地無人站過,眼前風景無人看過,學過美術的戰士張基多說,“很想把這片美麗河山畫成油畫”。
失去雙眼的杜富國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給邊民帶來的是光明。他再也無法用眼睛看到祖國的美麗河山,也無法用眼睛看到最后一塊雷場移交。但他和戰友們三年來征服的57.6平方公裡雷區,如今已變成田園。他們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鑄就的“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精神,已深深地印在了這片土地,印在了人民的心田。
掃雷大隊四隊組織M04004號雷場驗收移交時,官兵們手拉著手徒步驗收雷場。中間就是杜富國。楊萌 攝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