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戰斗機就是他手中的劍”

2019年01月04日09:0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自打穿上藍色的空軍軍裝,郝井文心裡隻有“贏”這個字。

“戰爭來了,隻有第一沒有第二,我們必須贏!”作為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近年來,他帶領團隊6次奪得空軍實戰化軍事訓練比武競賽團體第一名,10人次奪得“金頭盔”、6人次獲“金飛鏢”,數量居全空軍之首。

郝井文常說,“戰斗機飛行員要有虎氣狼性!”就連一場籃球友誼賽他也要拿第一。比分稍有落后,他立刻召集隊員研究對抗戰術。別人問親自上場的他“要不要保護一下”,他就撂下兩個字,“開干!”

在該旅空勤樓大廳內,懸挂著金黃色的“祖國、榮譽、責任”6字旅訓,營區內“平時當標兵 戰時當尖刀”“首戰用我 用我必勝”等標語,顯示著這是一個傳承英雄血脈、充滿戰斗氣息的部隊。

抗美援朝中,這支部隊的前身曾兩次入朝作戰,創下輝煌戰績,涌現出王海、孫生祿、焦景文等一批戰斗英雄,形成了聞名遐邇的“空中拼刺刀”精神。

“情況不明,旅長先行”

在郝井文看來,加入這支英雄部隊,就像一個學生不僅到了好學校、遇到好老師,還有優秀的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想成才都難”。2011年,在空軍首屆對抗空戰比武中,郝井文斬獲“金頭盔”。

“但凡一個熱血男兒,都會被英雄團隊的厚重歷史所感染,你必須要贏。”郝井文的話擲地有聲。幾年前,他帶隊轉場參加海訓。當時,本場附近突然出現大量雷暴雲,並向機場上空快速發展移動,天都變黑了。許多官兵擔心,這樣的天氣恐怕無法起飛。

“任務來了,就算落刀子也得起飛!”沒有絲毫猶豫,郝井文駕駛戰機第一個沖上雲霄,在空域觀察天氣走向,發現天氣條件雖然已到極限,但還有起飛的窗口。

那一天,8架戰機依次升空,當最后一架戰機沖上雲霄,機場上頓時電閃雷鳴、大雨傾盆。“那次真是分秒必爭,太驚險了!”飛行員何明說,如果當時不是郝旅長對復雜天氣的准確“把脈”,上級命令就無法完成。

“這種自然天氣難道就不作戰了?我們的部隊就得這麼帶!”回憶起那次有些驚險的轉場,這位旅長表情嚴肅。

“隻說給我上,不說跟我上,飛行員怎麼服你?”在郝井文看來,空中戰場就是他的指揮陣地。

一次連續大強度訓練,有人建議緩一緩再組織,多准備幾天似乎更穩妥。郝井文臉沉下來,反問道:“訓練安排可以緩一緩,戰爭會等到你准備好了再打嗎?”

現代空戰往往在夜晚打響,夜間環境復雜、能見度低,特別是下半夜飛行員容易因疲勞反應變慢。郝井文常常出其不意給飛行員設置難題,隨機嵌入“特殊情況”,錘煉團隊夜間連續作戰本領。

飛行員們有時開他的玩笑,“情況不明,旅長先行。”作為團隊的“領頭雁”,這位大校軍官習慣飛第一個架次,打第一枚實彈。面對以往的飛行“禁區”,他也要第一個突破。

一次凌晨接令升空,郝井文撂下一句:“我第一個上,大家跟著我上。”所有戰機立刻升空進入作戰狀態。

“一流部隊盯著差距干”

“旅長像個劍客。”許多官兵這麼評價郝井文,“戰斗機就是他手中的劍。”

劍客愛劍,郝井文愛戰斗機。“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裝備。”他要求機務大隊把這句話刷在起飛時一眼就能看到的牆面上。換季時飛機需要保養,他召集飛行員和機務人員一起擦拭設備,這個要求堅持了許多年。

機務大隊長魏然記得,一次飛行歸來,郝井文告訴他,飛機左后部可能有一個螺絲鬆了。這位負責飛機維護工作的大隊長將信將疑,一般來說,飛機上某個螺釘脫落,飛行員很難察覺。

可檢查后,機務人員目瞪口呆,戰機方向舵位置果真有一個螺杆斷脫了。

大家對郝井文佩服得五體投地,飛行員們感慨說,“古代劍客講究人劍合一,對飛行員來說,是人機合一。”

“人機合一”依然和郝井文追求的“贏”聯系在一起。因為“隻有充分了解你手中的武器裝備,才能在未來的戰場取得勝利”。

一次,他駕駛戰斗機升空,當戰機接近目標海域時,郝井文猛地拉杆,從數千米高空俯沖而下,向大海深處奔襲。長時間飛行極易產生錯覺,加上氣流不穩、高度極低,飛行難度極大。

他通過儀表數據,精確操縱戰機,不斷調整高度,浪尖幾乎貼著機翼。“發現目標!”“穩定截獲!”他猛地拉起戰機,迅速發射導彈,目標被精准摧毀。這一次,他創下了該型戰機海上超低空高度最低、時間最長、距離最遠三項新紀錄。

郝井文喜歡“含戰量”高的訓練。2017年,他帶隊參加國際軍事比賽,雖然取得優異成績,但這位旅長並不滿意。他發現,經歷過實戰考驗的外軍飛行員,實施對地攻擊快如閃電,根本不給對手反應時間,每一個動作都有實戰意義。郝井文深受觸動。

“二流部隊盯著成績看,一流部隊盯著差距干。看清差距才不會淪為‘井底之蛙’!”歸建后,郝井文重新審視每個訓練課目、每個飛行動作的實戰意義,向練套路、飛數據等“靶場”思維開刀。他立足最復雜戰場環境,對地突擊訓練隻告訴飛行員突擊目標,逼著飛行員在最短時間內准確搜索識別、邊界條件拉起、快速精准攻擊。

在一次實戰演習中,地面導彈部隊手握防空利器,布下天羅地網,還是讓郝井文率領的編隊突防成功了。

對方大惑不解,向郝井文請教他們是如何從自己眼皮子底下“鑽”出來的。郝井文如實把飛行數據展示給“對手”。

“你這是玩命!”對方指揮員大吃一驚。

“我這是打仗!”郝井文說。

“沒有這種豪情壯志,不配在我們旅”

在很多人看來,郝井文似乎沒把“危險”當回事。在他的實戰化思維裡,安全和打贏,他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他還撂下過狠話:“沒有這種豪情壯志,不配在我們旅!”

但,保障戰友的安全,這位旅長有自己的方式。

2018年夏天的一次飛行准備,地面演練時郝井文隨機抽查,一名飛行員說錯了一個數據,就被痛批了半個多小時。每次訓練完,他都要求把飛行員的失誤公布在大屏幕上。

其實,郝井文心裡想的是,他寧願再嚴厲一些,“把一個人訓哭”,也不能出了事故,“讓他全家人撕心裂肺地哭”。

郝井文想打仗。有時候,戰友和他開玩笑,“旅長,你要是在戰爭年代,早就是英雄了。”他嘿嘿笑著,操著濃重的山西口音回了一句,“你咋知道”。

2017年12月的一天,空軍戰機編隊飛越對馬海峽遠洋訓練,檢驗遠洋實戰能力。當天,外國軍機抵近偵察,郝井文果斷前出驅離。

他指揮僚機,塑造態勢,與外軍飛機過招。劍拔弩張間,外國軍機調轉航向飛離空域。

空軍航空兵某旅的飛行員記得,這位平日裡沒什麼音樂細胞的旅長,凱旋后一直哼著歌。

但對郝井文來說,讓他刻骨銘心的是返航途中看到的景象。

那次,驅離外軍戰機后他率隊返航。在他們的機翼下,祖國安寧祥和。(李玥)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