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發”系列報道
強軍興軍篇:大破大立 蹄疾步穩【2】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推進軍民融合向深發展:興國之舉 強軍之策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融合是大勢所趨,融合是時代主題。
多年來,習近平在治黨治國治軍實踐中,著眼於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立足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總結歷史經驗,順應時代發展,把軍民融合發展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統籌設計和強力推進,鮮明地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時代命題,並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7年1月22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設立,習近平任主任。這一重大機構的設立,從國家治理的頂層體制架構上確立了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體制,強化了對跨軍地、跨領域、跨系統軍民融合重大事項的統一領導和統籌決策,是我國國防體制機制的重大改革創新,具有極為深遠的歷史意義。
2017年6月和9月,習近平先后主持召開了中央軍民融合委員會第一次和第二次全體會議——3個多月之內2次就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各有關方面一定要抓住機遇,開拓思路,在“統”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見實效,把軍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黨的十九大報告3處強調“軍民融合”,深刻闡明了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理論指導、戰略地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進一步彰顯了軍民融合在強國強軍中的戰略地位。
軍民融合發展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繼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成立后,31個省(區、市)相繼設立軍民融合領導機構,中央軍委進一步明確了軍隊軍民融合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歸口管理。
伴隨《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等黨和國家一系列軍民融合頂層文件出台,各領域、各區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百多個軍民融合協作區、示范基地、科研中心遍布全國。一個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來,軍工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軍工高技術產業佔比不斷提高,“民參軍”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取得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許可的主要單位中,民口單位已超過三分之二,其中優勢民營企業佔比近一半,“民參軍”層級已經由一般配套產品向總體和分系統提升﹔軍民資源共享不斷深入,一大批軍工重大試驗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一大批軍民技術和產品實現雙向互動。
我國正通過著力打造軍民融合“國家品牌”,引領推動戰略基礎領域自主可控建設和軍民融合創新發展。
建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聚才育才、人盡其才
治軍之道,要在得人。
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僅急需大批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更需要掌握現代化知識的人才為此而奮斗。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2016年早春,香山腳下,習近平視察國防大學時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軍院校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加強。
潮起東方萬象新。以重塑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牽引,調整結構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改革培養模式,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減至43所,構建起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軍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為補充的院校布局,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想要加速推進軍事力量建設,促進戰斗力各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讓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重塑政策制度是必然要求。
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組織修訂《軍官法》,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推進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試點,修訂文職人員條例,推進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改革,深化軍費管理、軍人工資、住房制度、醫療保障等改革,建立統一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
體現軍事職業特點的政策制度體系逐步建立,一切有利於增強軍人職業感、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陸續推出,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激發部隊活力提供了制度保証。
2018年8月17日-19日,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指出,要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
號令既出,大事大抓。2018年8月26日,全軍組織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統一考試,這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以來我軍面向社會延攬優秀人才的一次創新實踐。
2019年1月1日,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的《軍隊文職人員管理若干規定(試行)》開始施行,重點對文職人員的宣誓、內部關系、著裝儀容、禮節、對外交往等九個方面作出規范。
但為強軍謀,不悔脫戎裝。對轉改人員而言,他們將找到新的、更適合自己的定位。人生軌跡雖然變了,但他們獻身國防的初心將永不褪色。
2019年新年伊始,中央軍委軍事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習近平強調,全軍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安全和發展大勢,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扎扎實實做好軍事斗爭准備各項工作,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改革正在路上,改革未有窮期。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人民軍隊必將步伐鏗鏘、奮勇向前,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