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集群作戰:美要打造智能化軍事體系

2019年02月25日08:49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一份行政令,啟動“美國人工智能倡議”,旨在從國家戰略層面重新分配資金,推動美國人工智能發展,確保其在該領域的領導力。作為世界軍事革命的領跑者,近年來美國在人工智能軍事化發展方面持續發力。當前,美軍擁有近萬個空中無人作戰平台,1.2萬余個地面無人作戰平台,正在推動無人作戰樣式由“單平台遙控作戰”向“智能集群作戰”發展,模擬“蜂群”“蟻群”和“魚群”等集群行為構建仿生學編隊,以實施自主協同作戰、開展分布式殺傷與飽和式攻擊。

  空戰場將現“蜂群”

  近年來,美國多個研究機構紛紛圍繞無人機“蜂群”作戰展開關鍵技術試驗,重點項目有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的“小精靈”項目、美國雷神公司提出的“郊狼”項目、美空軍研究實驗室提出的“忠誠僚機”項目、美海軍研究辦公室提出的“低成本無人機集群技術”和“體系綜合技術和試驗”項目以及美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開展的“灰山鶉”無人機“蜂群”試驗等。

  在軍事需求的牽引下,美軍空中智能集群作戰技術不斷取得突破。2017年9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一款“騎馬牧人”小型無人機,其翼展10厘米,質量為1.7千克,可以從北約標准的潛艇信號發射器發射,也能從車輛上發射或從飛機及直升機上拋落。2018年10月,雷神公司公布新開發的無人機集群控制技術,使無人機群無需依賴地面控制站就能進行自行定位、自主決策。

  當前,美軍已初步完成無人機集群作戰試驗,採用3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投放103架“灰山鶉”微型無人機,展示了集體決策、編隊飛行等群體協同能力。同時,美軍在試驗中發現,當用無人機集群攻擊其最先進的“宙斯盾”防空系統時,該系統無法實現全部攔截,大約存在30%的漏洞,在同時遭受5至10架來自不同方向的無人機攻擊時,總有無人機能突防成功。

  陸戰場將現“蟻群”

  長期以來,美軍一直致力於地面無人系統集群作戰能力生成。2017年3月,美陸軍發布《機器人與自主系統戰略》,提出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為部隊採購一定數量的便攜式機器人與自主系統﹔中期目標是從2021到2030年尋求發展包括無人戰車在內的先進機器人與自主系統、人機協作等技術﹔遠期目標是從2031到2040年替換過時的自主系統,裝備新型無人自主系統,並將其完全集成到部隊。

  近來,美軍正在為中期目標做准備,推動軍用地面無人自主系統發展,尋求以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或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為基礎開發無人車,使其具備引導/跟隨、路徑點導航和障礙探測能力,可配備機槍、小型導彈等武器,隨主戰坦克、步戰車及其他履帶式車輛協同作戰,並計劃在地面進行“有人-無人”編隊聯合作戰演示試驗。此外,美陸軍還發布征求意見書,尋求一款能夠進行偵察、監視以及電子戰的機器人,重量在6.8至9千克,能夠連續4小時自主執行作戰任務。

  目前,美軍正在加快推進地面無人自主系統集群實戰化運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已啟動“進攻集群使能戰術”項目,採用開放式架構研發與作戰相關的集群戰術生態系統,通過組建數量超過100輛無人車構成的集群,致力於實現地面無人平台間協同、地面無人平台與空中無人平台協同以及地面無人平台與士兵協同,以提高未來部隊的防御、火力攻擊、精確打擊以及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

  海戰場將現“魚群”

  海戰場無人自主系統是美軍發展未來海上作戰力量的重要方向。2017年1月,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發布《下一代無人水下系統》報告,從戰略、部署、裝備和技術等方面推動水下無人自主系統發展,加快實戰化運用。

  2017年10月,美海軍成立水下無人中隊,預計到2020年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到2024年將配備包括大排量無人潛航器和超大型無人潛航器在內的45艘水下無人潛航器。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宣布,已成功研制出可在水下和空中航行,並能反復跨越不同介質的“飛魚”型無人空中水下自主航行器。

  當前,美國國防部正著力打造“幽靈艦隊”,意在將小型無人機群、水面無人艦群和水下無人艇群集成到一起,形成規模更大、功能更全的海上無人作戰集群。在水面進攻作戰中,由無人機提供情報、監視與偵察保障,由小型無人艦艇組成攻擊集群,用炮火、炸藥甚至小型導彈圍堵並摧毀敵方艦船。此外,美國海軍“先進海軍技術演習”期間,演示了“無人潛航器-無人機”跨域協同作戰能力,標志著不同介質間無人作戰平台協同運用取得新突破。(常書杰 張雙喜 陳驍)

(責編:劉金波(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