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觀眾的笑容,就是最大的肯定”——記即將離場的軍運會建設者

2019年06月17日08:46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主辦地武漢,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是“永動機”,卻用堅守和汗水澆灌出35個煥然一新的軍運場館。

大幕即將拉開,精彩即將上演,他們卻默默離場。他們就是軍運會“建設者”。記者走進場館與他們面對面。

在熙熙攘攘的洪山廣場西北側,有一處顯眼的體育館。遠看上去,金屬色的外形頗具未來感。這就是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籃球比賽場館——洪山體育館。

而在一年前,洪山體育館還是一座“老掉漆”的舊建筑。

作為湖北省第一個大型綜合性體育館,自1986年開館以來,這裡的設施設備漸漸老化,部分外部裝飾鬆動脫落,一些看台起皮,幾處吊頂滲水……

自從2009年承辦男子籃球亞錦賽后,洪山體育館再也無緣任何國際賽事。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讓這座老場館煥發了新的生機。在武漢軍運會35個場館設施項目中,維修改造項目有17個。老洪山體育館就是其中一個。

去年3月,中建三局二公司項目負責人陳忠接到了洪山體育館建設的任務。

“接到任務時,既興奮又緊張。”陳中說。

今年31歲的陳中看起來比同齡人更成熟。他對武漢這座場館有著特殊的感情。

“我在武漢讀書時,它就是武漢一個地標。它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如今我和同事參與到場館重建,有幸見証了它的重生。”陳中說。

洪山體育館的外立面施工面積約6000平方米,翻新施工難點是在於維持其承重構造。

為攻克難關,陳中和同事通常是白天工作,晚上學習,時常堅守到深夜。

建設期間,陳中學習了國內多個甲級體育館的建設情況以及國際體育場館的標准規范,從一個體育場館修建的“門外漢”轉變為精通體育館各項標准的“百科書”。

“有時候實在累得不行,就在辦公室休息,穿著工服,一坐下來就能睡著。”陳中說。

在整個建設期,他隻請過兩天半的假,一次是因為回老家結婚,一次是因為他妻子生病做手術。

根據一級場館的建設要求,陳中所在的建設團隊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採用三維模擬技術,經軟件反復計算,決定在吊頂內設置防護后分區施工。

施工時,他們拆一塊、裝一塊。每一步都非常謹慎。

“軍運會體育場館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工期緊,任務重,需要處處用心。”陳中說。

用這種拆建同步的施工工藝,建設者在維持場館承重的同時,先后完成了場內燈光、看台等部位的改造。

為提高觀眾觀看比賽舒適度,現場8000個看台座椅,前后送樣就達8次之多。

“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觀眾,感受置身緊張熱烈的比賽現場,對這些座椅樣品進行盲選,挑選出我們認為最舒適的座椅。”陳中說。

今年5月24日夜間突然暴雨傾盆。整晚,陳中帶領項目突擊隊守在透風漏雨的窗口,防止施工中發生意外。

這不是建設者們第一次守夜。今年1月30日,武漢連降暴雨,地下室雨水倒灌。陳中和同事第一時間沖進地下室緊急排水。

等地下室積水排出后,他們徹夜守在地下室入口,直到雨停。

2018年,洪山體育館建設者獲評“武漢市工人先鋒號”,而他們的平均年齡僅30歲。

如今,洪山體育館換上新衣,主館內運動地板、電子大屏等按國際標准改造一新。

今年“六一”,軍運會建設者的孩子們走進了這座場館。

“平時時間基本都投入到了工程上,很少有時間能陪孩子。孩子們走進我們建的場館,看到他們臉上自豪的表情,我覺得這一切都非常值得。”中建三局二公司洪山體育館項目執行經理湯文龍說。

“當觀眾興高採烈看完場館每一場比賽,他們的笑容,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和支持。”陳中說。(記者 馮國棟)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