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無人區”裡的海闊天空

2019年07月01日09:0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遠方的凝視。

 戈壁灘的朝霞,來得更晚一些。戈壁灘上的堅守,源於無時無刻、日復一日地凝視,這也是雷達兵閃光而質朴的本色。席博博 攝

第一次“見”到西部戰區空軍某雷達站三級軍士長、雷達操縱員胡勇華,是在一張照片中。

凝視畫面,記者不禁想:那謙恭的微笑背后,有過怎樣的青春奮斗?

盛夏,巴丹吉林沙漠驕陽如火。碧空之上,戰機激戰正酣,大漠深處的邊防雷達站裡,胡勇華緊盯雷達熒屏,飛速敲擊鍵盤,目標信息源源不斷上傳。

戍守邊陲雷達站18載,老兵胡勇華如何能保持“激情依舊”?

帶著疑問,記者走近了這名戍邊老兵。

“當不成軍官,就把兵當到極致”

“文書和豬倌,你選一個。”

“豬倌!”

面對站長詢問,20歲的胡勇華脫口而出。“當時,在連隊豬倌能參加戰備值班,當文書就不能了。”多年后,他依然記得當初的想法。

那年7月,以優異成績通過雷達操縱專業集訓的胡勇華,被分到了某邊防雷達站。他訓練時時沖在前。大伙兒都看在眼裡:“這個兵能吃苦。”

上機值班、學習訓練……除了業余時間喂豬、打掃豬圈,操縱員主業佔據了他的世界。就這樣,他在同年兵中第一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考軍校,留部隊。”這名朴實的戰士還擠時間復習功課。結果,他落選了。失落過后,他梗著脖子走進訓練室,“當不成軍官,就把兵當到極致。”

胡勇華忘不了,剛下連上機跟班時的一次親歷:目標在機場附近消失,他睜圓眼睛盯著班長的“一步一動”,班長施展渾身解數仍未發現目標……

“未能發現意味著什麼?”班長臉上的沮喪,刻在胡勇華的記憶裡。

半年后,胡勇華奉命保障一項重大任務。他神經緊繃,端坐戰位,從清晨忙到日暮。任務圓滿完成后他才知道,執行的是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空情保障任務。頃刻間,自豪涌上胸膛……

“方艙連著藍天,必須擔起肩上重任!”他在心裡對自己說。

一年仲夏,新型雷達列裝,他成為全團派赴廠家培訓的兩名操縱骨干之一。然而,教員講授信息化知識,他許多地方聽不懂。

“別人能行,我也行。”血液裡奔涌的倔強,讓隻有高中文憑的他,把枯燥難懂的資料“啃了下來”。之后,他廢寢忘食琢磨新裝備,每個鍵、每個功能,一個一個摸索……

一天,雷達顯示屏上突現一批不明空情。擔負值班的胡勇華,邊向上級報告邊跟蹤。目標忽隱忽現,全程消失4次。憑著過硬技藝,他和戰友一直將目標監控……

后來,隨著雷達兵模擬訓練系統升級,計算機知識薄弱的胡勇華為難了。那年金秋,團隊組織比武,胡勇華成績尷尬:人工課目滿分,信息化操作不及格。

回到連隊,他開始鑽研新系統。一個冬日,雷達顯示屏上突現一個可疑的光點,胡勇華正蹙眉判斷,團長電話進來:“迅速給出判斷意見!”

“判定為模擬電子干擾。”胡勇華冷靜報告。

不久,上級召開空情研討會,團長將這批目標帶去研討,專家們定性為“疑似電子干擾”。時任營長曾建輝服了:勇華上機值班,我放心。

廣漠杳無窮,奔跑向遠方

雷達站位於邊境一線。環顧陣地四周,大漠一望無垠。唯有雷達如“鐵樹”,為“沙漠孤島”增添了一抹生機……

“‘鐵樹’是天空的眼睛。”當兵第4年,胡勇華開始帶教新兵。他一遍遍叮囑新兵:“這雙‘眼睛’不能有半點差池。”

“我帶教時差一毫米,他們可能要差一米。”顯示屏上單調的目標方位距離,在他心中分量千鈞。這些年,他竭盡所能,帶出了一百余名操縱技術骨干。

大風嘶吼的一個夏日,一批直招士官分配到單位,胡勇華奉命帶教。其中一名叫曾昭停的湖南同鄉,考核次次“拖后腿”。

“成績總是上不去,當兩年兵就回家。”胡勇華找曾昭停談心,這個小伙子毫不隱瞞。

“你把兵當好。”每天,胡勇華第一個上機,他讓曾昭停挨著自己坐、跟著練。不久,小曾考試及格了。再練,名字排在了成績單中游……這個18歲的小伙子激動得眸子裡閃爍著小火苗,“班長,原來我真的可以!”

后來,曾昭停被分到更為偏遠的雷達站,胡勇華為他鼓勁。再后來,他代表連隊參加旅比武,奪得專業第一名。

那年初秋,上級組織雷達兵操縱專業骨干集訓,胡勇華是5名教練員之一。

“面對的是全戰區的骨干精英啊。”胡勇華有些忐忑。他每天守著方艙,在處置空情中反復驗証課題效果。眼睛干澀困乏,用冷水洗把臉,又坐回戰位……

后來,胡勇華受邀為參加空軍某專業比武競賽的選手授課。登上空軍講台,他深呼吸:前幾排,坐著比武選手和帶隊領導﹔后幾排,是佩戴著校官、文職軍銜的某部教員們。

“你怎能對裝備研究得這麼深?”課后,許多參賽選手圍上來提問。胡勇華笑著回答:“我喜歡琢磨裝備操作,而操作又需要理論支撐,這樣的連鎖反應,逼著我不斷學習。”

廣漠杳無窮,奔跑向遠方。幾年間,胡勇華行程數萬公裡,為近千名官兵講課。

那年元旦剛過,胡勇華受領空軍雷達專業授課任務。這是這個大漠裡走來的雷達兵第二次登上空軍講堂。

頭頂邊關月,心裝大世界

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這是大漠雷達站的常態,就如胡勇華多年不變的奔跑姿態。“在這裡,必須抓住一種向上的力量。”他說。

他的“向上的力量”,是初心,更是能力。

一年仲夏,胡勇華摸索研究某新型雷達裝備。擔負戰備值班時,他發現操作界面中有個“隱蔽功能”。反復驗証,胡勇華像在沙漠中發現綠洲:“為啥不能把這個功能推廣出去,作為提高預警探測能力的絕活呢?”

開始研究,他發現,要分析透這個難題,“目標三維成像技術”是重點。胡勇華一天到晚“焊”在方艙裡摸索……

連續16個月,他閱讀資料、操作比對、分析論証,最終攻克難關。

3年后的酷夏,一場體系對抗演練激戰正酣。一天,值班的胡勇華發現,目標起飛時為兩架,飛出一段距離后,目標信號形狀有細微變化,他運用新技法甄別,霎時驚出一身冷汗:“隻有一架!”

“還有一架呢?”他的判定驚動了上級指揮所。經查証,此批目標起飛時確是雙機編隊,僚機因故障迫降在沿途機場。

“老兵威武。”實際結果印証了胡勇華的判斷。

“為了干好手中的活,總想找到沒有挖出的裝備潛能。”刻苦學習鑽研中,他走上更高的平台——旅年度軍事訓練工作謀劃、上級機關組織戰斗力建設集訓……他都是特邀代表。

2016年,胡勇華所在單位歸屬發生變化。酷夏,他跟隨部隊遠程奔襲執行試飛保障任務。每天,目標一升空,他便盯著屏幕中的目標信息,掌握飛行軌跡,嘗試多種反干擾方法。半個月后,他成功完成試飛保障任務。

翌年,胡勇華面臨轉改,所在雷達旅再次經歷編制體制調整。

這名“兵參謀”奉命奔赴一線雷達站摸訓練底數、查問題弱項。越戈壁、涉大漠、上高山,兩個月行程3000余公裡,他將一份調研報告擺在旅長案頭……

“風沙肆虐時,沙子激情澎湃。”一位西部詩人這樣吟誦。熟悉胡勇華的人都知道,面對使命,他就像激情飛揚的沙子。

如今,他又開始了新的探索。身處“無人區”,這名邊關老兵的目光投向更遠的遠方……(記者 胡曉宇 通訊員 梁雲霄)

(責編:黃子娟、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