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隊列裡,每一名戰士都有光

2019年08月26日09:5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隊列裡,每一名戰士都有光

訓練間隙,新疆軍區某裝甲團官兵進行小比武活動。 張銀春 攝

我的名字

連長的心裡都有誰

二連連長史宏濤點名的速度,是由快到慢的。

背對背點名,是新疆軍區某裝甲團沿襲已久的老傳統。

馬仕銘、郭安楠……他倆是班長和副班長,兩個人都立過功,是連隊的骨干。

余雲峰……這是連隊的文書,更是指導員的得力助手。

點名還在繼續。

呂偉、李世壯……他們是連隊的病號,臨近退伍,也是連隊的重點關照對象。

……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出列的人越來越多。現在,連長需要仔細回想才能說出下一個名字。

上等兵滿海源心裡有點著急,身邊的人不斷變少,而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從連長口裡念出。

終於,點名接近尾聲,操場上隻剩下兩撥人——全連其他戰士和滿海源自己。在遠處路燈的照射下,滿海源的影子拉得老長。連長瞥到了燈下那個孤零零的影子,“還有一個戰士沒有點到,是誰?”

名字挂在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是誰。操場上的空氣仿佛凝固一般。

為了檢驗連隊主官是否知兵,主官與全連戰士背對背,依次將全連人的姓名背出,點到一個,出列一個,直到所有人出列為止。這也是所有連隊主官上任后的重要一課。

感覺到“壓力山大”的,不只是連長,站在場下的滿海源心裡也不舒服,甚至還有點自責:“都怪我平時表現太低調,把連長給‘坑’了。”

求助一般,連長開始在目之所及的物件上尋找“靈感”——

門口的哨桌上,除了整齊擺放著的值班表和崗哨職責外,還放著一支卡通圖案的中性筆。前幾天下士劉佳豪外出時,買了這支筆,他還顯擺了好幾天。剛才,已經點過劉佳豪了。

門側是擺放整齊的一排掃帚。連隊崗哨職責當中,有一條是“保持哨位區域衛生”。全連70多名戰士,能嚴格落實這條要求的戰士並不多。終於,在接近10秒的仔細思索后,連長點出了滿海源的名字。

“到!”滿海源回答得特別大聲,然后利索地轉身,跑步入列。最后一滴水終於歸入大海,今天的背對背點名宣告結束。

點名結束,連長單獨把滿海源叫住。連長想要說點什麼,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隻好拍一拍他的肩膀。滿海源也只是笑笑,作為回應。

洗漱完畢后,連長有點睡不著。晚上點名時,最后才點到的那幾個士兵其實都挺踏實,訓練成績也不差,從沒掉過鏈子,就是平時不愛表現。平時對這些士兵關注的少,連長突然感覺挺對不起他們。

連長拿出手機,一看上面有個未接來電——是在蘭州當中學老師的女朋友打來的。連長突然想到,連隊和班級有一定的共通之處:都是一幫年輕人聚在一起,不同的是,高中生看考試成績,戰士們看訓練成績。

還沒來得及給女朋友回電話,滿海源的班長馬仕銘就敲響了連部的門。馬班長和連長很默契。但對於今晚的事情,他們暫時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目前而言隻能“多觀察,多開導”。

我的存在

“中游群體”面面觀

必須承認,當一群人組成為一個集體時,分層現象就必然會發生。

三連指導員宋坤曾做過一個總結,把處於中游的這部分士兵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士兵,是從上游滑到了中游。在新兵訓練時期,他們往往表現得比較優秀。但是隨著兵齡增長,職責崗位要求越來越多,自身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發生變化,他們沒有及時調適過來,便下滑到連隊的中游。

剛剛選取為下士的劉佳豪,在前兩年的義務兵階段是比較優秀的。那時,隻要體能好、干活積極,就能從同年兵裡脫穎而出。但是,晉升士官以后,情況變得不太一樣。連隊對士官的要求更高,除了體能好、訓練達標,課余還要學習大量專業知識,這些都讓他頭疼。前段時間,劉佳豪報名參加上級組織的運動會,卻沒有通過選拔。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劉佳豪有點迷茫,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兩個字:心累。

第二類士兵,是原本就處在中游。他們自身沒有太多想法。行百裡者半九十。他們大多覺得,完成最后“十裡”太費勁,“安於現狀也挺好”。

列兵翁凱東在同批士兵裡不算突出,也絕不落后。從新兵訓練開始,他的成績就是全連的“中位數”。下連以后,全連一半人的成績在他前面,另一半人在他后面。套用連長的話說就是:“我對你們的要求也沒多高,和翁凱東差不多就行。”班長也想過,給翁凱東加把勁,把他推到“尖子”的行列。無奈翁凱東每次都是推一下、進一點。因為班長要帶班裡好幾個戰士,自己還有“四會教練員”比武任務,分身乏術,時間一長,對翁凱東也就聽之任之了。

最后一類士兵,是從下游趕到了中游。他們原本處在下游,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也付出過努力,但依然沒有到達上游,最終便停留在了中游位置。

對於列兵覃柏林而言,能到達連隊中游實屬不易。新兵訓練時,他的各項成績都墊底,沒有一項成績稱得上突出,算是一條實打實的“咸魚”。

“咸魚”想要翻身,何其困難,但覃柏林還是決定試一試,“也算是對自己有個交代”。拼盡全力之后,覃柏林還是沒有達到中上游水平,不過好歹擺脫了“尾巴”的標簽。對此,覃柏林感覺很滿意。

在很多營連主官和骨干心中,這部分中間群體的士兵具有以下特征:偶爾亮眼,性格內向,做事謹慎,聽招呼、守規矩,訓練成績甘居中游,既不“冒尖”,也不願落后挨批評。他們受到的關注不多,也很難給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前,各單位演習演訓任務逐年增多,各級比武也不少。“連隊既要爭取榮譽,又出不起問題。”這是大多數基層主官和連隊骨干的想法。

“培優輔差”成為連隊的工作重點。為什麼要“培優”?因為火車想要跑得快,一個好的火車頭必不可少﹔為什麼要“輔差”?因為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於是,他們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連隊的“頭”和“尾”上,一部分處在“中游”的戰士被有意無意地遺忘。

“如果把連隊比作一個橄欖核,那麼這顆橄欖的頭和尾隻佔整體的40%,其余60%的戰士都處於中游地帶。”該團政治處主任羅金栓介紹說,這部分人很容易落入各級骨干的盲區,如果沒有引導好,就可能會掉到下游。

我的煩惱

誰能看到我的努力

周三晚上熄燈后,班長起身去連部開會。宿舍門剛剛合上,二連一班的“臥談會”就開始了。

臥談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當天發生的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最不愛說話的滿海源也會插上幾句話。

“指導員對出公差的王淞等人提出表揚。咱們幾個人啊,就在那個‘等’字裡面。”李大鵬嘟囔了一句。下午,連隊不少人都去打掃裝甲車訓練場。工作臟累倒沒什麼,只是晚上指導員講評時,隻點到了一個人的名字。

“沒辦法!人家王淞確實比我們賣力。更何況,王淞的訓練成績在連隊拔尖,也不怪連長和指導員總表揚他。”鄧旭升插話。

聽完鄧旭升勸導,李大鵬沒有說話。前陣子,部隊請地方的心理咨詢師來上課。很多具體內容李大鵬已經想不起來了,可有個詞突然浮現在他的腦海裡——“暈輪效應”。

訓練成績好就代表什麼都好嗎?李大鵬也不知道,但他總是感覺哪裡不太對勁。明明大家都干得差不多,但到了講評的時候,連長、指導員和各級骨干都習慣先去表揚那幾個訓練“尖子”,把其他人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

“感覺這些‘尖子’就像太陽,我們都是星星。晚上還能看見星光,可太陽一出來,星星就看不見了。”李大鵬翻了個身,嘆息道。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還有周貴林。今天上午,連長安排人檢查火炮,為下一步實彈射擊做准備。這項操作難度不算大,周貴林也會。當時,他站在連長旁邊,可連長還是讓人把不在場的王淞叫了過來。“都說給任務就是給榮譽,為什麼不能給我一個展示的機會?感覺自己就是個‘透明人’。”他說。

半坐在床上的楊東語也有同感。他正給自己的小腿進行放鬆按摩,今天10公裡越野跑的“后遺症”還沒恢復。連長有一個習慣,當晚連隊點評時會對白天訓練的前5名進行表揚。為了能跑進前5名,楊東語幾乎把自己“榨干”了,點名的時候小腿還隱隱作痛。

本來,長跑算是楊東語的強項,但連隊的長跑高手也不少。拼盡全力之后,他跑到了第8名。這是楊東語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

晚上點評,連長照例表揚了前5名,此外還表揚了進步較大的戰士李世壯。聽完這6個人的名字,楊東語抿了抿嘴唇,眨了眨眼,“夸完先進夸后進,什麼時候連長也能夸夸我呢?”

還好,在隨后的班點評中,班長吳宇航把楊東語“狠狠”地夸了一頓。雖然還是有點失落,但這多少讓他感覺到一些安慰。

其實,每一位戰士都不甘於平凡,更不希望走進集體中的“盲區”。但是,前進的道路上需要動力。除去自我激勵外,外部的鼓勵同樣必不可少。

我的位置

“中間”其實是“中堅”

去年年底,滿海源第一次登上領獎台。手捧“優秀士兵”証書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站在領獎台上。

連裡有62人參與了投票,其中52人把票投給了滿海源。一直認為自己被連隊忽略的他,發現事情並不完全是想象中那樣。

兩周前的一個深夜,連隊會議室依然亮著燈。會議桌上的花名冊,已經被兩位連隊主官和各級骨干來回翻了好幾遍。

優秀士兵候選人的評選需要慎之又慎——把訓練“尖子”和骨干選上,是因為他們給單位爭得了榮譽,做出了貢獻。“優秀士兵”是對他們過去一年工作的肯定,無可厚非。

問題聚焦到了中游部分。

營長郭自新曾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讓每個戰士給自己在連隊排個名。結果發現,幾乎所有處在中游的戰士,都把自己的排名定位在這樣一個區間:前20%-前50%。

自測屬於連隊中游靠上的原因各式各樣,但大多集中在訓練成績不差、踏實、可靠等方面。

這麼多“中間”人,到底選誰呢?

指導員拿著花名冊,一個一個名字過。當提到滿海源的名字時,兩位連主官和骨干們都驚奇地發現,他們對這個戰士的印象太一致了——就像空氣一樣,平時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是一提他的名字,大家才發現他一直都在那裡,默默無聞地干著工作。連隊有些愛耍點小聰明的兵,一看到滿海源還在干,也就不好意思再偷懶了。

也就是在這時,大家才發現,這些“中間”人群,原來也是中堅力量,連隊的絕大部分工作都要由這些戰士去完成。他們處在“頭”和“尾”之間,不溫不火,領導骨干夸不到也批不著,有意無意間就會弱化對這部分戰士的關注。

但是,省心、可靠並不能成為領導骨干“忽略”這些戰士的理由。每一名戰士選擇來到部隊,其實都想要有所改變,也都想要得到其他人的重視,哪怕是批評。

三連列兵張桂山不愛說話,各項成績也一般。但是,班長吳建磊發現他的手很巧,分解保養炮栓的速度在連隊數一數二。晚點名時,吳班長特意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

連長史宏濤以前不愛夸人,他有自己的道理:“夸獎的話講多了,就會變得廉價。”不過,他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夸來夸去,總是那麼幾個人。

“一個集體,呈現出橄欖核的結構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我的班裡,中游的學生佔大頭,直接影響全班成績。我的辦法是,一有機會就夸他們。”女友來電話告訴連長史宏濤,引導這部分中游群體,其實很簡單,多給機會,多找亮點,多些夸贊,情況自然而然就會變好。

聽完女友的建議,史宏濤特意召集骨干,明確要求:隻要戰士們身上有能看到的閃光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找個機會講一講”。

滿海源最近被選為自行火炮駕駛員,把控著火炮的“雙腿”,責任重大。連長史宏濤對他很放心,“這家伙,穩得很!”

早晨,起床哨聲一響,滿海源條件反射般地從床上坐了起來。醒神沒超過5秒,他便快速穿好衣服,整理床鋪准備集合出早操。

這,就是滿海源和連隊其他士兵的日常:簡單、重復,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認真對待。

仔細算算,滿海源已經入伍700多天了。在這個集體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打開艙門,雙手握著方向盤,坐在火炮駕駛室,滿海源的雙眼緊盯著遠方。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