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廖榮民:托舉戰機升空的幕后英雄

2021年12月06日09:4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機務官兵進場做預先機務准備。歐陽靈超攝

廖榮民工作照

凌空出擊,飛行員的瀟洒英姿,令很多人著迷和向往。

他們雲端飛翔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守護戰鷹健康的機務兵。披星戴月、放飛守望,是機務兵日常的戰斗姿態。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機械技師、三級軍士長廖榮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今年9月4日,俄羅斯梁贊嘉吉列沃機場,經過數輪激烈角逐,該團機組獲得了“國際軍事比賽-2021”“航空飛鏢”項目軍事運輸機組冠軍。

機長劉威從俄羅斯空天軍領導手中接過獎杯,心中滿是自豪。走下獎台,劉威緊緊握住廖榮民布滿老繭的雙手,動情地說:“你的努力與付出,是我們奪冠的堅強保証。飛你維護的飛機,我們放心!”

機務兵對飛行員而言,是生命和勝利之托。飛行員的肯定,是對機務兵的最大褒獎。近年來,作為一名機務老兵,廖榮民親眼見証了我國空中運輸投送力量和航空機務事業的快速發展——

維護的飛機,從老舊機型到先進的國產中型運輸機﹔飛行的航跡,從內陸腹地到高原遠海,從國內到海外﹔執行的任務,從聯演聯訓到國際軍事比武,從搶險救災到抗疫救援……

“我這個機務兵當得值,越干越有勁頭!”廖榮民說。

托舉戰機升空,甘當幕后英雄。廖榮民的個人經歷,是新時代人民空軍跨入戰略空軍門檻、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軍目標加速奮飛的一個注解,也是新時代士官人才隊伍成長蛻變歷程的一道縮影。

“飛機是有生命的,當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聽懂它的話語”

“當你的起點比別人低,想要飛得更高,就要不斷扇動翅膀,才能保証足夠升力。”回顧17年的軍旅生涯,廖榮民這樣總結。

“小時候在田間地頭看到飛機劃過天際很是興奮,沒想到有一天我能守護戰鷹翱翔天空。”廖榮民出生於瀟水河畔的湘南小村,對於飛機的第一印象,來自孩提時代的仰望藍天。

2004年,廖榮民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機務兵。帶教老班長對他說:“機務兵是飛機的‘醫生’,我們的職責就是守護它的健康。”

站在威武雄壯的戰機前,他的內心激動不已。那一天,他觸摸到了屬於自己的未來空間——藍天,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夢想色彩——天藍。

然而,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機務兵,對於學歷不高的廖榮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每次翻閱專業書籍,看著復雜的結構圖、公式和數據,他心裡都會有些發怵。於是,他在業務學習筆記本扉頁上寫下四個字:“苦學苦練”。

“苦”字的背后是戰勝困難的決心。一個多月時間,廖榮民記下兩大本筆記,每本都被磨卷了皮,飛機的上百個核心零部件參數,硬是被他牢牢記在腦子裡。考核順利通過,他被提前放單飛,從事機械員崗位工作。

“努力與韌勁,是機務兵成長的武器。” 這種刻苦的學習勁頭,一直被他保持到今天,數十本標記了各式各樣符號的業務學習筆記,成為團裡帶教新手最直觀、最有效的學習資料。

一點點積累、一次次感悟,他漸漸地練出一種絕活——從發動機的聲音、滲油等細節方面,准確判斷飛機故障原因。“這裡既有知識支撐,也有實踐感悟,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學。”廖榮民說。

“飛機是有生命的,當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聽懂它的話語。”廖榮民這些年陪伴戰機的時間比家人多得多。

2006年,廖榮民與戰友們奉命參加一項重要的飛行保障任務。飛機出動前,廖榮民在例行檢查時發現,某系統真空活門有漏油現象。

廖榮民判定問題根源是真空活門卡滯。然而,要修好活門,需要拆下整個部件。眼看飛機起飛時間臨近,機組人員焦急萬分。如果拆下來修理好再裝回去,至少需要1個多小時,勢必會影響整個任務的進程。

“用嘴吸!”廖榮民找來一根軟管,吸一口軟管再吹出一口氣,反復10余次,成功排除真空活門卡滯故障。

這樣的舉動,讓一旁的飛行員十分感動,趕緊拿來自己的水壺讓廖榮民漱口。

那一刻,廖榮民覺得機務兵的價值得到肯定。雖然不能駕機翱翔藍天,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與飛行事業緊密相連。“不論是什麼身份,都要努力在平凡崗位創造非凡。”廖榮民說。

某型運輸機主機輪超過廖榮民體重,要順利拆裝,對體力和技巧要求非常高。有一年冬天,團裡組織崗位練兵。活動前夕,廖榮民頂嚴寒、冒風雪,在室外練習拆裝主機輪百余次,推滾機輪上百米,手掌都磨破了皮。比賽時,卸螺帽、取零件、滾機輪……一系列動作靈巧嫻熟,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2016年,在空軍組織的“機務尖兵”群眾性崗位練兵比武活動中,廖榮民成功獲得拆裝機輪項目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戰友們請教他的奪冠秘笈時,他笑著說:“不管人生是順境還是逆境,每一天的努力都算數。為了這一天,我時刻准備著,機會一來,立刻發力。”

“機務兵的信條不能止於負責,而是要極端負責,‘極端’二字背后是責任擔當,更是傾注全部身心的熱愛”

有一年春天,廖榮民跟隨部隊前往某軍工廠接裝某型國產運輸機。

細心的廖榮民發現,這款飛機某個部件在日常維護時,需要反復拆裝,操作十分不便。仔細研究后,他建議將之前維護的某型飛機保障維護經驗,“嫁接”到該型飛機上來。

“按照最初的設計也能完成任務,但打仗分秒必爭,如果用實戰思維考量維修保障效率,我們就要對每一處細節動腦筋、下功夫。”廖榮民說。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開始,廖榮民的方案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但在他的堅持下,合理建議最終得到廠方領導和技術專家的支持——該型運輸機的相關部件設計,目前採用的正是廖榮民的改進方案。

廖榮民的電話本裡,記錄著不少廠家和院校專家的電話號碼。有問題不會,馬上打電話請教﹔有原理不懂,花再長時間也要弄清楚。

“機務兵的信條不能止於負責,而是要極端負責,‘極端’二字背后是責任擔當,更是傾注全部身心的熱愛。”在機務崗位上,廖榮民常常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改進方法?

這些年,廖榮民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歇,他將所學知識聯系實際,不斷創新改進維護手段。

“其實,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機務保障工作更快捷、更規范一些。”談到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廖榮民認為,隻要開動腦筋想問題,付出的努力,終歸會有收獲。

一次外場保障任務中,廖榮民在給某部件加注液壓油時,發現加油口太小,不僅無法把握油量多少,加油效率也很低下。

看到隨身攜帶的水杯上標有刻度,他靈機一動,從一台廢舊飲水機上拆下一個水龍頭,再用一根圓珠筆筆筒與水杯連接綁好,將水龍頭對准狹小的加油口。水杯中裝滿液壓油,打開水龍頭閥門,液壓油就會自動地流進去。這樣一來,就不需要拎著長嘴油壺進行傾倒,既提高了加油效率,又能隨時觀察加油量是否符合標准。

小革新、大用途,這一大膽創新得到上級認可。不久后,廖榮民改進后的成果在全團推廣運用。自此,他在創新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看到團裡新添置的紅外體溫槍,一個靈感在廖榮民腦中閃過:“人生病了體溫會變化,飛機出了故障肯定也會有變化,能不能給戰機也測個‘體溫’?”

邀請院校教員講解體溫槍原理、網上查找設備資料、結合維護經驗論証可行性……一個多月后,一套戰機維護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方案誕生,在飛機防冰加溫、油液和電氣系統檢查中得以運用。

軸承養護裝置、槳轂整流罩裝卸裝置、觸屏式流體定壓控制系統……如今,廖榮民已經取得6項國家專利,這些創新成果在機務維護保障實踐中得以廣泛運用。

前些年,廖榮民發現某型飛機加換油存在缺陷。他悉心研究外軍航空機務保障先進經驗,對當前機務保障工作進行總結思考,設計出改進設備,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該型飛機風擋雨刷長時間工作,有可能出現故障。隻需調整安裝位置,則可避免這一問題……”廖榮民發現某型飛機風擋雨刷存在設計缺陷,立即打電話反饋給廠家,並提出改進建議。

數月后,廖榮民受邀參加廠家組織召開的質量評審會。會上,他根據工作中積累的一手資料、詳實數據進行匯報,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最終廠家按照他所提出的方案進行優化改進。

像這樣的“微創新”還有很多。過去,是廖榮民發現問題后,向廠家提出改進建議。如今,則是廠家在設計產品前,主動打電話向廖榮民征詢意見。某飛機制造廠領導聽說他在接裝過程中,提出一連串優化設計建議,主動給團裡打電話提出要為他請功。

“機務工作看似平凡,但在逐夢強軍的征途中,小人物也有大作為!”該團副團長胡宇謙說。

今年8月,作為機務保障人員,廖榮民和戰友們一同踏上征戰“國際軍事比賽-2021”“航空飛鏢”項目的賽場。

要想在國際賽場上脫穎而出,對機務保障人員的能力素質是一次極大考驗。廖榮民與戰友們通力協作、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數據視頻資料,創新保障方法手段,幫助我參賽機組榮獲冠軍。

“軍旅生涯要找准人生坐標,托舉戰機飛翔是我奮斗的方向”

雖然廖榮民只是一名普通士官,但作為帶教師傅的他,10多年來教出40多名徒弟——有的成為該團創新隊伍的中堅力量,走上機務保障的重要崗位﹔有的從排長加速拔節成長,走上更高的指揮崗位。

在徒弟葉國才眼中,廖榮民格外嚴謹較真,批評人從不留一點情面,“感謝他的嚴格要求,教會了我很多好的工作習慣,讓我扎實走好軍旅人生的第一步。”

“第一步應該干什麼?為什麼這樣做?還有什麼好的辦法?……”那年,團裡組織新人單放考核,廖榮民把理論題庫拋在一邊,而是根據機務一線維護保障案例臨機出題。

連續幾個為什麼把葉國才考倒了。“理論是基礎,實踐才是關鍵。工作中,我們不能照搬理論,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打贏的標尺衡量工作標准。”多年來,廖榮民對徒弟們總是傾囊相授,他的工作筆記、心得體會都是公開資料,每一項絕活、每一條經驗都會與大家分享。

8年前,某型飛機機務准備檢查規范隻有上級下發的文字說明。“有沒有辦法改進一下,讓大家一看就會、一學就懂?”經過反復探索,廖榮民有了主意——把每個需要檢查的部位用相機拍下來,並在照片上對需要檢查的位置進行排序標注,再配上簡潔的文字說明。

“如果戰斗突然打響,即使是一名新手,也能按照這份說明‘按圖索驥’,保証戰機升空。”一位領導對廖榮民的這一作法給予高度評價。

《主起落架及主起落架艙的檢查路線和標准》《某型飛機發動機檢查路線圖集標准》……由他制作的機務檢查規范至今還在使用。前不久,他還把機務檢修步驟方法、零部件拆裝過程和工作規范流程等拍攝成教學視頻,分享給全團戰友學習和研究。

“我喜歡電影《一代宗師》裡的一句話——‘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把我的所有工作經驗記下來、傳下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說到這裡,廖榮民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入伍17年,廖榮民先后保障過6型飛機,保障安全飛行時長近10000個小時。這些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廖榮民對飛行安全的執著追求。

他對事業的執著,徒弟毛鑫記憶深刻——

有一年冬天,廖榮民跟隨部隊在東北某地執行任務。冰天雪地,寒風刺骨,夜裡室外氣溫驟降。在預先機務准備工作中,廖榮民發現一個平衡活門不穩定,想要排除故障必須要擰開蓋板。

毛鑫小聲地對他說:“師父,蓋板已經被凍住沒辦法打開。這個功能用不用不要緊,飛行員不是可以手動平衡嗎?”聽到徒弟的話,廖榮民表情嚴肅地說:“這樣圖省事,早晚會出大事!”

“決不能讓故障過夜。”廖榮民脫下手套,馬上開始排除故障,結冰的螺絲不好擰,故障一處理就是一晚上。排除故障后,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他艱難地從機艙裡爬出來,雙手已經凍得發紫。不放心的他,又圍著飛機仔細檢查了一遍。

“正是有他千萬個不放心,才有了飛行員的一次次放心。”談起廖榮民,該團機務中隊中隊長湯紹聰連連贊許。

有一年國慶節放假前夕,戰友們跟著廖榮民做預先機務准備,在飛機某系統齒輪殼體內側,廖榮民發現一條極其細微的裂紋。當時,距收班還有5分鐘,大家都在期待著食堂豐盛的會餐。

廖榮民決定機組不參加,必須立即開展排故。有人對此不理解,認為他有些小題大做。而他心裡最清楚,0.01%的故障都可能導致100%的嚴重后果。

經過進一步探傷檢查,該裂紋深度長達殼體的70%,因為有油漆層所以不易發現,如果不排除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廖榮民帶領大家奮戰3個多小時,成功排除故障。之后,團裡為他們重新組織了會餐。

“6次榮立三等功,其中5次都是發現重大故障隱患所得!”該團團長賈赟說,前不久,廖榮民在接裝某型飛機時又有立功表現,團裡專門向師黨委為他報請第7個三等功。

“軍旅生涯要找准人生坐標,托舉戰機飛翔是我奮斗的方向。”廖榮民說,飛行安全是部隊戰斗力生成基礎,在使命責任面前,他的追求是:當好飛行安全的“守護者”。(郭靳、楊進)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