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葛亞萌:“女拳王”挺立在“新擂台”

2022年01月24日09:4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葛亞萌進行示范教學。張丹攝

訓練場上,搏擊教員葛亞萌臉上沾滿了沙土。她不斷騰挪,尋找空當把拳頭擊向對手。

此刻,她的對手是李光凱——一個比自己重了25公斤的男性搏擊教員。葛亞萌隻能依靠步法躲閃、拉鋸。突然,被鞭腿掃中,一個趔趄,馬上調整站穩,抱架,還擊。

一聲哨響,李光凱勝出比賽。但李光凱高高舉起葛亞萌的手臂,宣告他對比賽結果的另一種詮釋。

高揚著紅拳套,葛亞萌笑得格外燦爛。如今,這副受力部位顏色泛白的拳套,陪她打過很多比賽、站上過很多領獎台。如今,這副拳套現在常在沙地上打、在嚴寒或高溫的戶外用。葛亞萌說:“磨損得很快,有些心疼。”

盡管心疼“老伙計”,但葛亞萌絕非一個憐惜自己的人。作為曾經的職業拳擊運動員,她曾一拳一拳打到全國冠軍。在改革強軍的大潮中,她毅然走下拳台,從武警體工隊主動選擇來到河北總隊訓練基地,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

葛亞萌身上有一種“敢於面對”的堅韌——像她賽場上的經歷一樣,握緊拳頭出拳、再出拳,面對成長路上的挫折與挑戰,她總是近乎倔強地堅持。她經歷了奮力向上時的艱辛,如今更要耐住歸於平常后的考驗——基層火熱的熔爐冶煉、鍛打著她,讓“女拳王”的名號與軍人打仗的本位不斷靠攏,讓她的拳頭對准新的標靶。其實,葛亞萌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擂台”、一場更有分量的“拳賽”、一段更有跨度的軍旅人生。

冠 軍

基地分來個“女拳王”

“基地分來個女拳王!”記者第一次聽說葛亞萌是在兩年前。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冠軍、女性、拳王……葛亞萌身上與眾不同的炫目標簽,讓人不禁好奇。

第一次見到葛亞萌,她當搏擊教員已有一年多。訓練場上,她給准備參加搏擊比武的學員講動作要領。為了糾正學員的錯誤動作,她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幾名學員的失衡動作和失控表情,引來陣陣笑聲。

平時,葛亞萌與一般的90后姑娘沒什麼差別,無非是身著軍裝,人顯得精干一些。隻有當她拉開格斗架勢、把下頜埋在拳后、瞳孔緊縮的那一刻,你才會感受到一名拳手獨有的氣場。

學員們說,葛教員不光是出拳快,干什麼都快,她的腳步快、反應快、語速快,訓練場上指問題、挑毛病像竹筒倒豆子快人快語,但大伙都信服她。訓練間隙,跟著她在訓練場一邊溜圈一邊採訪,她一身汗,記者也一身汗。“看,採訪她必須要穿運動鞋。”葛亞萌戰友的話雖然有調侃的意思,但也是實情。採訪要跟上冠軍的節奏,就得與她同頻。

而對訓練墊上拳套擊打的聲音,學員對壘嘶吼的聲音,及觀眾吶喊的聲音,葛亞萌的話讓人回味:“擂台上是有奇跡的,但訓練的每一步都是平淡的,就是一拳一拳地攻,一步一步地挪,把本領練扎實。”

這話聽來平白朴實,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卻要下番功夫。從拳台到講台,運動員的理念能不能接地氣?大獎賽打出的拳頭能不能征服基層官兵?面對空間身份上的轉變,葛亞萌需要更多的溝通、表達和帶動。

曾多次參加搏擊比武的中士李迅霆,自認為“有兩下子”。知道葛亞萌以技術見長,就想向葛教員討教幾手絕招。沒想到,葛亞萌見了他就撇嘴,指出了他抱架時的痼癖動作,口吻不容商量:“趕緊改掉壞習慣,在錯路上練得越多,離目標就越遠。”

一連3天隻練抱拳,李迅霆生出牢騷,說這個教員吹毛求疵,直到他看到教員的相冊——

葛亞萌的相冊裡,全是學員的身影,每個人被拍攝的不同角度照片,和標准動作放在一起對比,讓學員自己看,差距在哪裡。

葛亞萌找出李迅霆最初的架勢,又向右翻到剛拍的一張,說:“從側面看,空隙還是大,一不留神會被人‘點穴’。”她不住地“嘮叨”:練好基本功。這下,李迅霆低下了頭,徹底服了。

對不同學員,葛亞萌琢磨出不同的策略。為了讓力大拳重的中士劉金樂體會拳感,葛亞萌舉著手靶,讓劉金樂一沖就是一萬拳。葛亞萌說:“一拳中暴露出來的弱點,要不惜用一萬拳去砸碎它。”

這還不算完,沖了一周的拳,葛亞萌又要求劉金樂“一拳打完沙包不晃動”。劉金樂不解,葛亞萌又教了幾個動作讓他反復體會。現在,嘗到甜頭的劉金樂總愛在離葛亞萌最近的位置練,“怕被別人搶了先”,劉金樂說。

葛亞萌還把學員拉到一起,通過一幀幀的搏擊視頻,研究各種打法,拆解各種招數。然后,她再模擬各類對手的路數,和學員們一一過招。除此之外,每次觀看視頻,學員們還要接受連番提問:

“這一拳你要怎麼接?這一手你要怎麼防?這種情況我們要怎麼破?”直到他們能把所有的攻防術略倒背如流。

從喜歡到鑽研,在葛亞萌幫助下,學員們對搏擊有了更深的認識:“准確地控制每一塊肌肉,踩准每一步的落地點,找到自信和力量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上癮。”經歷了一番打磨的李迅霆深有感觸地說。

“一個孤芳自賞的冠軍是沒有價值的。”摩挲著拳尖上深色的老繭,葛亞萌若有所思地說,“讓更多官兵體會拳擊、學會發力,贏得他們認可的拳頭更有意義。”

迎 擊

“打回去”是一種信念

兩分鐘,是清晨洗把臉、刷個牙的用時,也是一場搏擊比賽一個回合的時長。

在這樣的回合中,即使舉著拳頭不斷空擊,也會讓人額頭冒汗、肌肉發酸。在對戰的條件下,即使是一名老手,也常會面臨頭重腳輕的失重感以及喘不上氣來的壓迫感。

葛亞萌非常熟悉這種感覺,也見証過高強度對抗下一名“搏擊小白”可能產生的應激反應。

一名想要加入搏擊骨干隊伍的戰友曾問葛亞萌,當搏擊骨干需要什麼素質。

“決心!”葛亞萌毫不猶豫地說。在她看來,搏擊依托體能和技能,但最根本的還要靠信念,“簡單說,就是站直了,別趴下。”

作為51公斤級的全國拳擊冠軍,在體工隊時葛亞萌不是力量最大的,也不是腳步最快的,卻是最能堅持的。

“一場苦戰。”葛亞萌回憶,那是她學習拳擊的第3年,也是她第二次參加全國性賽事。站在對面的選手,是個參賽經歷已有5年的老將,出了名的拼打型選手,拳風凌厲。

在那場冠亞軍爭奪戰中,葛亞萌記不清自己拿了多少分、多少點,隻知道在裁判發出口令后,就要出拳。開場不到半分鐘,葛亞萌緊張極了。打到第三回合,葛亞萌的防線搖搖欲墜。

中場休息,教練陳濤抓著葛亞萌的肩膀,一遍遍地對她說:“你怕什麼?打回去!”那時,葛亞萌眉骨已經被撞開一道血口,和著汗水火辣辣的疼,肋骨伴著拉風箱一樣的喘息隱隱作痛。

絕不放棄,她齜著牙給了自己兩拳。

“堅持!”再次上場的葛亞萌徑直迎向對手,貼著對手連續出擊。出拳,防守,出拳,再出拳,拳套相撞的聲音巨大而刺耳——對葛亞萌來說,那場比賽靠肌肉記憶、靠意志支撐,更是孤注一擲。

勝利是在最后一秒鎖定的。身為拳手的葛亞萌忘了時間、忘了自己,隻記得“打回去”。當裁判舉起葛亞萌的手臂時,她不敢相信自己贏了。按照慣例,她要和對手擁抱,還要和裁判握手。可她怔怔地似乎忘記了這一切,經過教練陳濤提醒才回過神來。

打那以后,隊友們就送給葛亞萌一個新綽號——“打回去”。

這個綽號很少被葛亞萌提及。更多時候,她總是在學員纏斗時“氣急敗壞”地喊:“想什麼呢?打回去啊!”

盡管搏擊訓練在大綱中是選訓課目,但是隨著實戰化練兵的不斷演進,近年來武警部隊搏擊訓練的方式正在從以往的打套路、練配手不斷向真實格斗場景中的攻防對抗轉變,自由度更高、不確定性更大,難度系數的增加帶來挑戰的加劇。

擺在葛亞萌等組訓者面前的,不僅有部分官兵練搏擊時容易出現的緊張恐懼情緒,還有怕受傷、不敢訓等淡化戰斗力標准的心態,想要把橫亙在心中的攔路虎“打回去”,考驗的不僅是“敢練”的勇氣,還有“會練”的智慧。

截至目前,葛亞萌隨隊備戰過4次搏擊比武集訓。讓葛亞萌欣慰的是,沒人中途退出,也沒有人受傷。她將備賽組訓的過程梳理回放,寫出詳細的書面總結,改進了23條搏擊訓練具體做法,尋找並解決搏擊訓練深層次開展的靶心問題,被機關匯編成冊。

“‘打回去’需要膽大心細。”葛亞萌打了個比方,“就像拳擊需要在力道與精度之間找到平衡一樣。”

勝 負

能贏的人不怕輸

葛亞萌家中的一張方桌上,她的獎牌和証書鋪得滿滿當當。

2010年全國女子拳擊冠軍賽,全國第一﹔2012年全國女子拳擊錦標賽,全國第三﹔第12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五﹔2014年全國女子拳擊錦標賽,全國第三﹔2014年全國女子拳擊冠軍賽,全國第二﹔2015年全國女子拳擊錦標賽,全國第二﹔2017年全國女子拳擊錦標賽,全國第一……

仔細端詳,葛亞萌擺放榮譽的方式是按時間線來的。她說,兩次奪冠隔了7年,其間的每場比賽,她無不是以“冠軍種子”的身份去的,卻總是鎩羽而歸。

這樣擺放的背后,也是葛亞萌對勝負的思考。

第一次奪冠時,葛亞萌18歲,那時她以為冠軍會一個接一個,還不明白關於冠軍的一個真相——它隻意味著能夠歡呼的那個決賽夜晚,第二天睡醒,一切歸零。

第三、第五、第二……在隨后的賽事中,葛亞萌接連遭受打擊。備賽中,葛亞萌舊傷新疾一並發作。她對“幸福”二字也重新作出定義:“一覺醒來身上沒有太疼的地方就叫幸福。”但多數情況下並非如此,“會覺得胳膊長在自己身上是種痛苦。”

打對抗的運動員性子烈、心氣高,眼看身體跟不上意志,內心的崩塌也開始發生。教練讓“過載”的葛亞萌坐在場邊墊子上緩緩,可看著別人訓練,她又坐不住,不顧勸說又吆喝著找人陪她對打。

特戰中隊小隊長秦宏峰正在體會這種“滑坡”的感覺。他曾參加國際特種兵比武,奪得過世界冠軍。后來,從軍校畢業后,他本打算一回老單位就“大干一場”,卻接連失利。一場搏擊比武中,他得了第四名,輸給了昔日帶過的兵。

“用盡力氣,勝利卻夠不到了。”秦宏峰的苦惱讓葛亞萌愈發感到,軍人練兵備戰的比武場和運動員的競技場一樣,都有一道有跡可循的曲線,意味著在高峰與低谷間不斷地蓄積與釋放。然而,在爭第一的路上,強烈的好勝心制造出對於勝利超乎尋常的渴望,也制造出異乎尋常的恐懼——對輸的恐懼。

“別投降,要對抗、克服它。”葛亞萌想用自己的經歷開解秦宏峰。

為了把再次奪冠的逆襲變成一個能向秦宏峰講述的故事,葛亞萌找出當年的筆記本,上面記錄的全是“不足”。在一次比賽中,她拿了第二名,被教練梳理出25條失誤,並將它們歸於“基礎不牢”。紙上記下了那時教練留給她的4個字——踏踏實實。

兩個多月前,UFC女子草量級冠軍戰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打響,中國選手張偉麗在二番戰中再次不敵美國選手羅斯,未能奪回金腰帶。

葛亞萌帶領秦宏峰等學員看了那場比賽。當張偉麗被判定不敵羅斯時,有人惋惜地擂響了桌子,葛亞萌卻說:“別怕輸啊,拼盡全力就已經贏一半了。”

秦宏峰想起葛亞萌講過不少她自己輸的經歷。

剛到體校學拳擊時,啟蒙教練讓她和男生對打,她被打得一度想要逃回家。可不過半年,隊裡沒有女生能打過她,后來還被推薦到北京。

——原來輸在此時,才能贏在下一刻。

為了逆襲,她主動去找前輩“討打”,用鏡子對著練基本功,慢慢看清了自身的短板,再針對性地練,最終重奪冠軍。

——原來可以輸,隻要從輸的經驗中去反省、積累。

爬起后的葛亞萌,心中的拳擊不再是運動能力的簡單付出,而是面對挑戰和挫折的定力。她說,打拳不能純靠身體,要有自己的戰術,更要有自己的態度。

——原來把輸的價值充分“榨取”,就能收獲比金牌更有意義的東西。

“遇到困難就要面對它,重新振作起來,困難永遠打不倒我們。”秦宏峰很喜歡葛亞萌對他說的這句話。

新年伊始,葛亞萌給自己設了一個“小目標”——給集訓帶過的學員發個短信、打個電話,聊聊他們的近況,順便把一個記錄他們搏擊集訓時精彩瞬間的視頻集錦發給他們。“提醒他們別把我教的東西忘了”,葛亞萌開玩笑地說。

相比這個“小目標”,葛亞萌其實期待的更多,“希望當他們回憶起搏擊集訓隊時,不僅把這裡當作提升本領的地方,更當作他們夢想起飛的一站。希望從這裡出發的每個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栗森陽、袁寶玉、耿鵬宇)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