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合作助力歐洲防務一體化
近段時間,伴隨著地區局勢的調整變化,歐洲在外交與安全上更加依賴美國和北約,同時深刻感受到缺乏獨立安全防務能力的無奈和痛楚。傳統上奉行不結盟政策的瑞典和芬蘭決定申請加入北約,30年來在歐洲防務方面奉行“例外”政策的丹麥,也通過全民公投同意加入歐洲共同防務機制。
6月3日,英國皇家國防研究學院研究人員內梅斯撰文指出,北約和歐盟雖是歐洲防務合作的重要支柱,但遠非全部,歐洲在防務領域必須改變受制於人的現狀。文章建議,歐洲國家應認真評估提升歐洲防務一體化的動力來源,在內部構建更多雙邊和多邊防務合作關系,特別是要把握當前形勢主動作為,推動歐洲防務能力建設進入“快車道”。
內梅斯認為,從近年來的情況看,歐洲具備深化防務合作的基礎。比如,東歐各國在克裡米亞危機后迅速“向西靠攏”,英國攜手愛沙尼亞在阿富汗戰場並肩作戰,德國佔據了立陶宛軍火進口市場的最大份額,捷克向斯洛伐克派遣部隊並負責監督駐扎在那裡的聯合部隊,法國向羅馬尼亞部署500名士兵,英國在成立聯合遠征軍的過程中與瑞典、芬蘭構建互信,歐盟於2017年建立“永久結構性合作”機制。
統計數據顯示,在歐洲內部的防務合作中,線狀的雙邊合作遠多於網狀的多邊合作。在歐洲約70個防務合作項目中,參與國基本在5個或以下,大多為純雙邊,內容涵蓋建立聯合部隊,以及在軍備、訓練、后勤、監視、行動、指揮和控制方面的合作,其中大多數沒有被納入北約或歐盟框架。
盡管如此,上述合作仍在客觀上增強了北約和歐盟的凝聚力,參與國可以借此進一步影響北約和歐盟的政策。比如,在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中,英國和法國利用北約的指揮機構進行作戰協調,獲得北約其他成員國的軍事支援。這一成果得益於2010年英法兩國簽署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雙邊防務協議——《蘭開斯特宮條約》。再往前看,1998年英法兩國在法國聖馬洛簽署的雙邊協議,直接推動了1999年《歐洲安全與防務政策》的出台。
從未來趨勢看,歐洲防務一體化的發展可以依托以下4個方面。
其一,“大樹底下好乘涼”。即通過北約和歐盟,持續為歐洲雙邊和多邊合作提供關鍵的結構性支撐。北約和歐盟成員國對安全概念的理解有相似部分,這種共通性可以使歐洲各國深化防務合作的共識不易跑偏。其二,“報團取暖”。歐洲各國普遍缺乏足夠的財力打造自己的軍事力量,為實現各自的目標,需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其三,“繼往開來”。英法兩國在防務合作領域曾起到示范作用,即通過已有的防務合作觸發新的、更高層級的合作。這一點值得歐洲其他國家效仿。其四,“順勢而為”。“勢”要看國內的政治生態,也受制於國際形勢的發展。當前,地區局勢的變化就是一個機會,歐洲各國領導人可以順勢而為,竭力撮合彼此的雙邊和多邊合作,以此推動未來數十年歐洲防務合作走向更高層次。(珥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