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記解放軍某部博士創新團隊

本報記者 章 文 本報通訊員 王子鑒 成子龍
2022年06月12日08:1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這個團隊所有成員都是博士學歷,業務和科研能力一流,綜合素養和奉獻精神也是一流。”提到這支博士創新團隊,解放軍某部官兵都豎起大拇指。

雖然部隊駐地在城區,但因為工作原因,博士創新團隊需要到數百公裡之外的高原場區開展工作。“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詩仙”李白這首塞下曲所描寫的戍邊將士的家國情懷,在這個博士群體身上得到了生動體現。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是趙在新博士到單位報到時,部隊首長對他說的第一句話。

趙在新是地方大學畢業后直接入伍的,10多年過去,他的同學有的已走向企業、高校的關鍵崗位,而41歲的他仍是一名部隊技術干部,常年聚力研究作戰試驗任務結果快速判定,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公開發表。對此,有人問他今后如何打算?他總是說:“剛來單位時,首長給我們講了一個‘夫妻樹’的故事。我們既然投身於國防科研事業,就要做好一輩子默默扎在這高原上的准備。”

國防和軍隊改革以來,部隊承擔的職能和使命任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時間,各種問題、難題扑面而來——“新質作戰力量,究竟新在何處”“部隊戰斗力提升又在何處”……一系列的問題始終縈繞在博士創新團隊每一位成員的腦海裡。

從事作戰試驗任務鑒定的支強博士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0個年頭。當談起這些年他取得的科研成果時,他這樣講道:“創新永遠是第一生產力,隻有跳出原有的舒適區,才能加快部隊轉型跨越發展。”軍隊改革以來,支強積極開展戰法理論研究,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為部隊新質戰斗力生成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立個人二等功。

41歲的陳建宏博士長期負責系統仿真和建模工作,為完成某訓練仿真平台的建設,他跑遍了相關的科研院所,翻閱的紙質資料和記下的筆記可以堆滿整張辦公桌……去年年初,由於疫情的影響,該項目進度嚴重滯后,在家隔離的陳建宏心急如焚。疫情稍一平穩,他便一頭扎進辦公室,白天和協作單位商討技術細節,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晚上翻閱資料,調試后台程序,經常干到凌晨兩三點。經過不懈的努力,陳建宏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點,使項目成果如期交付部隊使用。

作戰試驗任務鑒定崗位骨干范金華博士今年38歲,其愛人在千裡之外,夫妻二人長期兩地分居。說起家的話題,范金華博士感慨道:“哪能不想家,但是選擇了軍人作為職業,自己的小家就必須要讓一讓步。”這些年,他錯過了太多本應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中秋團圓夜,他在場區執行任務﹔結婚紀念日,他忙著去科研院所搞調研﹔難得休假,回到老家陪一陪父母,但一接到部隊任務,他便即刻返回工作崗位。

沒有軍隊的強盛、國家的安寧,何談小家的幸福。人的青春隻有一次,有的歲月靜好,有的負重前行,解放軍某部博士創新團隊的青春,奉獻給了部隊戰斗力的快速提升。

(責編:吳楠、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